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官員百態

作者︰坑媳婦專業戶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以大明現行的制度,皇帝要甩開文官獨立改革絕對是行不通的。

官員如若陽奉陰違,再好的政令也無法推行到地方。懂點歷史的都知道,很多損害百姓利益的政令制定的初衷是好的。王安石的青苗法便是很好的例子。

「任何改革都會觸及既得利者,他們抱團反撲會極為凶殘。」李東陽在四下無人的時候說出真心話,「有些流言,皇上登基前流行過一陣。再被翻出來給皇上潑髒水,‘帝統不純’將會是很好的借口。」

李東陽愁雲滿面︰「皇上在此時放寬對宗室的活動範圍限制,相當不明智。」

若問普查人口、清丈田畝、軍制改革三者哪個扎手,很多人認為會選軍制改革。都認為當兵的蠻不講理,被奪取田地的武將振臂一呼,會給朝廷帶去巨大的麻煩。例如幾年前馬文升撤了幾位武官世襲的官職,被人喊打喊殺。實際上相反,軍制改革反而是三點中最容易成功的。

一是由于武官被文官彈壓多年,五軍都督府手上留存下的實力十之一二。根本無法團結天下所有衛所武官反對改革。

二是經過朱厚照幾個月來的造勢,底層的軍戶對軍制改革殷切期盼,不會有很多人響應武官的叛亂舉動。

三是軍制改革讓低級武官看到了升遷的希望。沒有血氣的人當不好兵。底層打拼的最看不得依仗祖輩榮耀的上官。讓什麼都不懂的上官胡亂指揮,再多的命也不夠用。蘭州、大同諸多的低級武官們升職,讓底層軍官看到不一樣的新氣象。

四是……沒錢。沒人會一無所求跟著一起鬧事、造反。想要驅策別人賣命沒銀子可不行。內庫沒銀子,地方衛所怎麼有!

劉健知道李東陽的顧慮。當官的永遠都不想踫清丈田畝的苦差事。

朱厚照是個鬼精的,一直在宣揚官紳一體納糧,卻從來沒提過吞並田畝最嚴重的乃宗室。喜歡講事實擺道理的朱厚照不可能沒調查過各藩王屬地土地的情況。但凡有藩王分封的地方,往往都是流民最嚴重的地方。

成化朝,憲宗皇帝賜德王壽張地四千余頃。弘治朝,弘治帝賜周王五千余頃。1頃等于100畝。藩王所在地方至少有三成良田被劃入王府名下。除了藩王王莊,皇莊也是侵佔田地的大頭。北直隸有五處皇莊,土地面積達12800頃,也就是128萬畝。如果弘治帝想再給太子弄快皇莊,北直隸又要有百姓失去土地成為流民了。哪怕弘治帝用等價的銀子購買土地,最後落到百姓手中的銀子不會有多少。

劉健等有識之士一直反對宗室對土地的侵佔。可一直在扮演好哥哥角色的弘治帝,極少會拒絕宗室擴張田莊的請求。就算劉健等反對,只要弘治帝同意,宗室是不會搭理朝廷的意見。宗室手下有的是人幫忙從百姓手中無償或者低價弄到土地。

劉健讓宗室退還土地的意願本來不怎麼強烈。听了朱厚照對近些年氣候、天災變化的分析,又從欽天監查閱過記錄資料,劉健焦慮了。糧食不足會造成什麼災難,史書上清清楚楚記著。

雖為首輔,但在沒有弘治帝支持下徹查宗室田莊情況純粹找死。

舍不到孩子,套不到狼。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滿足舍棄掉官僚階級的部分利益。用滿足太子願望,換取弘治帝對改革的支持。

在太子、劉健雙方沒有商議的情況下,非常有默契地推動改革地進行。弘治帝定然也知道,但他沒有說破,順勢而為。

劉健輕笑︰「定國公、魏國公、英國公、成國公等勛貴府上都把嫡子嫡孫或者重點培養的子嗣送到了太子府。他們悄悄去了河套。」

「爵位和武職的確會分開,但勛貴子弟獲取軍功的機會遠勝于低級武官。皇上心中敞亮,改革革不到頂級勛貴頭上,不會讓軍心動搖。軍制改革最主要的目標改善普通軍戶、低級武官的生存狀態,從軍隊中革除蛀蟲。」

「軍權牢牢在手,誰敢跳出來馬上就能收拾。倒一個藩王騰出的土地能養活數萬百姓。」

「至于小人得勢……水至清則無魚。朝中總要有幾人替皇上做一些觸及官僚利益的事。」

劉健會在背後默默布局,引導局勢發展。但絕對不會走上前台。他可以被人罵無能,但不敢冒著讓全族老少陪著他成為官僚集團的眼中釘。有時候來自同僚的報復,比詔獄還可怕。在這一點上,劉健是非常佩服焦芳,焦芳一點也不怕連累子孫。

善謀的李東陽對劉健的回答半信半疑。他做到了及時提醒,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余下的只要配合皇上和首輔便可。

回到文淵閣,各部堂官七嘴八舌談論起囚牛商行賣良種和肥料的事。有焦芳在,大家也不不敢提一些忌諱的話題。除了焦芳,誰能確定關系親密的同伴是不是值得信任?!在改革期間,唯有利益一致的人才能深聊。

劉健一來,所有人目光投向他。

劉健則看向戶部尚書侶鐘。

「戶部一邊修改改革的章程,一邊先從北直隸還是清丈田。先從皇莊、公主府田莊下手。」

劉健神態自若︰「皇上一意孤行,總得先以身作則。」

謝遷直勾勾地盯著劉健。判斷劉健此舉的意圖。

在官場上混不能獨善其身。每個人背後總代表的一方的利益。徐溥逝世,屠滽、徐貫、白昂致仕,謝遷成了江南官僚集團的靠山。雖然江南官場也分為好幾派,在利益一致時大家能摒棄前嫌共同應對改革。謝遷自然也看出劉健暗中的小動作。他不會點破,也不會把懷疑告訴背後的江南官僚集團。他除了是江南籍官員,還是內閣大學士。在國朝利益與自身利益之間,謝遷會根據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選擇。

「仁和長公主府上剛得200傾土地,有被迫賣地的百姓不服,在順天府前鳴冤。」順天府尹韓重接話。

焦芳好似沒听到似的,沒有像在奉天門一樣咬著韓重不放。弘治帝又不在,焦芳也必要做戲。

「這是一場拉鋸戰,諸位要做好心理準備。」劉健幽幽一嘆。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分不清敵我。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