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美酒(下)

第三十一節  美酒(下)

酒戰︰

據《淮南子.繆稱州》載,戰國時期,楚國令合諸侯時,魯國和趙國都給楚王獻了酒。趙國的酒醇厚,魯國的酒淡薄。楚國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趙國要酒吃,趙國不給,這酒官羞怒之下,偷換了兩國進獻的酒,並說趙國不把好酒獻給楚王。楚王動怒而下令進攻趙國,把趙國的邯鄲城圍困起來。這場魯酒薄邯鄲城圍的酒戰,可謂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酒魔︰

《雲仙雜記》

常元載不飲,群僚百種強之,辭以鼻聞酒氣已醉;其中一人謂可用術治之,即取針挑  元載  鼻尖,出一青蟲如小蛇,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載  是日已飲一斗,五日倍是。

酒泉

西漢時,大將軍霍去病收復河西失地有功,武帝曾賜酒犒勞,酒少兵多,霍去病乃下令將酒傾人一眼泉中,與士卒共飲。自此,留下酒泉地名,相傳這眼泉,就是今甘肅酒泉市酒家公園中地眼叫「酒泉」的泉。

當壚賣酒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相愛,遭其父卓王孫反對,憤而離家。相如滌器,文君賣酒,此即「當壚賣酒」的故事。杜甫《琴台》︰「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酒肆人間世,琴台日暮雲。」陸游《文君井》︰「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幾度上琴台。青鞋自笑無拘束,又向文君井上來。」王運《湘綺樓琴歌》︰「華陽女士論賢達,惟有臨邛一酒壚。」都是歌頌賣酒的詩句。

金龜換酒

唐代詩人賀知章,曾任太子賓客,很賞識李白,呼為「謫仙人」。有一次,與李白飲酒,賀知章竟解上的配飾金龜來換酒,令李白念念不忘,曾寫下「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滿襟」的詩句,此即是「金龜換酒」的故事。

盡善盡美杏花村

李自成從陝西東渡黃河,曾路過汾陽杏花村。村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贈以美酒。闖王深為感激,于村中探貧恤苦,駐軍三日。臨行,極贊杏花村人盡善,酒盡美,並倚馬立書「盡善盡美」四字,自此杏花村又名「美善村」。至今有詩傳頌︰「醇香汾酒獻英雄,萬民擁戴起義軍。闖王留的題辭在,盡善盡美杏花村。」

美哉柳林酒

傳說唐代鳳儀年問,出使長安的波斯王子回國。吏部侍郎裴行儉送至今鳳翔縣的十里長亭。時值暮春,裴忽見四周蜂蝶紛紛伏地,感到很奇怪。原來是離城十五里地柳林鎮上一家酒店,剛出窖了一壇百年老酒,酒香遠溢,蜂蝶聞之俱醉。後來,裴侍郎得到了酒家贈送的美酒,吟了一首詩來贊揚它︰「送君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

餃杯卻愛瀘州好

清乾隆年間,詩酒名家張船山從北京回蜀,途中盤桓于酒肆間,飲酒賦詩。一日于江岸邊飲了瀘州老窖酒還吃到了甜橙,贊不絕口,吟了這樣一首詩︰「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紅處一江明。餃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香橙。」

舒聚源糟房

相傳明代末年,瀘州有一個姓舒的武舉,此人嗜酒如命,對當地所產美酒每餐必飲。他為了能過日日飲美酒的醉鄉生活,便想自己開酒坊。他聘請了釀酒師.帶著酒窖泥樣、母糟和大曲在瀘州城南營頭溝地方,開建酒窖,並用附近龍泉井的清冽泉水為釀酒用水,這便是瀘州大曲酒的第一個釀酒作坊一舒聚源糟房。

減酒

南朝大將元樹統兵攻打北魏,屢戰不捷,兵困馬乏,向北魏求和。在其南撤之際,北魏突發兵追殺,元樹被俘而死並葬于該地。其地稱為「咸冢店」,亦名「咸店集」。咸、減誤訛而為「減店集」,因此,減店集生產的酒稱為「減酒」。

美人泉

相傳古時候,洋河鎮有一個叫阿美的美麗善良的姑娘,她有個嫂子叫翠姐。姑嫂二人年輕貌美而又擅長釀酒。釀出的酒甘甜、醇和,香溢十里。在一個中秋之夜,二人飲酒過度,去井邊打水。翠姐醉墜井中,阿美去拉,一失足,也墮入井中。自從阿美姑嫂墮井後,井水更加清甜爽口。人們說阿美姑嫂是王母娘娘派來的酒仙。這井泉,就喚作「美人泉」。

