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意外之外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攘外必先安內!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已經做了嘗試,可惜毀在了悠悠之口。

王泰苦笑一聲,心頭沉重苦澀。

孫傳庭入衛京師,清軍退去,秦兵滯留,洪承疇、孫傳庭統兵北地,顯然和議已經是功敗垂成。皇帝心里,明顯攘外戰勝了安內。

「大人,攘外必先安內,可惜如今已經沒指望。那些書呆子空談誤國,大人不用放在心上。洪承疇和孫傳庭帶秦兵北上,中原空虛,大人不可不慎思!」

楊嗣昌點了點頭,這王泰考慮周全,讓他也是欣慰,心里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王泰,看來你對流寇,是不太放心啊。」

說道流寇,楊嗣昌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朝廷招撫張獻忠、羅汝才等人,他主張朝廷頒「放罪」以後,調張獻忠、羅汝才等赴總理熊文燦軍前殺賊之。但皇帝堅持維持撫局,他也是無可奈何。

據地方官府上報,張獻忠、羅汝才雖然接受朝廷糧餉,卻不接受朝廷調他去剿滅其他流寇的命令,也不接受改編和遣散。

關鍵是,張獻忠等人受撫期間,仍然「人不散隊,械不去身」,每日里操練士馬,置造戰船,打造軍器,招兵買馬。這樣的招撫,怎能讓人放心!

「大人,張獻忠、羅汝才狼子野心,必會降而復叛。大人還宜早做打算,以免到時措手不及,中原大亂。到時候內憂外患,這局勢,可就糜爛不堪了。」

王泰鄭重其事說道。他知道歷史上張獻忠起事,最後挺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

張獻忠起事,緊跟著李自成復出,各路神仙群魔亂舞,中原亂成了一鍋粥,內憂外患之下,以至于吳三桂帶領了清軍入關。

「王泰,你說的或許不錯。」

楊嗣昌眉頭緊鎖,一時間憂心忡忡。

張獻忠、羅汝才等部陽奉陰違,和地方官府的關系已經相當緊張,雙方暫時維持著的「撫局」,卻如風雨中的細蛛網一般,隨時都可能破裂。

就在剛剛,張獻忠駐扎的谷城知縣阮之鈿寫了絕命辭遞交朝廷,房縣知縣郝景春向兵部上書請求發兵剿滅羅汝才部。由此可見,張獻忠等部的反叛,只怕是旦夕之間。

「大人,國家疲憊不堪,無力承擔雙線作戰,攘外必先安內,對付張獻忠等人,千萬不能猶豫啊!」

王泰的話,讓楊嗣昌的鎮定自若,瞬間變成了汗水密布。

「王泰,流寇之事,干系莫大,本官要回去祥加斟酌。」

楊嗣昌心神不寧,就要匆匆離去。

「大人,小人有一言,還望大人切莫生氣。」

楊嗣昌一愣,微微點了點頭。

「王泰,有話直說就是!」

楊震幾人窗外偷听,楊嗣昌和王泰二人交談甚歡,笑聲不斷,都是暗暗興奮。听楊嗣昌話語里的親切和殷殷期盼,只怕自家大人,很快就要飛黃騰達了。

一覺睡到天亮,洗漱完畢,吃過飯,一壺清茶,自斟自飲,自得其樂。

敲門聲響起,看到門外的人時,王泰趕緊把人讓了進來。

「高公公,你怎麼來了?」

高起潛帶著一個小太監進來,小太監手上捧的聖旨,讓王泰心頭一顫。

看來,對于他的任命,朝廷已經有了決議。這封聖旨,只怕就決定了他將來的命運。

「王泰,跪下接旨吧!」

王泰和劉朝暉等人趕緊跪下,高起潛接過聖旨,一字一句讀了起來。

高起潛讀著聖旨,王泰一陣心驚肉跳,以至于高起潛讀完了聖旨,他還跪在那里發呆。

「王泰,王指揮使,接旨吧!」

王泰如夢初醒,趕緊三呼萬歲,接了聖旨,站了起來。

他身後的劉朝暉等人個個眉開眼笑,人人揚眉吐氣。千里赴援,終于有了回報。

「王泰,坐下說話。」

高起潛擺擺手,劉朝暉等人知趣退了出去。

「王泰,怎麼看起來,你不是很高興?」

高起潛奇怪地看著王泰。從西安府守備、團練總兵,到都指揮使、驃騎將軍,王泰卻似乎並不怎麼高興。

王泰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一下心情,擠出一絲笑容。

「小人多謝公公提攜!」

河南都指揮使,正二品,听起來高大上,可王泰的心里,卻沒有絲毫的快意。

崇禎十年以後,河南旱災蝗災,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

這是李自成東山再起的戰場,也是各路流寇縱橫馳騁的殺戮場,張獻忠、羅汝才,這些人一個個否極泰來,風生水起,全靠了河南這一方風水寶地。

自己去河南,這不是尋死嗎?

何況明晚期衛所制度崩潰,天下早已經是募兵制,朝廷讓他擔任都指揮使,用意何在?

