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一代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我們要見大人,我們要上戰場!」

「大人開恩,我們要去剿滅流寇!」

從高約丈許的槍尖鐵桿大門的空隙遠遠看去,數十名軍官擠在二層建築的教學樓前的水泥地上,大聲吶喊,群情激昂。

教學樓大門口兩側,兩個背著火銃的衛兵站的筆直,肩上的刺刀雪亮。二人目光平視,目不轉楮,對眼前洶涌的人潮絲毫不為所動。

大門頭頂的木匾上,「教學樓」三字赫然在目。軍官們雖然口號響亮,但卻沒有人敢雷池一步。學堂軍規森嚴,比之軍中,有過之而無不及,誰也不敢以身試法。

教學樓正面的牆上,巨大的紅字震人心魄,「團結、犧牲、奉獻、服從」,這八個大字,正是學堂的校訓。

也有些牆外的軍士,從圍牆之間的鐵欄桿空隙向內看去,想知道,這學堂里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此時正是午飯時間,操場上稀稀拉拉沒有幾個訓練的軍人。看來,這些軍官也知道輕重緩急,特意在吃飯時間來抗議。

也許,只是「請願」。

河南武備學堂,不正是培養軍官尚武之風,一挽大明頹勢的嗎。

不錯,這就是河南武備學堂,王泰花了半年時間,才在宣武衛建起來的大明王朝第一座培養軍官的軍校學堂。而學堂的校長自然而然就是王泰本人承擔。顧絳擔任了副校長,董士元其他軍官們,都是兼任了學堂的教官等職位。

明朝武舉創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朝廷才根據太監王直的建議,以文科為例,設武科鄉、會試。弘治六年(1493年),定武科六年一試,先策略,後弓馬,策不中者不準試弓馬。後又改為三年一試。考試內容主要是馬步弓箭和策試。

萬歷末年,朝廷曾有過一次實行改革的議論,有朝臣主張設「將材武科」,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顯然易見,這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提議,可惜並沒有引起朝廷重視,不了了之,否則將會產生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

崇禎四年,參加武會試的舉子中,能運百斤大刀者只有王來聘、徐彥琦兩人,發榜後徐彥琦榜上無名,議論騰起。當時正「銳意重武」的崇禎帝認為有人作弊,將考官、監試御史等一大批官員下獄、撤職,令倪元璐、方逢年等主持復試。復試後選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傳臚賜宴。崇禎親自調閱前三十名試卷,欽定一甲三人,王來聘居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狀元,授副總兵職。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武舉一直沒有殿試,也沒有三甲之分和鼎甲名號。只有崇禎開殿試,才形成完備的武舉考試,共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考試。正式有武狀元之設,王來聘是第一人。也從中可以看出,崇禎對朝廷武備的重視。

不過,明代文貴武賤,武職多由世蔭承襲,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舉只是個補充形式,聊勝于無,是以明代武舉出人不多,武舉形同虛設。

歷史上,崇禎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克洛陽、圍攻開封,張獻忠攻克襄陽;清軍包圍松山、錦州等4城。這一年,崇禎下詔開「奇謀異勇科」(武科考試),但無人應考;崇禎十五年(1642),崇禎再次下詔,欲挑選「督師大將」,仍是無人應考;僅僅兩年後,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進京,明亡。

文臣負氣用事、空談闊論,武將貪鄙跋扈、任意妄為,軍人缺糧少餉、任意奴役,毫無尊嚴,軍隊尚武之風缺失,又那有一戰之力!

而王泰創辦武備學堂的初衷,便是提高軍人地位,以點帶面,恢復軍中的尚武之風。

武備學堂,其主要功能自然是為軍中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學堂自去年九月開辦第一期,到如今,僅僅一年之久。軍官陸續加入,如今大約1400人,除了河南陝西的老鄉兵800人,還有新募的衛兵400人,以及第一批從「關中學堂」送來的200學生。

武備學堂共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5科。步兵科600人,為第一大科;騎兵科200人;炮兵科400人;工兵科100人;輜重科100人。每科設有教官,擔任戰術、築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學科。學科還有軍制學、各兵科的典範令等。術科則分操場、野外、劈刺、體操等。還有測量地形學習和實施等。

至于學堂的教育方法,半天時間教授課程,除有關軍事的戰術、兵器、測繪、築壘及典範令外,並增加物理、數學、歷史、地理等,每節課為一個半小時。典範令小冊子是教練各項軍事動作的準繩。普通知識是輔助教育,聘文職教員擔任,以充實學生的軍事知識,為逐步全面學習各種軍事演習準備條件。

