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暢所欲言

作者︰塵世迷途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逃稅或少交稅的情況會存在,這就需要朝廷制定嚴密的稅收法,防止商人鑽空子,並且要認真貫徹執行稅收法。比如限制交易價格,就如紅木鏡,成本三十兩,考慮損耗等因素,可以五倍成本的價格進行銷售,如超過規定的五倍價格,則實行十稅五或更高的稅率。如果商人為了少交稅,故意報低成本,兒臣覺得不會存在這種情況,前面說過了,限制交易價格,比如香水,成本十兩,納稅一兩,但可以賣到五十兩。如若報低成本,成本五兩,納稅五百文,只能賣二十五兩,父皇,換做是您,您怎麼選」?

弘治帝恍然大悟,朱厚照說完。狠狠的灌了一大杯茶,弘治帝贊賞的看著朱厚照,在他原來的印象中,朱厚照整天貪玩懶惰,沒想到他懂得還挺多。

「那農民賣糧還需納稅嗎?是算生產稅還是經營稅」?弘治帝繼續提問。

「這個問題兒臣暫未想清楚,不過也有一點想法,糧食是重要物資,農民勞苦,辛勤耕作,兒臣建議一次性納稅就可以了,即是農民繳納了田賦,賣糧無須再納稅。為了保證農民的利益,避免奸商欺詐,同時儲備糧食以作不備之需,兒臣建議由朝廷統一價格,收購糧食。一來可以保證農民利益,二來如遇災害,朝廷可以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三來可以抑制糧價,防止奸商哄抬糧價」。

「照兒,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嗎」?

「回父皇,兒臣近半年除了學習,閑余時間翻閱古籍思考所得,說的不對的地方,請父皇斧正」。

弘治帝贊許的點點頭,在這個年紀能想到這些已是不易,再次讓弘治帝感慨,弘治帝終是下了決心,扭頭對蕭敬說︰「在乾清宮東閣,設太子位,以後所有奏章先由太子批閱後再呈給朕,還有,以後太子參與大朝」。

弘治帝談興漸濃,又問了朱厚照多個時政,朱厚照根據後世經驗,結合當前實際情況,侃侃而談,弘治帝不時的點頭,眼中喜愛越是濃厚。朱厚照的很多想法都能讓人眼前一亮,提出的解決方案十分契合地解決了當前的難題。

「照兒,你認為海禁好,還是開海好」?談到最後,弘治帝忽然揮退左右,房間里只剩下父子兩人,弘治帝問出了縈繞自己多年的疑問。弘治帝從東廠和錦衣衛獲知的消息,大明沿海城市每年都有人私自出海經商,且利潤豐厚,弘治帝得知後,一直在思考是否開海,並效仿宋朝設立市舶司進行了管理。

大明海禁源于朱元璋,明初,由于有張士誠的殘黨、倭寇在沿海活動,因此朱元璋便實施海禁,「明祖定制,片板不許下海」,便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 台的。因為朱元璋的小農意識,這種防備倭寇的海禁理由貫穿了整個明朝。但事實上從明成祖朱棣開始,海禁就如同虛設,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到民間的私自出海經商。

而弘治帝翻閱前朝歷史時,對宋朝的經濟繁榮頗感興趣,兩相比較下,他認為積極發展海上貿易的中晚唐和兩宋,沿海經濟都不錯,也沒見海寇的襲擾,也看到了禁海相當于砸了沿海百姓的飯碗。因此,他有心開海,但礙于朝中大臣的阻撓和祖制,弘治帝只好作罷。

朱厚照詫異望了弘治帝一眼,弘治帝支持開海嗎?他稍微沉吟,組織語言。「父皇,太祖海禁是抵御倭寇,保護沿海子民」。

說完,朱厚照不再說話,這話模稜兩可,沒說清楚海禁好還是開海好。但弘治帝一眼就看穿了朱厚照的心思,低聲說︰「成祖派三寶太監七下西洋,攏共耗費三千多萬兩,但有數倍利潤」。

朱厚照張大了嘴,歷史上對于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的事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明成祖耗費無數金錢只為尋找建文帝,沒想到竟然有此密辛。弘治帝繼續說︰「仁宗記載,洪熙年間海禁是因為大臣阻撓,主要原因是三寶太監下西洋耗費由國庫出資,但收益進了宮中」。

朱厚照點點頭,「大臣阻撓恐怕還有個原因」。弘治帝點點頭,「與民爭利」!

