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工業化的局限性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本來趙一想等到現場的政府部門領導、專家和學者們都發表完意見和建議之後,他才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只是資政明顯不想如他願,點名想要听听他的建議,畢竟作為國內頭號實業家,他的見識、資本、技術都是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既然點了他的名,他也只能將他之前想好的一些意見表達出來了,他站起身來,環顧了一下現場的與會人員。

說道︰「我這里倒是有一些拙見,希望在場的各位領導、專家和學者能夠斧正。

首先剛才各位說的都很好,那就是積極發展工業生產,因為工業生產領域能夠容納更多的就業人員數量,這個思路是對的。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發展我國工業的問題︰

第一方面,就是健全工業門類,這不僅可以提高我國的工業實力,在特殊情況下,也能夠讓我們的工業能夠形成閉環,不至于被外界所鉗制。

而且因為是增量工業門類,也就是說,這個過程基本上是能夠提供增量就業崗位,是解決這次會議議題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第二個方面,就是完善工業產業鏈,這一點各位應該明白,不僅能夠補全我國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還能夠使得產業鏈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第三個方面,就是鼓勵工業產品創新,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最終還是需要市場,而市場的打開就需要具有創新的具體產品來支撐。

所以為了保護原創者的知識產權,讓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能夠獲得應有的回報,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保護好創新者的知識產權。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也就不要再提創新了,這個道理,相信在做的各位都明白,因為沒有利益,或者利益被盜取,那麼即使有創新的人,也懶得在這方面花費力氣。

到時候不僅打擊了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市場缺乏獲利,那麼再好的工業部署都是枉然,因為他們拿不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出來,最後只能是產業過剩。

產業過剩的後果,不知道在做的各位有沒有研究,听取來好像不可思議,畢竟我國這幾十年來,都是面臨著產業短缺,還沒有出現過產業過剩的情況。

但是這就是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面臨的問題,我想各位也听說過1929年的世界大蕭條,他們的誘因就是產業過程,沒有足夠的市場消化生產出來工業產品。

後果大家也听說過,或者還可能專門研究過,產品過剩後的後果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我在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想要解決產品過程,除了鼓勵創新之外,另一個就是擴大市場規模,只有消費者兜里有錢了,那麼才會消費足夠多的產品和服務。

擴大市場規模,增加內部需求,將會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始終,特別是當外貿受阻的時候,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麼擴大市場規模呢?

當然,努力發展外貿經濟,讓全世界的國家都來購買我們的產品,消化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這幾年我們就是這麼干的。

效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讓我國經濟這幾年發展的是日新月異,但是這里面有沒有問題呢,我覺得問題非常大,已經到了我們必須解決的地步了。

第一,就是我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貿易,雖然我們出口的貿易品,除了傳統的服裝紡織品貿易外,汽車和高科技產品也佔據了相當重要的比重。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經濟發展狀態!

我們這幾年在國際貿易上持續順差,已經讓一些國家對我國有意見了,任誰也不想自己賺不到你的錢,而你卻持續賺我的錢。

人與人之間如此,國與國之間依然如此,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加速,未來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和工業產品,會持續增加。

如此多的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僅僅靠我國目前的市場需求,是消化不完的,那麼還是只能走出口的路子。

但是卻面臨這我剛才說的問題,那就是其他國家不可能無限制的進口我們的產品,那樣不僅不會縮小貿易順差,還會持續增加貿易順差。

我想沒有一個國家樂意見到這種情況發生,到時候,國際關系就會產生激烈的惡化。

即使今後幾年不會出現太大的波瀾,但是一旦國際局勢出現巨大的變化,那麼我們的好日子可能就到頭了,我國將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

說道這里,趙一又看了看下場的與會人員,見各位對于他的這個觀點都是持認同態度的,因為這個推理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我國的國際環境還是不錯的,對于我國出口貿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因為出口的大部分產品附加值都比較高,雖然沒有加入到相關貿易協議當中去,依然是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國依然是簽署了新的「廣場協議」,這在前世是沒有的,這充分的說明了,我國的出口貿易,已經對世界經濟具有重大影響了。

