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盡管趙曦曾經的信仰與孔聖人無關,但這一刻趙曦也是莊重的……環境給了所有人神聖之感。

對于趙曦而言,這樣的儀式,還有另外一個寓意…~從文華傳承的角度,是認可了趙家大宋的正統性!

這一手趙曦玩的相當好。在衍聖公與趙曦並排,並為孔聖人揭幕的那一刻,並沒有任何異相發生,就意味著孔聖人認可了趙宋天下的合理性。

作為孔聖人門徒,任何一個士人,都不能也不會違背先聖之言…~

趙宋得位不正的說法,在這一刻就煙消雲散了。

還別不信,這個時代就是如此,尊文尊儒,本來就把孔聖人推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趙曦所做的只是借勢而已。

有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論做底,在這一刻就意味著孔聖人認同了。

當然,趙曦答應把整個曲阜的軌道車站經營權交于孔家所有的閑事,就沒必要讓大家知道了。

聖人塑像的背後,就是整個貢院的入口了。

趙曦完全是照搬他後世參觀貢院的記憶,一樣的設置了三重門。一曰頭門,二曰儀門,三曰龍門。

而在龍門的兩側,是一溜排開的小隔斷。這是趙曦根據進入考場搜身的需要設置的。

每當開科,進入龍門的學子,必須得從兩側進入,排隊等待搜身。

「陛下,衍聖公,諸位臣工,開科之時,龍門中間的走廊是主考官及相關負責開科官員的通道,而兩側乃學子通道,便于監考搜檢。」

進了貢院,在今天,整個貢院都是李誡的主場秀。

李誡並不是進士出身,但他主持修造貢院,無疑在他的出身上加了光環,即便是進士出身的官員,也無法跟李誡這樣的經歷相比,更不可對他輕視。

「躍龍門便算是正式進入貢院。前方正中央乃是明遠樓,整個明遠樓建築群以方正為界,與考生號舍的圓弧形排列,形成方圓之境。官家有言,無規矩不成方圓,又象征國朝取士公平、公正。」

「明遠樓立于中央,乃考官辦公之處。處于明遠樓,可全攬整個貢院考場,所有號舍皆入眼中。」

隨著李誡的解說,由衍聖公與官家率先,諸官員士子開始游覽整個貢院。

「號舍寬五尺,深五尺,後牆八尺高,前檐六尺有余。號舍內高低兩條卡槽,撰文時可上下分用,休息時兩板鋪平可做床板。」

李誡便解說,便倒換著兩塊擋板,並假模作樣的嘗試著應考時的情形。

不僅僅是他,那些觀禮的大儒、士子、官員也紛紛使用號舍,以確定號舍的舒適度。

再逼仄也比室外跪坐的方式強太多了。

即便是衍聖公,在試用了號舍之後,也頻頻頷首。

這次被官家誘之以利,幾乎是綁架著到了汴梁,那怕是有了曲阜車站的收益,這心里還是不太爽快。

在看了貢院的所有設施後,這心不由的自我諒解了。

為趙家證明正統性,跟與獲得天下士子的歸心相比,微不足道。官家如此抬舉,讓他來揭幕貢院,作為匯報,證明個江山的正統性又何妨?

「每十間號舍,均設置一處茅廁,一處廚房,以方便考生生活起居方便。並備以水缸蓄水,可飲用可防走水……」

號舍千篇一律,見一間跟都看了差不多。

多是經歷過科考的,除了感慨有這樣的條件自己會比當年名次更進一步外,興趣也就那麼回事。

「明遠樓由彌封、謄錄、薦卷、考監以及中央的主副考定名,組成相互聯系有彼此獨立的建築群。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可使整個科考閱卷順暢無比……」

整個明遠樓里的設施,充分考慮了考官的工作性質,既能體現其封閉性,又有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的功能。

各公廨後,均設有相應的供考官生活的獨立院子。

李誡也解說到︰按照官家的設想,自確定開科各類人選之後,所有與開科相關的官員一律進貢院,不得再與外界聯系,一切事宜由皇城司與城防軍卒負責。

這是應有之義,一直就是這樣的,只不過原來是跟禮部或者國子監混合,如今開科有了單獨的公廨。

本以為該結束了,但李誡卻帶著大家往北繼續。

「這應該不算是貢院的建築,但由于是與貢院同期營造,又與貢院在文華昌盛的影響上有共同效能。今日衍聖公親臨,敬請諸位一同觀禮……」

貢院的北側另開了一門……沒人覺得不合適。偌大的貢院,要真的只有那一個正門,確實不太合適。關鍵是,在這一刻,所有的士子官員,已經在醞釀貢院開科以及日常的各項制度。

這第一條,便是︰那些丘八、閹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得自龍門出入貢院。

所以,北側的小門大家就更認為有必要存在了。

「這是按官家要求,命名為大宋圖書館、大宋史志館以及大宋士林講堂的建築群。」

「以大宋圖書館為主,兩側分別為史志館與士林講堂。听其名便明其用,其中士林講堂的設計與勤政殿大殿相同,均采用了官家所言的回聲設計,以確保處于館內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清晰的听到演說者的聲音。」

對于這些大儒,最感興趣的是那個所謂的大宋士林講堂,听名字就知道這是一處用于講學的場館。

對于他們而言,這士林講堂的吸引力比貢院更甚。終于有一處可以宣講自己學說的地方了。

從官家的所為判斷,官家並沒有確定任何一家學說為官學的意思。也就是說,官家允許百家爭鳴!

而對于司馬光而言,史志館才是他關心的。

這一刻他也明白了。盡管自己近段不再針對官家諫言,但自己自請出外的事,官家始終沒有忘記過。

修史?也罷,這本來就是自己所喜歡的,朝廷能給自己提供一處可以盡興著史之處,也算是得償所願吧。

至于那朝堂,離開了也好,省得繁亂的朝政攪亂了心思。

司馬光也沒客氣,也不再在意禮儀什麼的,徑直向史志館而去…~

趙曦模了模不算太短的胡須……司馬老頭明白了?這樣挺好,含蓄的把這事辦了,保全了君臣情義,還能給司馬光留一點顏面。

說真的,趙曦很討厭動不動就以一些爛事讓股肱之臣出外的做法,關鍵是外出一次就是一次加官進爵的時機,本來是懲處措施,現在卻讓人趨之若鶩。

我成了仁宗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