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急流勇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在戰亂時期,許一凡麾下的這些軍團,是很大的助力,西征軍需要他們,炎軍也需要他們,可現在大戰停歇了,這些軍團在戰場表現的越是勇猛,越是耀眼,其受到的關注就越多,從而引來多方的關注。

現在,殷元魁和李承政他們這些高層將領沒有出手,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只是現在大戰初歇,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們處理,顧不過來而已,而其他人則不同。

威逼也好,利誘也罷,趁著這些軍團傷亡慘重,又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趁機將他們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一大助力,若是等到他們恢復和成長起來,再想得到他們,就需要極大的代價。

除了炎軍當中的這些將領和他們背後的勢力之外,隨著捷報送往長安,這三支軍隊不可能不被朝廷注意到,一介布衣豢養軍隊做什麼,你想干嘛,難道是想造反嗎?

當然,這個時候,謀逆的罪名肯定不會扣下來,但是,肯定會有人拿這件事說事兒。

封賞肯定會有,而且許一凡預計,朝廷肯定會大大的封賞這三支軍隊,讓其成為眾矢之的,這樣一來,肯定會引起其他武將和軍隊的不滿,而在封賞之後,朝廷肯定會趁機把這三支軍隊編入到炎軍當中,然後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從許一凡手中拿走這些軍團。

許一凡會給嗎?可能給嗎?願意給嗎?

當然不會給,也不可能給,更不願意給,然而,現在的許一凡已經是廟堂中人,他想不想,願不願意已經不是他說了算,當朝廷以大義,以國法壓下來之後,許一凡除了屈服還能怎麼樣?

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也有可能,朝廷會淡化這三支軍隊的存在,而是選擇其他更委婉,更柔和,更隱蔽的手段,想辦法從許一凡手里拿走這三支軍團,如果朝廷采取這種辦法的話,那許一凡不給也得給。

既然如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趁著戰亂尚未平息,朝廷的旨意還沒有下達之前,提前把這三支軍隊撤走,然後讓其消失,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就這三支軍隊而言,俠義軍可能會很委屈,因為俠義軍之所以時隔十余年,再次匯集成軍,就是想恢復俠義軍的番號,而這次西北大戰,俠義軍再次證明了他們,重新獲得番號,是指日可待,鐵板釘釘的事情,而這個時候,許一凡讓他們離開,難道就不怕俠義軍的將士寒心嗎?

許一凡當然怕,可他也不怕,相對于其他兩支軍團而言,俠義軍可是曾經跟朝廷打過交道,而且是很深的那種,朝廷是什麼尿性,他們比誰都清楚,在許一凡沒有徹底在朝堂站穩腳跟之前,俠義軍恢復番號,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兒。

即便朝廷給俠義軍恢復了番號,那統領俠義軍的還會是許一凡嗎?

當然不會,就算炎武帝願意,其他人也不願意,現在西北的戰事是告一段落了,可北蠻那邊呢,南唐那邊呢?

朝廷既然恢復了你俠義軍的番號,那作為回報,你們是不是應該為朝廷做些什麼,在證明一下自己呢,比如去北蠻,跟北蠻軍干一架,或者去南夷,跟南唐軍干一架。

而一旦俠義軍再次置身戰場,不管是面對北蠻也好,還是南唐也罷,都會遭到刻意針對的,如此一來,俠義軍的傷亡肯定會很慘重,幾番大戰下來,這支才恢復編制和番號的俠義軍,還能剩下幾個,很難說。

更何況,不單單只有大炎有俠義軍,在俠義軍被締造出來之後,在其沉寂的這些年,北蠻、西域、南唐可都有樣學樣,締造出屬于他們的俠義軍,比如這次跟西域的作戰當中,那些苦行僧軍團,不就是西域版的俠義軍嗎?

因此,許一凡在這個時候把三支軍隊撤走,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不管這三支軍隊,是回到東海城,還是去往其他的地方,朝廷暫時都得不到他們,而其他人就更別想了。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許一凡之所以把他們撤走,也是為了自身利益考量。

西北大捷,這是普國同慶的大好事兒,作為這場戰役的指揮者之一,許一凡肯定會一躍成名,在朝堂之上佔據一席之地,可危機也在這個浮現出來。

首先,許一凡在來到康城之後,做的事情太多了,其風頭已經蓋過了所有人,包括三軍統帥殷元魁。

解決瘟疫,殺死叛將申屠侯,平叛許凱歌,深入敵後,收服石族和馬族,更是在丹賽之戰,取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光說都要說半天,而對應的功勞有多大,可想而知。

從一介布衣,商賈之人,一躍成為朝廷棟梁,其風頭更是蓋過了殷元魁這位大將軍,你讓其他人怎麼看許一凡?