這個時候,如果還是一味的依賴出口貿易,將來會面臨非常大的問題,跛腳鴨總是走不穩的,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摔到。

停頓了一會兒後,趙一繼續說道︰「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想要擴大內部市場,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要讓老百姓有錢,但是怎麼樣讓老百姓有錢呢?這就是一個技術活了。

我國目前的匯率並不低,一般的工業產品出口賺取的利潤並不高,甚至一些工業企業能夠不虧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想要讓這些一般性的出口產品能夠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那麼只能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個就是降低成本,這里面有包含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降低人工成本,第二個方向就是降低運營成本。

降低運營成本,這個比較好理解了,就是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和技術,減少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無謂損耗。

我這里要說的是第一點,前幾年,我們就是通過低勞動力成本優勢,使得我們的出口產品價格相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在前幾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我們這里討論的是擴大內需,那麼降低勞動力報酬的方式降低成本,就顯然和我們的目標相違背了。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僅不能夠降低勞動力報酬,還應該大幅增加勞動力報酬。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百姓兜里有更多的錢,才能夠有能力消化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這一點相信大家應該明白。

那麼怎麼能夠讓我們的一般性工業產品既能夠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力,有能夠在不降低勞動力薪酬,甚至在大幅提高薪酬的情況下實現呢。

這就引來了我的第二個方面的手段,那就是提高生產效率。

只有讓單位勞動力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更多的工業產品,才能夠做到既能夠提高員工酬勞,又能夠降低單位產品的價格。

但是這里面有引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相關的就業人數就會大幅度減少,因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不需要那麼多員工了。

這又和我們今天會議的議題相違背了。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想要擴大就業崗位,僅僅是依靠工業行不通的,因為工業雖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並不是無限的。

即使我們真的做到了以上兩點,但是這其中還是以出口為導向性經濟,世界各國能不能有這龐大的市場來容納我們這麼多的工業產品呢?

我想不是的,這必定有他們的極限,這個極限倒是是在哪里,我們不清楚,也就是說,這個方向還是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有可能我們好不容易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只需要擴大規模,增加就業崗位的時候,國際環境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最後不僅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甚至之前投入的資本打了水漂。

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防範的一個點,也就是說,雖然工業產業具備迅速擴大的優點,但是也要謹防里面的風險。

那應該怎麼預防這個風險呢,我想應該沒有太好的辦法能夠一勞永逸,因為國際局勢往往風雲詭譎,不是我們想要怎樣就怎樣的。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能盲目的擴大工業生產,而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看一步走一步,這是最穩妥的辦法,即使風險發生了,我們的損失也會減小到最少。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大力發展工業,增加就業崗位,短時間內也是無法做到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出來。」

听到趙一說到這里,在場的各位,都想要听听他接下來怎麼說,因為通過他一番分析,想要讓工業能夠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是不太可能了。

但是既然他已經這麼說了,肯定是有一套自己的見解,所以大家都露出了一副感興趣的表情,期待他接下來所說的內容。

只見趙一繼續說道︰「其實辦法非常簡單,羅斯福新政已經給我們找到了方法。

那就是進行大規模的基建,通過大規模基建,將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吸納進來,解決了面臨的勞動力剩余問題。

同時通過給這些勞動力發放高額的薪酬,讓他們兜里有錢,那麼擴大內需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像之前的大規模建設高速公路網絡,就是這種舉措的體現,當時是為了解決城市剩余勞動力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運行來看,表明這個路子是能夠走通的,只是現在我們面臨更大數量的剩余勞動力,需要我們進行更大規模的基礎建設。

這幾年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全跟不上我國的經濟發展腳步,例如我們的鐵路系統,就無法滿足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

不僅運行速度很慢、而且運力較低,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地方沒有通鐵路,這樣的話,那個地方的人員往來和交流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沒有人員交流和往來,就無法轉變當地的思想,無法做到思想的解放,也就會嚴重的讓這些地區的發展步伐趕不上國內其他先進地區的發展步伐。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對已有的鐵路線路進行現代化改造,例如鐵路電氣化、提速改造等等。

