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機緣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崇禎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北城、安定門外。

細雨霏霏中,數萬勤王軍布滿北城外,營帳密密麻麻,綿延數里,各色旗幟飄揚,身穿紅襖戰服的軍士人頭攢動,裝扮相似,南腔北調,不知多少。

崇禎十一年(1638)九月二十二日,清軍入寇,二路自牆子嶺、青山口破關而入。清軍長驅直入,京師戒嚴,崇禎帝詔宣大總督盧象升督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山西總兵虎大威諸軍入衛。

巨鹿一戰,督師盧象升率軍迎敵,兵敗身死。清軍乘勝長驅南下,關寧軍高起潛部潰散。清軍所過,城鎮皆被攻掠殘破。明守兵不是畏縮不前,就是望風先逃。清軍在畿輔攻殺虜掠,連下四十三城,京畿殘破。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清軍由京畿南下攻入山東。樞輔楊嗣昌以為德州是清軍南下的必經之地,傳檄令山東巡撫顏繼祖率兵扼守。濟南空虛,止有鄉兵五百、萊州援兵七百,勢弱而不能守。清軍從畿輔而西,抵山西界,復折而南,繞開德州,下臨清,渡會通河,直插濟南城下。明軍拒城守御死戰,秦兵援軍至,濟南城得以保全。

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清軍飽掠後,從山東北返至天津衛,渡運河東歸。三月初九,清軍從青山口出關,退回遼東。是役,清軍入關達半年,深入二千里,攻佔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殺明總督二、守備以上將吏百余人;俘獲人口四十萬余、黃金萬余兩、白銀百萬余兩。中原百姓被荼毒過甚,生靈涂炭,骸骨累累,尸積如山。

盧象升戰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率秦軍北上入衛京師。崇禎帝從樞輔楊嗣昌議,進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

清軍從容退去,官軍一無所獲,即便一些小範圍的戰斗,也是無傷大雅,收效甚微。

不過,清軍肆虐,官軍喪師辱國,秋後算賬,大營中,人心惶惶,甚至不可終日。

數十匹駿馬自安定門而出,馬上騎士人人錦衣華服,氣宇軒昂,他們打馬向前,馬蹄濺起泥水,卻是絲毫不顧,直奔勤兵大營。

他們在營門稍微停留片刻,便打馬入營,「營中不得縱馬」的軍令,仿佛也不放在眼中。他們在營中狂奔,泥水四濺,所經之處,營中將士紛紛避讓,即便被泥水濺了一身,即便是那些驕兵悍將、煌煌士大夫,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賠上笑臉。

身著彩衣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威風凜凜的錦衣緹校,麒麟服貫身、面色陰沉的錦衣衛指揮使,中間擁簇的太監身著簇錦蟒袍,上戴嵌金三山帽,眉頭緊皺,寒氣逼人。

太監身旁的文官,五旬左右,大紅蟒袍,頭戴烏紗帽,腰束玉帶,不怒自威。

如果僅僅是負責偵察、緝捕的錦衣衛,那些個驕兵悍將或許不會特別在意,崇禎朝廠衛權力大大削弱,不似以前。但加上錦衣衛指揮使,三品還有太監,那可就非同一般了。

「欽差大臣到!」

錦衣衛馬隊到了中軍大帳前停下,前面的錦衣緹校大聲喊了起來。

細雨中,大帳前,雨棚下,數百官將早早等候,看到下馬的是皇帝的貼身寵臣楊嗣昌、司禮秉筆太監王承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臉色陰沉,都是心里一驚,有些人已經發起抖來。

「見過欽差大臣!」

一眾衣冠禽獸、大員驕將紛紛上前見禮。

「聖上有旨!」

王承恩看了看眾人,面色陰沉,接過駱養性遞過來的紅匣,從中取出皇帝御筆所寫的聖旨,徐徐展開。

「臣等接旨!」

擺上了香案,一眾大臣們紛紛跪下。高起潛看一向潔癖的洪承疇跪倒在泥水里,心里不由得一爽。

王承恩掃了一眼眾官將,洋洋灑灑,讀了起來。

「……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薊鎮總兵吳國俊、山東巡撫倪寵、援剿總兵祖寬、宣大副總兵李重鎮,及他副將以下至州縣有司,凡三十五人罪不可赦,按律當誅,即可抓捕入獄……」