術科訓練,則是先在操場進行各種制式教練,再到各教練場演習。野外演習,先由簡入繁,再逐步進入全面聯合演習。實彈射擊有打靶場,馬術訓練有馬場,炮兵訓練有炮場,工兵有土木工作業場、架橋作業場,爆破演習則有單獨的場所。輔助術科如劈刺、武術等,都有專業教官,在操場進行。器械操在校後門外的器械操場進行。這些訓練每課多為一小時,正式出操訓練一般兩小時,野外演習至少用半天的時間,大演習還要攜帶帳篷、炊具等。

在軍校的兩年中,計劃是一年半的時間在校學習,另半年時間是在外舉行野營,實施實彈射擊和測量實習。實習完畢後,返校舉行畢業式。畢業後,分發各軍見習半年。見習期滿,就分配到各部隊中充當干部,由最低的什長和隊長做起,但也有極其優秀者,被委任以哨官、把總之置,不過數量很少。

至于校中的教官,多是軍中老兵,以及越來河南衛的一些軍官和地方官員擔任,這些軍官和官員雖然打仗一塌糊涂,但理論上的知識,還是有幾把刷子,畢竟很多人是科班出身。

教學器材以如火銃、火炮、震天雷、戰馬等軍用器材,一部分來自兵部在軍中的補給,另外一部分則是王泰自力更生。

學生的武器裝具被服書籍伙食等,都系學堂公費開支,除此之外,學生每月還有津貼補助銀元一元。

這也從一個方面,看出王泰刻意提高軍人地位的思想。

「你們在干什麼? 你們難道不知道,學堂之中嚴禁喧嘩,違者軍法從事? 你們難道要嘩變嗎?」

顧絳從教學樓大門出來,臉色鐵青,大聲怒喝。

「顧副校長,我們只是想見一下校長,這是我們的請戰書,請顧副校長轉告!」

軍官們安靜了下來,領頭的徐未朝雙手舉著請戰書,朗聲說道。

徐未朝說完,一旁的韓未波又走了出來,臉色通紅,義正言辭。

「顧副校長,張獻忠為禍中原,李自成又興風作浪,中原本就是天災不斷,再加上人禍連連,內憂外患,百姓那里還有活路? 校長在河南的所有努力,豈不是要付之東流? 我等堂堂軍人,又豈能在這坐視時局敗壞? 求校長帶我等出征,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徐未朝和韓未波的話,讓顧絳不由得啞然失笑,隨即又恢復了冷酷。

「張獻忠如今遠在四川,自有楊督師率部征討。至于李自成,我河南各衛已經是各守其地,分兵拒敵。你們知不知道,沒有朝廷的軍令,大人帶兵擅動,就是死罪!」

顧絳的話,讓眾軍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眾人面面相覷,過了片刻,徐未朝才開了口。

「顧副校長,楊督師轉戰千里,官軍腐爛不堪,左良玉、賀人龍等人跋扈自恣,以致于張獻忠部沒有剿滅,反而勢力越來越大。如今李自成又興風作浪,放眼大明天下,也只有我河南衛軍或遼東鐵騎才能剿滅。還請校長體諒我等憂國憂民之下,奏明朝廷,帶我等出征,早日平定獻賊、闖賊,還天下太平!」

顧絳臉上依舊陰冷,冷冷看了一眼眾軍,輕輕一笑。

「獻賊、闖賊不過是內憂,你們不好好學習,怎敵過關外的東虜? 你們可知道,濟南城一戰,六千鄉兵,損失過半。你們不學好本領,將來如何帶兵,又如何剿賊滅奴?」

軍官們寂然無聲,徐未朝和韓未波對望一眼,徐未朝繼續跪地抱拳,神色凝重。

「顧副校長,還請把請戰書轉呈于校長。我等聚眾喧嘩,破壞學堂校規,還請顧副校長軍規處置。」

徐未朝說完,單膝下跪,後面的韓未波等軍官一起單膝跪下,異口同聲。

「請顧副校長軍規處置!」

「各位學員,你們都起來吧!」

顧絳接過徐未朝手里的請戰書,大聲喊道。

「校長回來後,請戰書我一定轉呈。校長對你們期望很高,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誤了大好前程,也不要辜負了校長的一片苦心!」

「刻苦學習,努力訓練!」

徐未朝、韓未波等軍官,一起大聲喊道。

「所有人,听我口令! 繞操場20圈!」

顧絳說完,所有的軍官排列整齊,在徐未朝的號子聲中,繞著操場跑了起來。

顧絳搖了搖頭,這些個驕兵悍將,好戰分子,假以時日,就是河南衛軍的希望,也可能是大明王朝的希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