這樣既可以利用原來的鐵路線路,有能基本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

當然,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只是我們新建的鐵路網絡已經不必再使用這種落後的技術,我們應該直接對新建鐵路線路上馬高速鐵路。

至于相關技術問題,我們會後可以另外討論,這里就不多說了。

除了鐵路建設之外,其他地方也有許多需要大規模基礎建設的地方,例如城市建設。

如果說鐵路網絡和高速公路網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的話,那麼城市建設,或者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城市化將是我國經濟現代化必然的一個過程。

它可能會遲到,但是一定不會缺失。

就像這場會議的議題一樣,就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即使我們通過種種辦法來給他們提供了就業崗位,難道讓他們干完活就回農村老家嗎?

我想不是的,我們應該是讓他們變成新市民,在城市里面扎根下來,這不僅能夠減少農村勞動人口,同時也能夠為城市的發展繁榮提供新的動力。

減少農村勞動力人口,這個很好理解,但是讓這些農村人口成為新市民,可能會給城市帶來更大的就業壓力。

我不否認有這個問題的存在,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知道,只有聚集足夠的人口,才能夠形成商業文化,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之前之所以存在城市勞動力剩余的問題,一是當時我們的工業規模不大,無法消化足夠的勞動力。

二是當時我國的經濟還是處于計劃經濟佔主導的環境當中,個人除了進工廠就沒有太好的出路。

後來我們允許個體戶經營,給了城市剩余勞動力一個出路,事實上也證明了這一步是對的,個體戶經營給城市剩余勞動力很好的一個出路,甚至還有人因此發財了。

所以我們的城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主要還是我們沒有放開手,思想還不夠解放,讓私人參與的商業領域還非常有限。

這就像是森林一樣,如果動植物都比較單一,肯定是很難形成穩定生態的,那麼也就無法容納足夠的動植物生存,只要有新的物種出現,我們就阻止,拔掉。

這樣的話,這個森林永遠就是這個樣子,無法給更多生物提供庇護,而我們的城市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給予百姓更多的自主經營權。

最好做到法不禁止,則是允許他們經營的領域,這樣的話,不需要我們去創造就業崗位,他們自己就會發現商機,自己就會創造就業崗位。

當然,這過程中的必要監管還是要的,我們可以一邊放手讓他們做,一邊監督,發現問題,我們再出手制止,同時制定相關的法律,但是我們不應該輕易治他們的罪。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針對具有明顯違法亂紀的商業行為,制定出來一個法律,例如開賭場、涉黃等,這種商業行為肯定是要明令禁止的。

只要做到這一點,那麼城市人口的增加,不僅不是壞事,而且還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人聚財聚,人散才散」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他們對于趙一提到的城市化建設非常感興趣,也確實是解決大量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

但是對于趙一提到的新市民問題,特別是更自由的商業環境,現場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疑慮。

雖然我國已經改革開放好幾年了,但是多是模著石頭過河,就是怕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打亂了我們的步伐。

而趙一提到的給予民營經濟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已經到了法不禁止,即為允許的程度,說實話,這步子邁的有點大。

趙一也知道他這個說法,可能一時半會兒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同,但是他還是說了出來,這就是他說話的技巧了。

因為只有先將條件放寬松,大家肯定不同意,那麼後面他將條件收斂起來一些,那麼就比較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

所以他接著說道︰「上面的說話,是在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目前我國還是強調以穩為主,一步到位不太現實。

所以,我們可以分步驟的來進行,例如第一步,我們就可以完全開放餐飲行業,允許所有有實力的民營經濟進入餐飲行業。

與此類似的,例如酒店行業、出租行業等等,這些不會涉及到根本性的問題的行業,都可以開放。

這些行業不僅投入資本不多,適合我國目前還比較弱小的民營資本參與,同時這也是城市服務業,對于提高城市便捷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然在我們開放這些領域之前,我們必須先要制定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來對這些即將開放的領域和行業規範化。

不然的話,很可能不僅起不到服務城市的目的,還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損失。

對于一些有疑慮的行業和領域,我們也可以采用試點的辦法,例如出租車行業,因為這屬于城市公共行業,謹慎一些並不過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