羨慕嫉妒恨是肯定有的,許一凡在接受世人敬仰和敬佩之際,殺機也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從李嗣源出現在東海城,揭穿許一凡身份的那一刻起,許一凡就已經被人針對了,而在他來到康城的路上,更是遭遇了伏擊,北宛城一戰,更是差點弄死許一凡,這背後難道僅僅是一個藩王之子,一個西征軍副將能制造出來的事情嗎?

顯然不是,在許一凡還未曾為朝廷立下大功勞之前,就已經被人如此針對了,那現如今立下大功的許一凡,又會被人如何針對呢?

許一凡為炎軍,為朝廷做了這麼多,難道真的一點追求都沒有嗎?

當然不是,許一凡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即將得到什麼,可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謹慎,撤走三支軍團,讓其消失在眾人的視線當中,不過是許一凡給自己留下的一張保命符,也是他未來的政治資本,有這三支軍隊在,許一凡至少可以保證自己沒有性命之憂,許一凡可是很怕死的。

「你回來也有些時日了,大戰的諸多善後事宜,也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你是不是也該露露面了?」文星辰笑著說道。

許一凡抬起頭,翻了個白眼,含糊不清的說道︰「文叔,你是嫌我還不夠出名,還不夠耀眼嗎?」

文星辰聞言,微微一笑,搖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其實,對于許一凡現在的這種做派,文星辰是很贊同和認可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許一凡之前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做的太好了,功勞太大了,他的存在本身就讓其他將領很有壓力,尤其是殷元魁和李承政他們。

這次丹賽之戰,如果殷元魁沒有出現在戰爭的第一線的話,殷元魁的威望會直接被許一凡徹底的掩蓋過去,功高震主,雖然殷元魁不是主,可在西征軍當中,殷元魁就是當之無愧的主,屬下表現優異,這是好事兒,可太過于優異,反而不美了。

盡管眾人都知道,殷元魁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也不會介意許一凡的風頭蓋過自己,可是作為三軍統帥,其威望居然被一個後輩,而且還是下屬給掩蓋過去,好說不好听啊。

作為三軍統帥,指揮能力要強,可管理能力更要優異,話語權要足夠重才行,若是在軍中出現一個可以跟主帥相提並論的人,這是軍中大忌,在戰時,這種情況可以出現,也可以容忍,可戰平之時,這種情況是萬萬不能出現的,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軍中呢。

李承政是皇室成員,還是炎武帝的堂弟,可他在進入西征軍之後,不一樣要以殷元魁馬首是瞻嗎?

許一凡來到康城之後,做了很多不屬于他的事情,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參將而已,不說殷元魁、李承政這些將領,單單就童真、湯芮這些將領,其話語權都在許一凡之上。

如果許一凡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進退,跑到中軍大帳當中指手畫腳,不管他說的話,做的事是如何的正確,是如何的對炎軍有利,可依舊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心里別扭,甚至會讓人感覺許一凡這是趁機奪權,如果再有別有用心的人,趁機扇陰風,點鬼火,那許一凡的好心就會變成惡意了。

再有就是,大戰雖然告一段落了,可是,小規模的戰役還未曾停歇,正是讓其他將領趁機撈取軍功的機會,比如把那些散兵游勇給剿殺了,在比如把耶呼弟這個西域大將給擒獲,或者給誅殺了,都是大功勞。

除了這些戰場上殺敵的功勞之外,像處理大戰之後的善後事宜,也是軍功的一部分,如果許一凡連這些事兒都做了,那其他人做什麼,難不成搬個小板凳,嗑著瓜子,在那看戲不成?

眾怒難犯,一旦許一凡真的這麼干了,那之前跟他配合的親密無間的袍澤,可能都會了為了自身的利益,跟許一凡產生沖突的,就算這些將領不計較什麼,可他們麾下的那些人呢?他們難道不多想嗎?

投身軍伍,本身就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的賭命勾當,誰不想在軍中博得一個大好前程,撈取更多的政治資本啊?

真以為之前那些前來拜訪許一凡的將領,單純是來籠絡感情的,更多的人還是來試探許一凡的,看看這個年少成名的白袍小將,懂不懂得做人,懂不懂得為官。

現在的許一凡,最好是什麼別做,現在的他,不管做什麼,說什麼,都有無數雙眼楮盯著,本來現在內部就功勞的事情,已經出現了矛盾分歧,如果許一凡這個時候再站出來,那這些矛盾和分歧,不斷不會被壓制下去,反而會瞬間變得尖銳起來。

文星辰作為一個曾經陪伴許淳征戰沙場的人,他豈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道道,本來,在許一凡醒來之後,他還想提醒許一凡一二的,可看到許一凡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之後,他就放心下來,這段時間,之所以還留在這里,就是擔心許一凡少年心性又上來了,把自己置于危險之中而不自知,現在看來,他的這個擔心有些多余了。

