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勸進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對于京師的百姓來說,崇禎二十年的新年,非比尋常。

自崇禎年間以來,建奴屢次入塞,京師戒嚴已是常態,擔驚受怕過年也是常態。而自從朝廷南遷,河南衛軍北上,京城的百姓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原以為被大明朝廷遺棄,誰知道卻是喜出望外,苦盡甘來。

河南衛軍大破建奴,奪回山海關,流寇損兵折將,退回山西,終于,京師的百姓們,可以安安心心過年,甚至許多百姓,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王泰入主京師,不過短短兩月,京城內外被打掃的干干淨淨,垃圾被清理了出去,乞乞丐和破落戶都分了田地,何況他們這些普通百姓。糧食一船一船的由南面運來,糧價平穩不說,官府還專門設了粥場,用于給養貧困百姓。

用官府的話來說,北王殿下已經下了死令,今年冬天,京師不得餓死一人,不得凍死一人,懈怠者必會追究,一查到底。

更有甚者,朝堂上面已經傳出話來,過了年,京師和北直隸就要實行義務教育,所有的孩子免費入學,貧困家庭還有補助。

雖然京師各縣府,有一些百姓心有怨言,因為他們還指望自己的孩子,充當家庭的勞力。但對大多數的百姓來說,這都是仁政,是善政。

只要有英明神武、愛民如子的王泰在,只要有無堅不摧的河南衛軍,無論是建奴還是流寇,又有何懼?

何況,北王殿下在京師度過新年,百姓都希望北王能常在京師,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

對于王泰來說,在京城過年,也是迫不得已,軍中將士都在北地,更有許多人呆在關外,他要是選擇回河南過年,豈不是太過不近人情了些。

雖然進了北.京城,但是王泰並沒有在三大殿辦公,而是選擇了文淵閣處理政事。

明太祖朱元璋始創宮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文淵閣隨之建成。

文淵閣最初的作用是藏書、編書。著名的《永樂大典》,即是在南京文淵閣開館編纂。明成祖于永樂元年下令修書,永樂六年《大典》書成之後亦藏于文淵閣。北.京宮殿建成之後,明成祖還特別諭令將南京文淵閣的藏書運至北.京收藏。

但文淵閣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藏書、編書,而是用作天子講讀之所,後來文淵閣成了閣臣入直辦事之所,漸漸演變為事實上的秘閣禁地。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嘉靖命工匠相度,以文淵閣中一間恭設孔聖暨四配像,旁四間各相間隔,而開戶于南,以為閣臣辦事之所。閣東誥敕房裝為小樓,以貯書籍。閣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間,以處各官書辦,而閣制才完全具備。閣門高懸聖諭,嚴申規制︰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閑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可見,文淵閣已成為事實上的內閣,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王泰原本想去順天府衙門,但又覺得佔了閻應元的辦公場所,不合時宜。最後不得已,搬入了紫禁城,在文淵閣辦公。

寧遠城和太原城一樣,在河南衛軍猛烈的炮火之下,很快就破城。清軍撤回了錦州,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大部則是撤回了山西。整個北地,除了滿清佔據的關外,李自成的陝西,其它各地,譬如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川、湖廣,大體上都在了王泰的統治之下。

海外的殖民地,為這次戰爭,提供了足夠的糧食和彈藥。

殖民地當然要補貼大明,對此王泰深信不疑。

除夕夜,所有的將臣濟濟一堂,雖然大多數人沒有家人陪伴,但也是其樂融融,氣氛融洽。

「殿下,今年這個春節,北地的百姓們終于可以好好過年了!」

坐在下首的顧炎武,意氣風發,臉上都是喜意。

一生致力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憂國憂民、至情至性的顧炎武,因為妻子有了身孕,國運昌盛,開懷不已。

「殿下在北地不能與夫人和子嗣共度佳節,實在是太遺憾啊!」

陳子龍笑著說道。為顯示他對河南衛軍的信心,甫一進北.京城,他就把家人接了過來。

一直以來,他對河南衛軍的戰力,都是深信不疑。

另外幾張椅子上的董士元和王國平等人,則是面面相覷,有些失望。

董士元倒不是因為沒有去破寧遠城,沒有戰功,而是因為王泰放虎歸山,讓崇禎去了江南,明明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或逼崇禎退位,君臨天下,現在倒好,成了劃江而治了。

