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

作者︰布袋外的麥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說起來有蹴鞠賽制的現成例子,不應該政事堂的想不到自己的意思呀……

看著這幫懵逼的相公們,趙曦不得不繼續往下解說。

「首先,對于庭辯造成汴梁熱衷于辯經的情況予以肯定,這確實是好事。」

「但,如何兩好事辦好,這就是朝廷應該擔負的責任。朝廷應該將汴梁出現的辯經之事規範化,說白了就是,辯經這事必須是朝廷說了算!」

「鑒于民間士林已經開始了辯經,那麼現在朝廷就應該以官方的名義來組織,讓整個辯經正規化,避免玷污經典。」

「指定辯經場所,制定參與人員標準,邀請經義大家,不管是民間的還是官方的,作為評判人來評定每一場辯經的勝負。」

「同時,每一場辯經的勝負可作為最終庭辯的參考分值…~具體如何操作,可參照蹴鞠賽制。」

都是精英,無非是思維固化了,舍不得把斯文跟野蠻的蹴鞠關聯。趙曦只需要捅破這層紙,相信政事堂的相公,能組織好這次盛會。

至于會不會出現因親疏而導致勝負不公……怎麼說呢,拋開這時代文人對經典的尊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杜絕。

趙曦也留了窗口……是最終庭辯的參考分值。庭辯結果,以及最終怎樣確定科考,還是由自己來定的。

先讓他們玩一陣,最後自己再玩他們。

這一次集議,幾乎相當于官家在下達旨意,還是沒人有能力辯駁的旨意。

沒辦法,從一開始,就被侮辱斯文,踐踏經典的帽子給砸暈了,這些文人,是真不敢擔這個名聲。

那怕有保密法令做保,也沒人在這事上較勁,畢竟官家定的也是有利于文華傳播。

又來了,又一次風靡國朝的傳聞來了。

朝廷依照蹴鞠賽制,在汴梁制定了辯經的場所,並嚴格了辯經的場次和參加人員。

國朝的商賈應該是最敏感的一批,在朝廷剛剛傳出這消息,像樊樓這樣的商賈就開始運作樊樓作為辯經場所的事。

「樊樓為每一場辯經的學子五百新幣,評判者兩百新幣,以求每日樊樓能有一場辯經……」

「琴娘跟老六家聯絡,準備在聚香樓也承擔辯經之地,同樣為辯經者和評判者發俸祿…~」

這麼好的發財機會,官家怎麼就這樣讓出去了?

不僅僅是樊樓和聚香樓,汴梁有名的酒樓,包括勾欄,都在做這樣的事。

完全可以讓琴娘子全包圓了,何必讓他們都佔便宜?

得說一下,聚香樓,是趙曦按後世那種茶館的形式讓趙琴經營的。

聚香樓沒那些亂七華不該沾染銅臭……」

估計這也是政事堂不跟自己說的原因吧。

薛向也算是潛邸的人,出這樣的主意,政事堂直接壓回去了。

可惜了……

這事自己還真不能說什麼,也算是被自己拋出去的帽子壓回來了。希望最終朝堂能明白了。

「政事堂邀請了部分致仕老臣,比如曾公,還有沒有明顯學派痕跡的翰林學士為評判……」

皇城司因為辯經的事,幾乎到了每日一報的程度,這還是經過篩選了之後的信息。

那些零零散散的的信息更別說有多少了。

就這樣,一個跟蹴鞠類似的辯經在汴梁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趙曦也想過自己去現場看看,也知道這不現實。

原因嘛…~皇城司探知的文化水準真不敢恭維,有時候帶回來的奏報,就是辯經現場的奏報,純粹就是熱鬧,沒一點門道,甚至斷句都有偏差的。

皇城司探知很重要,趙曦登基以後更清楚這個機構的重要性了。只是真要是成士子了,誰會屈尊做皇家的家奴?

想想而已,知道不可能。就跟趙曦特別想去看看辯經現場一樣。

做帝王其實真的很苦逼,活動範圍太局限了,就內苑這麼大的地方為主。

倒是能出去,要不就是興師動眾,要不就得避開朝臣……否則肯定被噴。

像辯經這樣的盛事,朝臣們肯定不會錯過,自己要真去,那就是去找罵的。

算了,先讓你們玩著吧,等最後就知道是被玩了……

確實是盛事,朝堂的各部門,在辦理公務的間歇,每每議論的,都是關于辯經的內容,甚至在公廨里都時不時的參雜著辯經。

皇城司在這方面的奏報要清晰很多,相比于辯經,他們更側重于朝堂臣工的日常。

趙曦都有些不確定這是好還是不好,要按這時代的價值觀,那怕是不辦公,也必須辯明白經義,可在趙曦看來,這就是不務正業。

算了,又得算了,畢竟還沒出現耽誤公務的事,都是皇城司的奏報而已。

怎麼說呢,趙曦還算理智,也頭腦清楚,不會也不想被皇城司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

就跟他不能因為整個國朝熱衷于經義爭辯而左右一樣,同樣不會因為現在汴梁辯經的結果,而左右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想法。

經是古聖賢的經,釋義是現在文人的釋義,而選拔人才卻是朝廷在選拔,是為他趙家王朝選拔。

也就是說,這事還是得自己說了算。無論是庭辯規則和內容,還是科考如何取才,都應該是自己說了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