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量變到質變

看王宵獵坐在那里,抬頭看著天,微眯眼楮,一動不動。陳求道看了看陳與義,微微搖了搖頭。

最近這些日子,王宵獵經常這樣出神。說著說著,就不知道想哪里去了,讓人很無奈。

中國為什麼落後了?這個問題,不知道有多少人提出來了多少種說法。听起來都有道理,但又不都不對。惟一被實踐證明了正確的,是跟原有理論大不相同的教員思想。

教員思想怎麼來的?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前世的時候,王宵獵以為最重要的是前面的馬列主義,現在明白,最重要的是後面的實踐。

中國為什麼落後?有人說是因為中國的儒家傳統文化,甚至說這是吃人的禮教。有人說是中國傳統沒有科學的思想,還有人說是因為中國政治的成熟,壓制了新思想的產生。各種各樣的說法,五花八門什麼角度都有。有的讓人深思,有的讓人發笑。

當年我走出自己生長的小村子,也曾經這樣……

現在王宵獵的眼里,這些說法都是小學生初見世面的囈語。不要說分析問題,指導實踐,就連討論的價值都沒有。他們的價值,是在合適的時間, 打破一個舊世界, 而不能建立新世界。當舊世界被打破了,應該生長出來的,是在廢墟中涅槃重生的中國新文明。

教員曾經說,我們善于打破一個舊世界, 更善于建立一個新世界。實踐證明, 教員太樂觀了。

猛地回過神來,王宵獵見陳求道與陳與義都奇怪地看著自己。笑著道︰「不好意思, 剛才想起了其他的事情, 分神了。——剛才想起,《道德經》卷首, 便言‘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話, 實在蘊含了大道理。」

陳求道道︰「老子乃古時之聖人, 其言自有深意。」

「不, 不, 不!」王宵獵連連搖頭。「我對經典的態度, 是明白多少就明白多少, 知道就知道, 不知道就不知道。對了的就是對了, 錯了的就是錯了。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應該看得更遠,懂得更多, 不能一直重復前人的知識。我提起這句話,是說老子對世界的態度。」

見陳求道和陳與義二人不明白, 王宵獵又道︰「老子講道,又講不是平常意義上的講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千年之後,我不敢妄說。而是講一種對待世界的態度。人能不能認識世界?以前的人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其實看《道德經》, 對老子來說, 還是有意義的。我認為,人能夠認識世界,但不能完全認識世界。認識是不完全的,根據這些認識來的概念、定義, 甚至整個組織架構,就必然不完善。也就是說, 所有的知識, 都不能反映真實的世界。更通俗地說,比如名家所提出的堅白可分否?實際上不可分。分子之後,堅和白就成了人認識自然知識的產物,而不再是真正的堅白的石頭了。」

看陳求道和陳與義一副茫然的樣子,王宵獵笑著揮了揮手︰「好了,不講這些無聊的話題了。我是說所有的理論,不管是聖人說的, 還是愚夫說的, 其實都不能真正反映世界。依據這些理論,我們也無法真正指導人類的實踐。一切的理論, 都不是絕對的真理。理論只有與實踐結合起來,經過了實踐,接受了檢驗, 才能真正成為理論。這個經過了檢驗的理論,指導下一步的實踐,又會是不正確的,必須經過新的實踐進行檢驗。換一句話說,理論被實踐修正,但永遠不能完美地指導實踐。」

見陳求道和陳與義相視苦笑,王宵獵接著道︰「你們一時間不明白我說什麼不要緊,以後事情做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對于我們很重要。不只是認識,更重要的是關系到我們做事情的方法。明白了這個關系,也就明白了工作中應該怎麼對待實踐和理論。」

直到這個時候,王宵獵才明白, 自己前世小看了《實踐論》, 沒有認識到這個理論的重大意義。

充分地認識《實踐論》,不是看里面寫了什麼,有哪些依據, 指導了哪些實踐。實際上教員寫《實踐論》的時候, 有其歷史的局限性。而是要從《實踐論》中認識到實踐的作用。應該認識到,實踐應該有理論指導,但不能完全被理論所指導。完全依據理論的實踐,是失敗的實踐。

從對世界的認識來說,人的所有知識,都是對世界不完全的認識總結出來。這樣的知識,形成的理論體系,必然不能反映世界的真實。而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理論,接近世界的真實。

前世講哲學,總是講哲學的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物質和意識誰是本源,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第二個問題是世界是否可被認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其實對于中國思想來說,這兩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含義。這是文明的不同。中國文明的思想體系中,並沒有全知全能的上帝,不需要針對上帝討論什麼。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是第一性的?對于中國人來說,有多大重要性?可知還是不可知,不都要一點一點去認識世界?這兩個問題,價值主要體現在有沒有上帝,上帝是不是全知全能的。