王承恩的話語尖細,他還沒有讀完,已經有數名官員臉色煞白,癱倒在了泥水中,哭喊聲一片。

「陛下,開恩啊!」

「陛下,臣冤枉啊!」

王承恩讀完聖旨,看著眼前面色慘白的一群官員,厲聲喝了起來。

「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宣大總督陳新甲接旨!」

新任的宣大總督陳新甲趕緊上前,畢恭畢敬,接過了聖旨。

洪承疇站起來時,衣擺已經髒了一片。他皺了皺眉頭,卻沒有發作。

王承恩眼楮轉向一旁的駱養性,擺了擺手。

「駱指揮使,抓人吧!」

駱養性面色鐵青,大手一揮,錦衣緹校們紛紛上前,竄入官員之中,一會功夫,揪出一片。

烏紗帽被打掉,禽獸服被月兌去,被當初緝拿的官員們有些哭天搶地,有些垂頭喪氣,有些潸然淚下。

「陳侍郎、洪督師、孫督師,咱們帳內說話。」

王承恩和駱養性押著一干人犯離去,楊嗣昌上來,對著驚魂未定的陳新甲等人說道。

「楊閣部請!」

陳新甲和洪承疇都是滿面笑容,孫傳庭臉色不豫,皺著眉頭在側。高起潛則是不動聲色跟在後面,也不知心里想些什麼。

進了大營,品階低的武將們和文官們紛紛知趣退下,只留下陳新甲、洪承疇、孫傳庭、高起潛、宋學朱寥寥幾人,在帳中與楊嗣昌說話。

喪師辱國、沒有什麼戰績,大帳之中,氣氛一時有些尷尬,楊嗣昌輕聲咳嗽了一下,首先開了口。

「宋巡按,陛下要召你面聖,濟南城一戰的情形,你要詳實向陛下說說。」

宋學朱眉毛一揚,傲然道:「這是自然,宋某也不會說假話。濟南城之戰,下官自會向陛下詳稟,此事就不用楊大人費心了。」

楊嗣昌微微一笑,也不生氣,轉向一旁的洪承疇,笑容滿面。

「洪督師,陛下加你為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等下你隨我進宮面聖,就率秦軍赴任吧。」

洪承疇大喜過望,不過他城府深,雖然狂喜,面上卻不動聲色。

「楊閣部,下官多謝陛下聖恩! 」

薊、遼總督,封疆大吏、國之長城,比之陝西三邊總督,可又高了許多,畢竟,薊遼直面清軍,簡在帝心。

重要的是,朝廷讓他統率秦軍赴任,他部下那些善戰之將曹變蛟、白廣恩等隨他調遣,這可是莫大的恩寵了。

「楊閣部,此事萬萬不可!」

孫傳庭忽然開口,眾人都是一驚。

「秦兵妻女田產都在陝西,讓他們隨洪督師赴薊遼,軍心不可用,無益于邊事。況且,流寇未滅,秦兵留在京師邊鎮,流寇必會趁機而起,事關天下安危。還請楊閣部言于聖上,千萬不可如此行事!」

楊嗣昌和洪承疇對望了一眼,楊嗣昌面色平靜,不徐不疾。

「孫總督,韃子糜爛京師,你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重任在肩,還是早些上任去吧。」

孫傳庭怒火上升,黑臉道︰「楊閣部,還請你稟告陛下,我有要事面聖,讓我見陛下一面。」

楊嗣昌依然不動聲色,淡然道:「孫總督,東虜大軍肆虐橫行,陛下雷霆之怒,這個時候面聖,恐怕不是良機,還是擇日吧。」

自他上任以來,二人共事年余,這孫傳庭不听調度,屢屢反對他的主張,自己委曲求全,孫傳庭反而認為自己處處掣肘,二人積怨已久,他也已經不堪煩擾。

「楊嗣昌,恐怕是你不想我見陛下吧!」

孫傳庭面色鐵青,「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看起來,下官在這是多余,下官還有事,就此告辭!」

孫傳庭拂袖而去,宋學朱趕緊告辭,跟了出去。

「孫總督,有話好說,不要負氣用事!」

洪承疇嘴上說著,卻沒有起身的動作。

對于孫傳庭,他心中是不悅不滿。孫傳庭不讓留下秦兵,他豈不是成了光桿司令,這以後還怎麼打仗,怎麼號令三軍?

看到孫傳庭負氣離開,洪承疇心里一陣酸爽,卻開口勸起楊嗣昌來。

「楊閣部,孫白谷中正耿介,真性情,你不要放到心里去。」

楊嗣昌搖搖頭道:「孫總督才高八斗,不過這性子,難免有些要強。也就是陛下容忍他,否則,他恐怕……」

他笑了一下,轉過頭來,對著一旁默不作聲的高起潛,笑意盈盈。

「高公公,陛下有旨,要你進宮面聖。濟南城一戰,打的不錯,下官多謝了!」

楊嗣昌倒是情真意切。要是清軍攻克了濟南城,他可就是罪魁禍首。

「楊閣部,下官打了敗仗,喪師辱國,不知怎麼面對聖上。濟南城只是僥幸,僥幸!」

高起潛微苦著臉回道,心里卻是平靜。

作為皇帝的近臣,他早已經知道了皇帝的意思,並不會怪罪于他。

「順德知府上奏盧督師戰死,他的尸體也已經收殮。聖上龍顏大怒,兵敗之事,盡量少提吧。」

楊嗣昌的話,讓眾人都是點了點頭。

此次清軍入塞,盧象升雖然戰死,卻是喪師無功,贈戶部尚書,謚忠烈。看來皇帝對盧象升,雖然耿耿于懷,還是顧及了君臣之義。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濟南城大勝的基礎上。沒有了這場大勝,一切都是免談。

高起潛暗暗心驚。要不是王泰守住了濟南城,皇帝對盧象升,包括自己,不知怎樣的失望和嫌惡。

楊嗣昌嘆了口氣,看了看周圍,假意道:「高公公,你那位猛將王泰身在何處。陛下可是說了,要你帶著這位猛士一起進宮。」

二人心知肚明,相對一笑,高起潛點頭道:「陛下,王泰不過西安府守備,地方上的團練總兵,他不在大帳中。我這就讓他前來,帶他面聖。」

「團練總兵……」

楊嗣昌微微沉吟片刻,繼續道:

「東虜大軍入塞,縱橫馳騁,官軍糜爛,陛下召淮揚道參議鄭二陽進宮,是要詢問練兵措餉之事。這王泰練兵是個人才,或許可以重用。」

崇禎點了點頭,溫聲道:「如卿所奏。」

旁邊的洪承疇面色平靜,心里卻是暗自羨慕。

這王泰年紀輕輕,不知那里修來的狗屎運,竟然同時攀上了皇帝身邊的兩個寵臣,前程似錦,青雲直上,听起來都讓人眼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