「王泰,本來我想推舉你去南直隸,擔任淮揚總兵。楊閣部對聖上言及,調洪承疇和孫傳庭入衛薊遼和京師,中原空虛,怕流寇猖獗,所以……」

高起潛話沒有說完,王泰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誰讓他以練兵聞于天子,楊嗣昌自然是讓他經營中原了。

「公公,這都指揮使管的是衛所,朝廷不如直接給小人一個一省巡撫的職位,這樣豈不是更好?」

王泰的疑惑看在眼中,高起潛微微一笑。

「王泰,你有野心,想做事,這很好。但我朝巡撫之尊,都是文官,誰叫你沒有功名。」

高起潛沉吟了一下,繼續道:

「說到河南,以宣武衛所在的開封府和南陽府為例,兩府廢棄的土地達一半以上,良田荒蕪,鄉村殘破,百里無人煙。這都是楊嗣昌北上途中親眼所見。現在,你明白聖上的苦心了吧?」

王泰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

河南都指揮使,主管河南都司,下轄衛所眾多,土地少說也是五六萬頃。看來崇禎帝和楊嗣昌這些人,真是要榨干他呀。

「高公公放心,小人一定會盡心盡力,不讓聖上和公公失望!」

都指揮使,正二品,听起來很不錯,不過明末崇文抑武,士大夫治國,如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都是士大夫,而武將地位低下,除非是那些跋扈自恣、听調不听宣的軍閥,其他武將,都是唯文官馬首是瞻。

「你的那兩位好友,宋學朱和張秉文力薦,張元平得了濟南府守備、團練總兵一職。至于文世輔,兵部職方主事,在薊遼總督洪承疇軍中贊畫機務。」

王泰點了點頭。這二人都有了官身,也算是得償所願吧。

「王泰,國事艱難,陛下夙夜憂嘆,你要好好干,力爭成為一方模範。」

高起潛站起身來,邁步向外,王泰趕緊起身相送。

「明日去兵部,領了你的官身和印信,就去河南上任吧。」

高起潛起身要離開,王泰想起一事,趕緊喊住了高起潛。

「高公公,小人有一事,還望公公好人做到底,再幫幫小人。」

高起潛站住,看著王泰,微微點了點頭。

「公公,孫總督和陛下,楊閣部之間,或許有些誤會。孫總督待小人不薄,還望公公在聖上面前多美言幾句,小人感激不盡。」

王泰想起歷史上孫傳庭辭官被崇禎關入牢中的事情,趕緊向高起潛說道。

「陛下那里,我自會說話。不過楊嗣昌那里,恐怕還得你親自去。」

高起潛一頭霧水,孫傳庭現在總督保定、山東,又能出什麼事情。不過王泰開口,順水人情,他也不介意在皇帝面前,為孫傳庭說幾句好話。

「公公放心,楊閣部那里,我自會去說。」

高起潛離去,王泰面色難看,他坐回椅子上,神情無奈。

一不小心,上天開了個大玩笑,把他從陝西的安逸窩,踢向了河南那個屠戮場。

「公子,恭喜公子!」

劉朝暉幾人進來,一起向王泰道賀。

「諸位兄弟,同喜!」

王泰收拾一下心情,向眾人抱拳行禮。

「公子,你去了河南,小人以後怎麼辦?」

楊震忐忑不安,一下子急了起來。

「楊震還是隨我去河南,咱們在咸陽的基業,就靠王國平了。編練新軍這些事情,他也是責無旁貸。」

王泰拍了拍楊震的肩膀,鄭重其事。

他調任河南都指揮使,王國平則是留在了陝西,任西安府副將、團練總兵一職。咸陽的產業,自然要王國平照看了。

至于他手下的各位將領,同樣是雞犬升天。

董無為擔任咸陽守備,同樣留在了陝西,其他董士元、趙應貴、劉朝暉、胡東等人,都是擔任了相應的衛指揮使,指揮同知等職。

明末武職泛濫,已經沒有什麼權威,無定員,不過卻是實權在握,亂世中兵強馬壯者,有草頭王的味道。

崇禎帝也真是舍得,王泰正二品,其他幾人從二品、正三品,實在是讓他受寵若驚。

「公子,看樣子去河南,你不是很高興啊?」

劉朝暉陡升為正三品之職,意氣風發,發現王泰眉頭緊鎖,心頭詫異。

「河南,那可不是什麼好地方。」

王泰嘆息一聲,抬起頭,卻發現年輕的面孔上,個個都充滿了希望。

「公子,管他什麼好地方壞地方,到了咱們兄弟手上,好地方變更好,壞地方變好地方,誰要敢擋咱們的道,滅了他狗日的就是!」

升官的劉朝暉心頭狂跳,大聲喊了出來。

王泰掃去心頭的陰霾,哈哈大笑了起來。

「劉朝暉說的對! 管他刀山火海,十八層地獄,干他狗日的就是!」

「干他狗日的就是!」

房屋里,響起一陣爽朗的笑聲,楊震、劉朝暉等人更是笑出了豬叫。

立刻,驛館有人大聲喊了起來。

「大半夜的鬼哭狼嚎,還讓不讓人睡覺!」

笑聲戛然而止,各人悄悄離開,留下王泰一人,輾轉反側,直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幾人去了兵部,領了官服和印信,由于有楊嗣昌的關照,兵部和兵科的那些胥吏們,倒並沒有怎樣難為他們。

兵部出來時,楊嗣昌一路相送,殷勤叮囑。

「王泰,回去安排一下,早早上任。有需要的地方,稟報于我就是。」

王泰等人出了京城,一路向南,所過州縣處處殘破,尸骸累累,斷壁殘垣,良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行若乞丐,一派末世慘象。

斷壁殘垣,山河破碎,百姓水深火熱,人活成了豬狗不如,王泰不由得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天地不仁,可憐了吾國與吾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