諸葛井

三國末年,魏兵入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戰死于綿竹,後人敬其忠勇,遂將良泉名之為「諸葛井」。明李德楊記述綿竹大曲酒說︰「代儀充十物,卻病比人參。蓋紀實也。惟西南一線泉可釀此酒。」此即指諸葛井泉水。

杜康醉劉伶

民間傳說杜康是釀酒的鼻祖,死後被玉帝召至天庭,封為酒仙。西晉時有一個嗜酒放誕的文人叫劉伶。玉帝為了點化劉伶,就派杜康下凡,在洛陽龍門附近開了一片酒店。劉伶覓香而至,三杯後大醉了三年才醒。這就是杜康醉劉伶的故事。

鴆酒毒漸高

據《南唐書‧申漸高傳》記載︰南唐皇帝李舁顧臣子周本威望太高,難以控制,想殺掉他。有一次,李昇倒了一杯鴆酒賜給周本,企圖毒殺。周本察覺了皇上的意圖,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說︰「奉給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舁當即色變,不知如何是好。此時,為帝王演戲奏樂的優人申漸高見此情景,邊舞邊走了上來,接過周本的酒說︰「請皇上把它賜給我吧。」說罷,一飲而盡,將杯揣在懷中走了。李異立即暗遣人帶著解藥去給申漸高解毒,未等藥到,申漸高已死,這便是「鴆酒毒漸高」的故事。

毒酒——神藥

《列子》中曾記載扁鵲用「毒酒」為人醫病的故事,說有兩個人去求扁鵲治病,扁鵲為他們作了初步治療後,對他們兩人說︰「你們一人志強而氣弱,一人志弱而氣強。如果把你們的互相調換,那就會治好病。」于是扁鵲讓他們喝了毒酒,讓他們兩個迷死三日,剖胸換心,果然病都好了。

遠古酒文化就已經非常發達了,以致有商紂王耽于酒色而喪國之說。我國遠古神祀宗教深深浸染了濃厚的酒文化特色。遠古神祀宗教不但不禁酒,而且把酒作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甚至還設有專門掌管宗教活動中敬酒事項的官職,稱為「酒人」。據《周禮‧天官‧酒人》記載︰「酒人掌為五齊三酒,祭祀則共(供)奉之。」現在出土的殷代古墓隨葬品中多有酒具,也是這種事實的照。早期道教受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並不一概忌酒,至于是否仍然以酒作為祭品,還有待考證。不過道教沿用了祭酒的稱號,用來稱呼神職。張道陵在蜀中創立五斗米道,設二十四治,治首即稱「祭酒」。祭酒原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擔任,五斗米道沿用此名,說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職能與原來的祭酒有相同之處。後來,道士的稱謂有了很大的變化,祭酒只成對道士神階的稱謂之一,如道教經書《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說︰「所以稱為道士者,以其務營常道故也.」並指出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六階。

道教戒律是約束道士的言行,不使陷入邪惡的條規。早期的道教戒律並無不飲酒的條規。現存較早的道教戒律五斗米道《老君想爾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條,共九條皆無戒酒之條。

金代全真道出,丘處機始創傳戒制度,入道者必須受戒才能成道士。明末清初王常月創全真叢林,全真道龍門派聲勢大振,該教的《初真戒律》、《中極戒》、《天仙大戒》等合稱「三堂大戒」,多達數百條,其中大量吸收了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和儒家的名教綱常思想,對生活各方面均做出規定。這些教規中有明確的不許飲酒的戒律。此時的一些教內文獻,還明確了違反這些教規的懲罰辦法,例如《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便做出「四酒色財氣食葷,但犯一者,罰出」的規定。

道教歷代仙真、歷史人物中也多有與酒有不解之緣者。至今仍廣為流傳的八仙故事較初即與酒有關。八仙之名從晉代即有,人們對可集在一起的八位名流都可稱為八仙。在唐代,人們盛稱的八仙,在名義上乃因共好酒而成摯友的八位士大夫,是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新唐書卷二百二‧李白傳》把他們叫做「酒八仙人」。他們的酒友詩誼已成為千古佳話,杜甫《飲中八仙歌》更是膾炙人口︰「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至于今天較流行的八仙說法,是信道之士在此基礎上歷代不斷編撰,直到明朝才確定下來的。

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所說的八仙是李鐵拐、鐘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即是現在人們所謂的八仙。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