對于王宵獵來說,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他根本就不關心,甚至都不知道這兩者有什麼重要的影響。世界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一樣茫無頭緒。對于人來說,對世界認識不完全是天經地義,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呢?人非生而知之者,在中國,小孩子都懂。

拋棄了上帝,思想體系就完是另一個樣子。後來人對中國古代思想的評價,就不會貼上什麼樸素的唯物主義、有樸素辨證法思想的唯心主義,等等這些奇怪的標簽。

人能不能認識世界?王宵獵的答案是能,也不能。能是因為實踐,可以通過實踐做到。不能是因為在實踐的過程中,是認識不到自己已經認識了的。而只能跨過這個階段回頭看,才知道自己認識了。

用前世的語言講,就是認識世界,必須通過實踐。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向一個目標前進,永遠不知道有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但在實踐過程中,接近目標的時候,會突然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叫做量變引起質變。只有發生質變,我們回頭看,才知道大約在什麼時候達到了目標。

我們平時做事情,能明確知道完成或者沒有完成,是因為設定了截止條件。或者有人,如上級告訴你,這件事情是做完了還是沒有做完。而不是真正地完成了目標。最常見的情況其實是上級告訴你這件事情你完成了,任務結束了,你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做完了。

理論不能月兌離實踐成為理論,實踐也不僅僅是理論的演繹。實踐和理論的關系,應該是在實踐開始前進行指導,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理論在被實踐修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了飛躍,以量變發生質變的形式,誕生了新的理論。這個時候回過頭看,才能知道實踐已經完成。沒有新的理論,則舊理論的實踐其實就沒有結束。對于實踐中的人來說,也不知道有沒有結束。

看著陳求道與陳與義,王宵獵道︰「儒家講人類社會,經常講上古是大同,之後是小康。如果不談亂世的話,我們現在就在小康之中。正常發展,我們終有一天會進入新的大同之世。那我問你們,人類能不能進入大同之世?怎樣做,到什麼時候,算是進入了大同之世?」

陳求道和陳與義低頭思索。過了一會,陳求道道︰「只要勤政愛民,終有一會進入的。」

王宵獵搖了搖頭︰「永遠不能。只能夠說,只要人類足夠努力,會無限接近,但進入不了大同。」

見兩人一副疑惑的表情,王宵獵又道︰「但能不能進入呢?其實能。只要無限接近,終有一天會發現人類文明一下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在那一個階段,我們現在孜孜以求的許多事情,成了天經地義。現在的許多困惑,那時婦孺皆知。便如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到了那個時候,這時求之而不可得的道,成了稀松平常的東西,蒙學就會學。那時回頭看,才知道之前已經進入了大同之世。但是,這時只能夠看出來哪個階段是大同之世,卻不能夠,明確地劃出一個界限。之前是小康,之後是大同。這叫有度無界。因為劃分不同是我們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不同是人類定義的。」

看兩人神情,王宵獵不在這個問題上過多延伸。道︰「今天講這些,是因為後面的工作,必須有正確的方法。以後官府做事情,除了日常工作,必須先要做計劃。這樣做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為什麼這樣做。計劃做好之後,進行的過程中,必然有許多與計劃不符的地方,或者按照計劃,不可能完成。或者按照計劃,結果不是原來想的樣子。這個時候,就要有人或者修改計劃,或者對工作的步驟等進行更改。等到工作完成,必然跟原來的計劃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能不能達到既定的要求,由誰來負責。完成之後,要形成一個報告。這個報告要由主管衙門批準,並進行存檔。」

說到這里,見陳求道和陳與義還是一臉茫然。王宵獵接著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按照這樣做事情的話,天然地分出了兩類人。衙門里的人,一部分是要對計劃與實際不符合的時候做決定的,還有一部分是嚴格按照要求做事的。前一類人,就是衙門里的官。後一類人,是衙門里的吏。官和吏,不是因為朝廷錢糧有限,養不起那麼多官,才分了少花錢的吏。而是因為,做事情,天然就分官和吏。」

听到這里,陳求道和陳與義才一起點了點頭,有些恍然大悟的樣子。其實他們有沒有真地懂,王宵獵覺得懷疑。不過大致意思應該明白了。為官府做事的人員,一是官,二是吏,還有一種是差役。為什麼有這種區分,怎麼管理,各自要承擔什麼任務,絕大部分人其實說不清楚。但對統治者來說,不應該稀里糊涂。而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正常治理,政治就要分出這幾種人來,進行不同管理。

地球上的人類或許有共同的祖先,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出了許多不同樣子的文明。有的文明發展得更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這個時候先進一些,有的那個時候先進一些,都很正常。但是不管先進還是落後,發展的理論必須以自己為主。不能夠以自己為主,文明就迷失了。

一句話,文明的發展,不可能靠抄襲的。靠抄襲,文明就不能夠正常發展。想起前世許多人對中國落後的總結,王宵獵只能笑著搖頭。找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地方,說是原因,怎麼可能對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