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根基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渭水南岸,不知何時起, 一座佔地數百畝的巨大建築悄悄拔地而起,高聳的水泥牆,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沿著中間寬闊的水泥路兩旁依次排列,足足有十幾間之多。

從巨大的鐵門進入,林蔭大道兩旁平坦的草坪上,高大整齊的樹木排列整齊,林蔭大道一直到底,則是足有十余畝地大的操場,在操場和門口的草坪之間,則是寬敞明亮的教室和教學樓,以及學生和教師的宿舍。

一切無不昭示著,這是一座完全不同于舊學堂的新式學校。

而整個西安府、整個陝西,甚至是整個大明朝,也找不出這樣一所「中西結合」的學校了。

除了長衫冠巾的東方教師,那些高鼻深目的西方教師,或許才是這所學校的主力。除了中文、農學、中國歷史等,其它的自然學科如物理、數學、天文學等等,都是由西方的傳教士們傳授。

與此同時,學校中長達半日的軍事課程及訓練,也無不昭示著這所學校的另一個特征,這是一所半軍事化管理的學校。

「關中學堂」!

這就是王泰和泰西傳教士魯昭商定,由中國教會贊成,報歐洲教會總部批準的「中華傳教計劃」了。

除了遠渡重洋而來的三十多名神學教師,還有大量從歐洲和澳門攜帶的自然科學書籍了。

「王泰這樣做,會不會有些舍本逐末呀?」

站在寬大的辦公室窗前,剛好面對的是布滿陽光的操場,注視著那些在操場上軍事課的學生,還有那些穿著黑袍在操場上散步的教師們,王浩的眉頭微微一皺。

沒有了三綱五常的諄諄教導,也沒有了八股文章的繁瑣,怎麼看來,都是光怪陸離,離經叛道。

「怎麼,你還想把這些神父辭退不成?」

王國平腳搭在桌子上,斜靠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漫不經心地說道:

「這些高鼻子的泰西人,可是公子從萬里之遙的歐羅巴請過來的,公子可當他們是寶物。再說了,這學堂的大權,也不是你小子能決定的!」

「趕緊把你的腳拿下來! 這是學堂,要是讓師生們看到了,成何體統!」

王浩緊張地看了一眼門口,趕緊過去把門關好。

「王二哥,誰不知道,這學堂的校長是你的泰山大人。你現在,可是公子的親戚,比王浩還親。不過,這些泰西人,一個月光餉銀就是三四千兩銀子,真不知道,公子究竟看上了他們什麼?」

一旁的董無為接過了話頭,開始調侃起王國平和王浩來。

王國平今天往學堂送糧食和肉類蔬菜過來,特地拉上了董無為,一起看看王浩,也是看看自己的老丈人吳盛。

「公子說了,說是大明的學問,已經落後于泰西,尤其是什麼自然科學。我雖然不懂,也知道公子說的沒錯。」

王國平卻是對王泰的話深信不疑。王泰早期要造火器,千辛萬苦,他當時還有些不以為然。濟南城外和守城之戰,若是沒有火器,只怕鄉兵要全軍覆沒了。

「王二哥,你如今是春風得意,堂堂的西安府守備,又兼陝西屯田大使,還娶了表小姐,當真是財色雙收啊!」

西安府的鄉兵和民兵一起,超過了六七千人。而開墾的荒地,也從咸陽開始,向西安府周圍覆蓋。反正都是荒地,沿著渭水南兩岸,東邊直奔潼關,西邊已經到了眉縣,東西三四百里,南北百里,到處都是他們墾荒種田的蹤跡。

陝西巡撫丁啟睿自然是樂享其成,他甚至和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一起上奏朝廷,在陝西設置屯田司,授于王國平陝西屯田大使之職,以保證軍糧的供給和陝西地面上的穩定。

往日的王府奴僕,如今功成名就,又娶了意中人,王國平心里雖然得意,面上卻是不動聲色。

「身邊沒有公子,總覺得不熱鬧,少些什麼。我這心里,也覺得不自在。」

王國平的話,讓董無為重重點了點頭。

「王二哥,你說的是。公子在河南披荊斬棘,和那些貪官污吏、豪強官紳血拼,咱們卻是在陝西呆著看熱鬧,整天閑著沒事,真是難受啊!」

听了董無為的話,王國平卻是搖了搖頭。

「公子說了,陝西是咱們的大本營,是咱們的退路,讓咱們守住了這里。公子剛進河南,需要的糧食,還不是從陝西運入。咱們可不能大意,該練兵就練兵,該種地就種地,馬虎不得。」

二人的話听在耳中,王浩不由得無奈地搖了搖頭,暗自為王泰擔心。

王泰去河南上任,他主管學校大小事務,事無巨細,他都要親力親為,光是一個幾千人的學校,已經讓他精疲力竭,更不用說王泰要日理萬機,同時應對一省牛鬼蛇神的明槍暗箭了。

吳盛雖然是學堂的校長,但吳盛還要兼顧許多產業,如雞鴨魚林各場諸般事務,所有學堂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他負責。