這段時間,許一凡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帶人搞燒烤,當然,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做,恰恰相反,在這段時間里,許一凡反而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比如放權,比如自污。

放權的事情,很簡單,石族大軍在這次戰役當中,表現的十分亮眼,之前對石族拿下弓月城,殺害炎軍將士,還有之後攻打北宛城的事情,而心生芥蒂的人,也在這個時候,慢慢接納他們。

本來,石族加入炎朝陣營,是許一凡跟石安懋等人談的,按理說,現在大戰停歇,石族還應該是許一凡去負責才對,可許一凡沒有,他雖然沒有離開府邸去見殷元魁,卻也給殷元魁寫了一封信,在信上詳細的說明了他跟石族達成的協議,以及之前的一些設想和安排。

不過,這些協議和安排,在經歷了這場決戰之後,很多東西都要重新談,重新安排,而這個任務自然是殷元魁李承政這些大佬去負責,而談成之後,收服石族的功勞,就是他們的,跟許一凡關系不大,至少明面上是這樣的。

除了石族之外,馬族也是如此,馬??在離開之前,許一凡就直接告訴他,你想要在炎朝立足,該怎麼談就怎麼談,我不過問,而炎朝這邊提出什麼樣的要求,能答應的,不能答應的,也需要你自己考量,無也不過問。

換而言之,馬族若是能夠跟炎朝談攏,加入到炎朝陣營,那這也是一個極大的功勞,而這個功勞誰能得到,那就要看殷元魁他們怎麼安排了。

對于談判的結果,許一凡不擔心,談攏是必然的事情,至于細節如何,那就要看他們彼此之間怎麼談了,但是炎朝肯定會虧待馬族,而馬族也不會要求的太過分。

除了把這兩個大功勞送出去之外,許一凡還把其他的功勞,比如殲滅鐵犛牛軍團,俘獲安得利的功勞,也全都送出去了,可以這麼說,除了之前立下的那些功勞之外,許一凡在這場決戰當中,並沒有斬獲多少功勞,至少表面是這樣的。

既然是參將,那就該只做參將該做的事情,只拿參將該拿的功勞,態度一定要明確,這是很關鍵的。

「接下來你打算如何?」文星辰又問道。

「你覺得我說了能算?」許一凡反問道。

「哈哈」

文星辰聞言,不怒反笑起來,點點頭,說道︰「確實,接下來該如何,你說了確實不算,不過,你可以猜猜接下來會怎麼樣。」

許一凡已經啃完一只牛腿,油乎乎的手在姜三甲的袖袍之上,隨意的擦拭一番,然後端起酒壇,狠狠地灌了一大口,長長的呼出一口氣,大呼道︰「痛快!」

放下酒壇之後,許一凡這才緩緩地說道︰「還能怎麼樣,無非就是論功行賞,該升官的升官,該提拔的提拔,該貶職的貶職,該論罪的論罪唄,還能如何。」

文星辰聞言,點點頭,然後又問道︰「那你說說,接下來西征軍會怎麼樣?」

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經此一役之後,炎軍也好,西域聯軍也罷,都元氣大傷,暫時肯定不會再起大戰,而西征軍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駐守康城,徹底掌控這西北十八。

不過,在這期間,西征軍肯定會要進行一輪換血,西征軍的主力基本是打沒了,為了西北的安穩,不管是從關內抽調兵源也好,還是就地征兵也罷,恢復西征軍的編制是首要任務。

既然西征軍要補充兵源,那很多官職都需要有人去做,戰死的將領,需要有人頂上去,而升上去的人的位置,也需要有人接替,如此一來,西征軍就是一個香餑餑,只要稍微有點門路的人,都會來插一腳。

除了西征軍之外,鎮西軍的編制也要恢復起來,西征軍的前身是鎮西軍,而鎮西軍現在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如果西域和炎朝經此一役之後,不在開戰,那西征軍很可能會劃入到鎮西軍當中,淪為鎮西軍的主力,而如此一來,鎮西大將軍的位置,就成為的重中之重了。

鎮西大將軍的位置誰來做,這是很關鍵的,殷元魁?許一凡?秦之豹?還是童真?

這些人都有可能,但是殷元魁和許一凡的可能性不大,殷元魁在成為西征軍統帥之前,他是鎮海大將軍,雖然現在海洲淪陷了,鎮海軍也不復存在了,可他畢竟頂著一個鎮海大將軍的頭餃,如果他接替了鎮西大將軍的位置,那鎮海大將軍的位置不就空懸下來了?

按照眼下的局勢來看,殷元魁不可能擔任鎮西大將軍,他很可能會回到海洲,想辦法收復海洲。

至于說許一凡,想都不用想,年齡小,資歷淺,又沒有靠山,更何況他的身份也很復雜,朝廷不可能讓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成為大將軍的,與理與法都不合!

PS︰月初,求票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