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戰機轉瞬即逝

作者︰坑媳婦專業戶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改文中……)

太子府護衛隊絕對是朱厚照的寶貝。但凡有點好東西,朱厚照都往護衛隊手里塞。

在古里海戰中,遠征軍發現葡萄牙人的火藥比大明的火藥威力大。經過弘仁殿的研究,發現加了雞蛋液等材料支成的顆粒火藥比粉末狀的火藥好。而且顆粒火藥運輸也比粉末狀安全。配給護衛軍的手雷,都是采用顆粒火藥的新式手雷。

也就意味著,秦根本在帳篷原址上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尸體。只能從斷肢中判斷帳篷里有九人。而牛四和衛華探查時只發現牧民一家四口人。另外五人的身份無法判斷。

「還兩個孩子在!朝廷滅九族也不會殺沒車輪高的孩子!」秦對著魏彬又是一陣猛批。

魏彬冷笑︰「那又如何?如果東廠的情報無誤,里面有毒醫在。咱家可不想護衛隊再有損傷。」

三年前朱厚照在大同遭遇火篩射殺。射殺的肩上有毒。東廠的人根據殘存的線索,發現興王和達延汗秘密往來。興王府覆滅,未找到毒醫的行蹤。東廠番子再次前往大同探查的時候發現了毒醫去過的痕跡。一路北上探訪,得知毒醫用鈴醫的身份在青土城定居。番子出關追捕毒醫的時候失去聯系。

二十八星宿和東廠檔頭踫頭,拿出各自的線索比對,做出了最可能的推測。毒醫出關給受傷的達延汗醫治,正巧被番子看到。番子臨死前點燃狼煙通知邊軍。

事到如今,一切也只能是猜測。除非達延汗再次露面。

「不遵國法行事,早晚出禍端!」

秦和魏彬不歡而散。

不過秦並沒有讓邊軍歸隊。反而讓他們在廢棄的威虜衛駐扎。指了衛華作為威虜衛的臨時千戶。

「你們監視多日沒發現異動。要麼達延汗傷重無法移動,要麼就是里面的人是達延汗拋出的誘餌。派人密切注視周圍,發現可以人等一律抓捕。」秦細無巨細交待衛華。

衛華明白,秦內心對達延汗身亡一事依然抱有懷疑。

衛華考慮的更多︰「末將遵令。末將每日早晚用狼煙向第一墩匯報安全。若那日沒看到狼煙,請總督大人派兵前往。」

「本官差點忘了。威虜衛孤懸在關外,的確要特別注意安全。等等。」

秦帶上親衛追上了離開沒多久的魏彬。打著朱厚照的旗幟向魏彬討要一百把火繩槍。經過討價還價,護衛隊留下了五十把槍和各一千的火藥壺、鉛彈。秦把火繩槍和手雷等留給衛華,約定了相應的後勤補給,這才帶著少數親衛返回甘州。

得知衛華留在威虜衛,牛宿的九人月兌離護衛隊暫且留下。

「衛兄覺得達延汗在不在帳篷里?」牛四等衛華安排好一切,心急火燎地把人拉到一旁說話。

衛華想了想道︰「能讓永謝布離開亦集乃城營救的,不是達延汗也是身份貴重之人。」

「北方白虎的消息說,達延汗去哈密的時候把與太子同齡的兒子帶在身邊。」

「哪個兒子?」

「長子和次子,他們是雙胞胎,同為滿都海夫人所生。」

「那個牧民的戶籍上標注有一個兒子。我們看到的那個孩子,也在13歲左右吧?」

「尸體里發現兩具孩子的尸骨。」

「……」——

魏彬收斂了帳篷里的尸身,帶回青土城。

青土城到威虜衛有千里之遙,一路上他們靠著囚牛商行的補充線補充後勤。囚牛商行到草原行商必帶保溫箱和冰塊。一是為瓜果蔬菜保鮮,二是為了降溫消暑。偶爾還能拿冰塊保存尸身送回關內。

秦並沒有對尸身的身份刨根問底。

太子和朝廷在北伐上投入了很多。太子讓50萬軍隊北上,也是一次大型的閱兵,檢視軍制改革的成效。北伐需要大量的軍糧、軍衣、武器等方方面面的物資,朝廷大量采購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光是甘州、涼州一代百姓賣羊毛、織毛衣就賺足了全家一年的花銷。

就像秦對魏彬所說的。不管達延汗到底死了沒有,北伐只能繼續。

見識了火繩槍分段式射擊的威力,秦對北伐的信心更足了。他毫不吝嗇筆墨,把遭遇戰用文字詳實地記錄下來,以奏折的公開方式送到了內閣的案頭。

除了遭遇戰,秦還寫下了他和撒馬爾罕商人踫面的結果。其中著重敘述了月即別如何使用西方傳過來的火炮和火槍打敗帖木兒帝國、東察哈台汗國和土魯番的聯軍。

同時附上邊軍的火器配備情況。邊軍還用著天順年間的火銃,火藥質量也不高,數量也不多。

來自海外的新式火器威力嚇到了朝廷重臣。這一次不用朱厚照在後面催促,內閣嚴令工部研制火器。一定不能讓大明火器敗于西洋火器!

但那一次他委屈了!太子表面信任他,為請他出仕做出不少承諾。可誰曾想到,太子給他來了個釜底抽薪!為了維護太子與朝廷的臉面,秦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事先知道劉勝帶兵出關。

上了一次當的秦不會再上第二次當。在得知關外出現東廠的人、魏彬調動太子護衛隊後,馬上派出人手出關佔領威虜衛。

結合內閣的書信以及衛華從前方送來的情報,秦猜了個大概。

公主、太子的遭遇表明興王身邊有精通醫理的人。可是興王伏法後東廠一直沒找到那位神秘的大夫。不知怎麼了,東廠根據線索追到了關外,陰差陽錯之下發現此人正在給達延汗治傷。東廠的人臨死前點燃了許久不用的狼煙。第一墩發現狼煙派出夜不歸探查,夜不歸失去消息,然後衛華找到了他們的尸體。

達延汗是一定要打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派誰去領兵。另一邊是太子護衛軍,官職低了肯定不能會被太子府的人壓著。

現在邊軍已經有繞開兵部、只听太子命令的趨勢。劉首輔、李閣老、謝閣老以及老尚書王恕都給他寫信,提醒他此風不可長,否則容易出現第二次土木堡之變。

秦腦中過了一遍甘肅、延綏、寧夏三鎮的將領,最後決定親自出馬。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