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域廣闊。地方一大,天災也多,地震並不稀奇。
地震是一時之患,天災里官員們最怕水災和旱災。後兩類直接影響糧食收成造成饑荒。
可官員們總喜歡拿天災言事。尤其在皇帝爹的皇位靠泰山地震保住的前提下,每每發生災禍總免不了讓官員找借口抨擊朝政。
最激烈的一次是兩年前的弘治十三年,也就是改革剛滿一年的時候。先是7月京師地震,有官員把地震和改革聯系在一起,被《京報》用民間支持改革的輿論掩蓋。三個月後,京師、南京、鳳陽三地同時地震,震感強烈。朱厚照還記得那時搭帳篷在空曠的室外睡了一晚。地震第二日,奉天門前烏泱泱的一大片官員跪地請求皇帝爹終止改革。
清丈田畝由戶部為主、都察院督察、錦衣衛壓陣,檢查地契核對戶主身份,一條條記錄在案。若記錄與戶部留存的魚鱗冊登記的相差巨大,會展開詳盡的調查。如果地契的田畝數與實際田畝數不符,還要追究當場經手中人、官吏的責任。更別提《京報》有專門版面公示每家的田地情況,如果發現不妥舉報,舉報屬實後會給出不同的現銀獎勵。一條條舉措聯合施行下,在南北直隸置業的權貴家損失慘重。
群臣跪求的場面震撼人心。後宮里太皇太後、和皇帝爹關系親密的仁和長公主、順義郡主也在鬧騰。一時間皇帝爹被前朝後宮吵得頭疼。朱厚照還真怕皇帝爹堅持不下來。
但也不知是哪個愣頭青直指改革的罪魁禍首是他。要他在《京報》上登報道歉並且撤去《京報》、解散囚牛商行。
原本開始動搖的皇帝爹立刻把愣頭青貶出京師。再把朝臣、勛貴每家隱匿的流民、兼並的土地數據砸在他們臉上。並放話誰還跪在奉天門,錦衣衛、東廠聯手調查其背後家族的田畝數量,從嚴清查!在朝當官的,誰底下干淨!大明是人情社會。戶部清丈田畝時也不是一五一十,只要不是太過分,戶部、都察院、錦衣衛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若是從嚴查處,誰都不敢放水。
皇帝爹霸氣側漏,百姓的議論又是一邊倒,朝臣借三都地震終止改革的意圖破滅。
見朱厚照眉頭緊皺遲遲想不出辦法,寧瑾小聲出主意,「其實說到底太祖的孝陵也不是因為此次地動造成的。八月江水倒灌,南京、鳳陽遭水患。尤其是鳳陽前有長江後有淮河,整個都淹了。孝陵定是在那時受了損。」
「有區別?」孝陵地面建築塌了,甭管是什麼災都是皇帝爹的鍋。
寧瑾再道︰「要不要找楊廷和、焦芳兩位大人出主意?」
朱厚照撇撇嘴︰「這次除了鳳陽,還有哪些地方地動了?」楊廷和、焦芳會說些什麼,朱厚照猜都猜得到。楊廷和太滑頭,焦芳能力欠缺,都不可能想出兩全其美的法子。
「這……此次地動範圍很廣,送信的人只說南京也同日地動。具體有哪些地方受波及暫且不知。」
朱厚照點點頭,揮手讓寧瑾退下。
他已經有主意了。當主播那些年鍛煉出的隨機應變、危機處理、輿論引導能力,讓他受益至今。人生真奇妙!曾經的磨難竟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
朱厚照走到書架前,取出一疊賬本抱在手中。悠哉悠哉走向文淵閣。
文華殿和文淵閣之間就隔著一條御道,但三年來兩殿極少走動。改革涉及到的條條框框繁瑣,事多且雜。朱厚照是最不耐、也最不擅長處理此類政務。他寧願把精力投入他擅長的賺錢領域。
「殿下萬安。」中書舍人上前行禮,「閣老們和六部正在里面開會。」
以前他個矮,就算別人彎腰行禮也得抬頭看人。現在別人彎腰,他能看到對方的頭頂的烏紗帽破了個洞。
朱厚照面無表情地頷首點頭,越過中書舍人闖入會議,尋了個後排空位坐下。
不是他高傲不理人,主要是最近進入變聲期,用公鴨嗓子開口說話失了威嚴。為了渡過變聲期,他決定塑造高冷的人設,在外惜字如金。
朱厚照的到來讓劉健主持的會議出現短暫的停頓。
眾官員起身向他行禮。
「繼續」他擺擺手讓他們坐下。
劉健繼續剛才的話題︰「……去年順天、永平、河間、河南、遼東出現饑荒。遼東的饑荒延續到今年。糧食供給不足、糧倉存糧告罄。我等必須重視起來。湖廣的糧食佔了全國五分之一,那里是大明的糧倉。本官決定選湖廣為下一個改革點。」
朱厚照想到了湖廣安陸的興王府。興王手上有4000傾田莊,都是皇帝爹曾經努力當好哥哥的鐵證。
「章程、陳條大家都清楚。本官再次強調,湖廣籍官員或親朋有在湖廣的主動避讓。萬一到時被錦衣衛揪出來,戶部和都察院一道沒了臉。」
「首輔大人,湖廣武昌有楚王、荊州遼王、武岡 王、襄陽襄王、蘄州荊王、長沙吉王、安州興王、衡州雍王八位藩王。戶部請求宗人府一同前往。」戶部尚書侶鐘聰明地把宗人府拉下水。
雍王在兩年前就藩。朱厚照听說他一次都沒去安州找同胞哥哥興王。興王也沒去衡州看望弟弟。其他幾位藩王之間走動頻繁,也會相約去其他地方旅游。他們表面上都和興王疏離,暗地里的事就得要問東廠了。
「本官會找宗令相談。」劉健側頭和左右兩邊的謝遷、李東陽低聲交談幾句,然後表達贊同侶鐘的意見。
會議結束,朱厚照攔住準備離開的戶部尚書侶鐘,把賬本扔在他面前。「還、賬。」朱厚照一字一句,盡量改變公鴨嗓的嗓音。
侶鐘不用翻賬本也知道賬本最後的數目︰「98萬石糧食。但是戶部沒糧,沒銀。還望太子寬裕幾年。」
98萬石是戶部欠囚牛商行的糧食數量。去年多地鬧饑荒,京師差不多也缺糧了。戶部寫下欠條承諾用一兩銀子兩石買下,等戶部有錢了再還。拖了大半年,戶部毫無半分想還銀子的舉動。
「加、息。」朱厚照言簡意賅。
「國庫緊張,請太子通融。」
「遼、東。」
「?」侶鐘一臉問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