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停戰談判,協商邊界線,重新簽訂盟約……事情終于朝著國朝的預想來了。

這一次蕭卓爾沒有再遮遮掩掩的,在接到大遼朝廷的詔令後,迅速向宋國朝廷遞交了國書……他是真不想繼續待在汴梁了。

這已經不是他蕭卓爾這層官員的事了,只要宋國答應,他就可以離開汴梁了,不必要每天焦灼。至于回到大遼…~回去再說吧,大遼在宋國朝堂的棋子被一網打盡,他蕭卓爾難咎其責。

也不能完全說是大遼的棋子,應該說親近于大遼是肯定的。從此以後,沒了,在宋國的朝堂上,沒人再偏向于大遼,汴梁的吟唱不會短時間就在上京流傳了,更別提大遼皇帝陛下念念不忘的火藥了。

這是徹底決裂的節奏呀!幾十年近百年的友好鄰邦關系,因為河東之戰,徹底降至冰點了。

擱以前,根本就不會發生戰爭,因為只要大遼遣使,宋國就會妥協……他們害怕大遼,害怕戰爭。

現在的宋國,今非昔比,不再是那個仁慈的君王了,相公們也都是富弼、韓琦之流的強硬派。

變了,徹底變了,宋遼的形勢變了。

其實這些年,早就有了端倪。打草谷越來越難了,時常跟巡邊的宋軍遭遇,勝負也轉換了。

可惜,大遼皇帝看不到,大遼朝堂沒人說。耶律乙辛只考慮是否忠于他個人,是否于他耶律乙辛有利……

該回去了,或許回去以後,他蕭卓爾不再有機會在朝堂發聲,就會被一擼到底……畢竟他作為使臣沒有為大遼爭取一點利益,只是讓大遼一味地退讓。

這一次所有的事,都需要對大遼皇帝陛下有個交代。耶律齊被俘了,該死的將領都戰死了,背鍋抗雷的就他蕭卓爾還留著。他敢肯定,在他回去之前,屬于自己的罪行已經達成一致了。

耶律乙辛也好,大遼皇帝也罷,都需要為這次戰敗找個借口。西夏應該可以分很大一部分責任,剩下的就是他蕭卓爾的了…~因為,大遼皇帝陛下沒錯,國相耶律乙辛也不能有錯。

回去吧,徹底的回去。

蕭卓爾帶著宋國的國書上路了。

宋國答應停戰談判了……

「寸土必爭,寸土不讓!」這是趙曦給談判團隊的原則。

「每一寸土地,都是將士們用鮮血和性命打下的,既然收復了,就沒有還回去的理由。沒有任何事物比保全國土完整更重要的!」

「將士們用武力凌之以威,談判是文臣該曉之以理了。如何為將士們打下的地域正名,這才是談判組的任務。」

大宋的談判團隊,是由韓琦帶隊的……嚴格意義上,這是第一次所謂的邊界線劃分。澶淵之盟當初也沒有具體的劃分邊界線。

「官家,俘虜一事如何計較?」

取消歲幣是肯定的,邊界線的原則也定下了,可還有近十萬的俘虜呢。

早年可沒遇到過這情況,即便有,也是北遼俘虜咱們的人,卻從來沒有歸還過。

漢人,在北遼,某種意義上很吃香……北遼的貴族都以奴役漢人為榮。

「河東路雁門關往北,需要鋪設軌道了。開山碎石的那些苦力可以用俘虜的……不過,北遼若願意兌換,可以考慮。」

「至于如何兌換,諸位拿主意吧。好像北遼除了戰馬,也沒什麼咱們想得到的。諸位相公可以敞開了想,近十萬呢,總不能打了勝戰,朝廷還虧損吧?」

「雁門關毀了,代州廢了,定襄、忻縣也變成了廢墟,這些都是戰爭導致的。錯在對方……或者說戰爭沒有對錯,只有勝負,輸掉戰爭就應該對擔負一切戰爭的損失。」

「另外,文相,為配合韓相的談判,把京畿道的這五十萬的廢人緩慢往北調吧,要大張旗鼓的調集!」

戰勝了確實是輕松,趙曦說話都沒了君王的樣,有點賴皮了……

「陛下,既然出國書應了停戰談判,國朝再次調兵或有不妥。以目前的態勢,戰爭不會再有了,調集這些禁軍往返,圖耗費錢糧了。」

聖賢之道在文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特別是這種放在台面上,又必須要載入史冊的大**。富弼不希望朝廷有出爾反爾的行為,不利于這一朝在史書上的大好名聲。

「富相,諸位相公,簽訂並遵守盟約的前提是勢均力敵。就以檀淵之盟而言,國朝以錢糧還和平,以時間還發展,並不能說錯。但體現在盟約本身上,是不平等的,因為當時的北遼強勢。」

「同樣,盟約其實就是個說辭,只是因為雙方都需要這個說辭。若我大宋這五十萬禁軍是新軍的話,我們可需要這時候盟約?」

「說白了,簽訂盟約就是個姑且做法。簽訂了檀淵之盟後,北遼不一樣在後來提高了歲幣?如今不一樣攻打河東?」

「若這次我大宋戰敗,難不成朝廷可以用檀淵之盟與北遼交涉嗎?更別提西夏了。一邊簽訂盟約,一邊擾邊不斷。」

「他們受教化的程度與國朝不同。與鴻儒往來,應談論詩賦,與嬌娘飲宴,則論風雪,與老農閑聊,唯有農事。是故,對待遼夏之流,國朝也不可拘泥于聖賢,不可自縛手腳。」

「目前還處于停戰之前,北遼已經確定要談判,不一樣在河北道邊境陳兵十萬嗎?國朝增兵又何妨?」

「至于耗費錢糧……這一點,對于戰勝國,應該有主動權。這就看韓相談判的結果了。」

「不過,我估計,北遼為安撫宮衛軍以及各家的斡魯朵,俘虜應該會被交換回去……可河東路需要勞役,需要丁口……」

「陛下,可是五十萬禁軍轉民?」

官家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或許將這五十萬禁軍裁撤才是官家的最終目的吧。富弼如此想。

「官家,五十萬禁軍一次填充河東路,茲事體大,非周密謀劃不可行。望陛下三思!」

不管是雁門關代州一帶,還是雲州、朔州、寰州、應州,這都是苦寒之地,被汴梁的紙醉金迷養廢的禁軍,如何能受的了那苦寒之地的生活。

五十萬呢!一旦不慎,很可能是比戰爭還恐懼的兵災、內亂。

不僅是富弼、韓琦,就是韓絳、呂公弼也覺得官家這事唐突了。

「轉民是以後的事,緩慢調集,凌之以威是有利于談判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