盡管,他還要同時兼顧南山鐵廠的事情。他們這些人,每一個都是身兼數職,卻又是樂在其中。

鐵廠、學堂,兩個王泰最為看重的產業,都是由他掌控,也可見王泰對他的信任,他自然也要盡心盡力了。

幾個人喝茶聊天,其樂融融,悠揚動听的樂聲從窗外傳來,時隱時現,讓王浩眉頭微微一皺。

王國平仔細听了一會,點了點頭,悵然若失。

「原來是思思姑娘在上音樂課,怪不得如此動听。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也不知道,公子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曲子!」

「不是思思姑娘,而是思思老師。還有丁香老師,兩位美女的音樂課,在學生中可是大受歡迎啊!」

董無為搖了搖頭,羨慕地說道。

他羨慕,倒不是垂涎于這陳思思、丁香二人的美貌或才華,而是因為他雖然已經成家,卻沒有孩子,無法享受「關中學堂」所謂的義務教育的福利。

強制、普遍與免費,這便是王泰對「關中學堂」所有學生的標準。

6-13歲的適齡孩子都被強制進學堂,接受學堂的教育;所有學堂的學生沒有等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學生免交學費。

當然,學堂不能強制陝西所有的適齡兒童上學,學校也沒有那麼大的容量。但是,凡是在王國平麾下屯田墾荒的流民,都是要求強制性的讓孩子上學。

再窮不能窮教育!

雖然王泰不是什麼重要人物,連地方官府議事的資格都沒有,雖然「關中」學堂依然被主流的世家望族們嗤之以鼻、拒之門外,但是這並不影響王泰的辦學宗旨,那就是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草根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甚至是更好的教育。

由于王泰名下的產業畢竟有限,糧店、家禽、漁林、農場、礦山、鐵廠等,產業集中在農業,而且局限于西安府周圍,提供的就業機會也相對少之又少,對于大多數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年齡稍長的學生來說,從軍,或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堂中,軍事課佔了相當比例的原因了。

也許學業結束,他們不能進入王泰的其它產業,但憑著學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從軍入伍,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听說王大人設在河南的武備學堂,體質與學業兼優者方能入校。

學堂計劃為六個年紀,但其實到現在,只不過有兩個年紀,一切都是因為,這是一所新的學校,它于崇禎十一年成立,到現在,也僅僅是兩年。

而經過兩年的不屑努力,學堂已經有了六千多名學生,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學堂的學生,不僅有男生,也有女生,不僅有寄宿生,大多數的都是走讀。

學堂自然有自己的食堂,而且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學堂中的宿舍干淨衛生,志同道合者眾多,又是軍事化管理,以至于許多學生寧可付錢住在學堂,也不願意住在家中。

「通過剛才的實驗,大家注意到,假設沒有任何外力或外力之和為零,則運動中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這就是第一運動定律。」

物理課堂上,身兼副校長職位的魯昭仔細講解著,下面的學生們也听的十分仔細,做的筆記也是整整齊齊。

有賴于王泰的零敲碎打,魯昭通過數次實驗,終于得出了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這比歷史上上牛頓的發現,整整早了五十年左右。

正如王泰承諾他的,一座新式的學堂,學堂里巨大的圖書館,六千多名學生,這比王泰當初承諾他的,可是多了不少。

而且王泰最近的來信告訴他,他打算在河南再建幾所同樣甚至更大的西式學堂,來容納更多的學生,這讓他覺得忐忑不安,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這個神奇的年輕人,讓他再一次領略了東方的神秘。

下課鈴聲響起,魯昭回到辦公室,王泰的伯父王徵走了進來。

「王老師,你上午有課嗎?」

「魯昭校長,我是來和你談一下,關于教材的一些修改。」

王徵行了一禮,魯昭也是回了一禮。

自然科學的教材,自然是全盤引進,但教材翻譯成中文,則是需要王徵這樣的精通中外者。而由于許多學科都是在實驗中不斷糾正,因此教材中錯誤的地方,就要即使修改。

兩人交談完畢,自然而然,提到了傳教和其它的事情上。

「王徵兄弟,我怎麼發現,在學生中傳教,似乎沒有意料中的快呀。」

魯昭的話里,似乎有些遺憾和不甘。

「神父、校長,其實已經不錯了。你想想,兩年的時間,已經有300多學生願意受洗。再加上願意入教的百姓,應該已經有近千兄弟。你在西安府傳教十年,有沒有100人願意入教,沒有! 學生們學了泰西的自然科學知識,思想上自然親近于泰西文化,以後傳教,可就容易多了。」

王徵則是要樂觀許多。在他看來,能夠傳播泰西的先進知識給大明的孩子們,已經是了不起的事情了。

「王徵兄弟,王泰說要在河南建新學堂,到時候請你我派一些教師過去,不知你以為那些人合適?」

魯昭的眼神里,是掩飾不住的渴望。

「那些個培訓的老師,如蔣凡、高一顧、王雪松等人,還要調一些教會的兄弟過去,不然質量上難以保證。」

王徵哈哈一笑道:「河南學堂的規模更大,看來,咱們又要向總會求助了。」

魯昭重重點了點頭。局勢發展的太快,看來下一步,得邁的更大一些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