「京師的百姓被荼毒多年,這個年,要讓他們過好,吃飽穿暖,一個也不能落下。」

王夫之的話,讓王泰微微點了點頭,心頭也是奮然。

有這些能人義士幫助自己,後面的路也好多了。

「殿下,我朝世俗之人以加官進祿為悅,賢人君子以得行其言為悅。言行,道自行也。蓋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孫。官高則身榮,祿厚則為子孫數世之利,其願如是止矣。大人包天下以為量。在天下則憂天下,在一邦則憂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至于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大人一片赤子之心,下官佩服。」

剛剛成為王泰幕僚的朱之瑜,也是由衷而發。

朱之瑜,號舜水,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貢生。崇禎十一年,朱之瑜以「文武全才第一」薦于禮部,而朱之瑜見世道日壞、國是日非、官為錢得,政以賄成,朝政紊亂,自己不能為流俗所容,就放棄仕途,專注于學問。朱舜水不求功名利祿,而熱衷于關心社會民生,乃是江南隱士,此番北上,乃是受了前福建巡撫、其恩師張肯堂的鼓勵,入世游歷。

「朱先生,我欲成立教化司,由你任教化司主事,普及義務教育,成立京師大學堂,為天下培養人才,不知先生願意否?」

對于眼前的朱之瑜,王泰恭恭敬敬,禮敬有加。

朱之瑜,歷史上的大明學者、教育家、抗清義士,先是追隨隅拒舟山的魯王,後來又參加抗清名將鄭成功、張煌言的北伐戰斗。明永歷十三年,朱之瑜看到滿清政權日趨堅固,復明無望,為了保全民族氣節,毅然辭別國土,棄離故鄉,流亡日本,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著明朝衣冠,追念故國。

朱之瑜的學問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禮遇和尊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聘請他到江戶(東京)講學,執弟子禮,許多著名學者都慕名來就學。以舜水學說為宗旨的「江戶學派」一直影響到「明治維新」,為日本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貢獻。

朱舜水客死異鄉,死前遺言︰「予不得再履漢土,一睹恢復事業。予死矣,奔赴海外數十年,未求得一師與滿虜戰,亦無顏報明社稷。自今以往,區區對皇漢之心,絕于瞑目。見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則幸甚。」

這樣一位仁人志士、教育大家,王泰自然求賢若渴,不會放過。

「殿下厚愛,草民敢不從命!」

朱之瑜站起身來,神色鄭重,肅拜一禮。

「好好好,先生不必客氣,坐下就是!」

王泰哈哈笑了起來,心情舒暢至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十年基本就是一代人,到了他手里,已經有了新的一代。

十年一代新人,新鮮血液注入,逐步改變,他一生還有四五十年去努力,去改變,他的時代,足夠改變整個民族!

自信、服從、犧牲、熱愛,新的國民,一定會在他的帶領下,征服世界。

「大人,江南匪盜猖獗,糜爛不堪。北地天災人禍,百姓早就其實天下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大人登臨大寶,君臨天下!」

王國平忽然開口,他的的話讓眾人的是一愣,

王泰眉頭一皺,目光轉向了王國平。

這小子在陝西呆了幾年,養尊處優,看來沒少讀書,不然這說話一套一套的,讓人真以為他是讀書人。

王國平說完,董士元的眼楮,馬上亮了起來。

「大人,大明朝廷已經爛了,不值得你為他賣命。為了你和崇禎皇帝的小義,而舍了對天下百姓的大義,大人看似有情有義,實則是自私自利,愚蠢至極!」

好家伙,張元平這家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屋中將臣面色各異,不知是何心思。

王泰看了一眼屋中的群臣,輕輕搖了搖頭。

「天子,有德者居之。我王泰不過區區咸陽一匹夫,位卑德淺,粗鄙不堪,難以擔當這皇帝的大任啊。」

「殿下天縱奇才,文韜武略,我朝無人能出其右。如果若殿下登臨大寶,天下蒼生幸甚!今日之天下,除殿下,誰人還能救萬民,攘外安內?殿下不必推辭。」

顧炎武鄭重異常,幽幽說了出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