大臣為何阻撓,是因為朝中大臣與地方上的士紳息息相關,很多朝中大臣的家族都從事海上經商的活動,他們深知如果朝廷開海,他們肯定無法與朝廷抗衡,因此千方百計的阻撓。

原來父皇是想開海增加國庫收啊,本來開海的事情朱厚照是想過兩年再和弘治帝提的,現在既然弘治帝開口詢問,朱厚照也不藏著掖著了,「父皇,兒臣其實也有翻閱前朝書籍,有心了解前朝商業的發展」,弘治帝點點頭,從朱厚照賣玻璃和香水,弘治帝就明白朱厚照是看了相關書籍才會有這種手段的。

「父皇,兒臣前面說了,太祖海禁僅僅是為了抵御倭寇,這是因為太祖大明剛立國,千頭萬緒,正是恢復元氣的時候,同時國庫緊張,無法再調兵去剿滅倭寇,因此太祖只好下令海禁。但今時不同往日,父皇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正是開海擴張的時候,而且開海有三大好處」。

「一、擴充稅源,通過出海經商,抽取稅費,此為開源;二、增加百姓收入,出海可以為百姓增加收入,在現今大明,地少人多,可以讓無地可種的人們有新的選擇,不必耗死在土地上;三、海外有很多資源,包括熱帶作物,可以彌補大明糧食的不足,另外海外還有很多土地,現在大明人口越來越多,地越來越少,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進行人員遷徙。」。

「當然開海也要準備周全,開海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兩個,一、開海後如何管理海商;二、開海後如何保護海上經商活動的安全;如果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余的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那依照兒看,這兩個問題怎麼解決為好」?弘治帝似乎有心考校朱厚照。

「一、效仿前朝,成立類似市舶司的機構,管理海上經商活動,我謂之為海關;二、水師,現在大明的水師規模太小,不足以應付未來開海後的各種問題,比如倭寇,不法商人走私逃稅等,兒臣認為水師是重中之重,先擴充和訓練水師,打造水師戰船,時機成熟後再論開海」。

弘治帝點點頭,心中已有計較,「照兒,開海的事先放一放,先行解決稅制,這幾天你擬個章程,元宵節過後,朕找三位閣老商議一番」,兩人再閑聊了一番,便起身回宮。見識過明朝的春節活動後,朱厚照進一步認識了大明,通過和弘治帝的談話,加深了對弘治帝的了解,對大明的改革更是充滿信心。

擬制章程時,朱厚照一直在思考大明改革的事,究竟從哪一點開始改革造成的動蕩最少呢?朱厚照思考很久一個是戶制,一個是稅制。戶制是因為太祖時期方便人員管理而制定的,到了弘治十一年已經不太適用,主要是因為大量土地被兼並,而商品經濟又有了較大的發展,使得朝廷官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力被削弱。不少農戶棄農從商。但如若貿然放開戶籍,大明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差事,必會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人員失去管理,容易造成大禍。

朱厚照反復斟酌後,擬仿照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先行稅制改革,等稅制改革穩定後,再討論戶制改革。

元宵節過後,朱厚照弘治帝便召集劉健等三位閣老、朱厚照商議稅收改革一事,朱厚照細細闡述了現今大明稅收弊政,提出相應改革方案,三位閣老苦于國庫空虛,每年用度捉衿見肘,也看到了大明稅制不合理的地方,見弘治帝有心改革,樂于支持,三人翻閱朱厚照的章程,對于章程提出的稅制一針見血,很多提議甚至和自己不謀而合。

三位閣老一致認同稅制改革,均對章程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朱厚照初期還有些緊張,畢竟面對的是明朝最成功的內閣之一,到後來漸漸習慣,朱厚照放下心理包袱,和三位閣老共同研究補全章程。

「太子殿下,章程里提到需要進行專事專稅,如何理解」?

「回李師傅,專事專稅指的是對某些特殊的商品制定專用的稅制,比如鹽稅,比如運輸稅,未來一些特定的商品也可以進行專稅」。

「統一納稅何解」?劉健看到章程里有提到合並賦稅和徭役,

「統一納稅即是合並賦役,將從農民的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並一起征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將過去按戶、丁出徭役,改為據每戶丁數和田糧攤派,所有賦役一律折合銀兩收取,且朝廷不再征收米麥;如此納稅既可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面;二來統一賦役後,可限制苛擾百姓,使稅賦趨于穩定;三來統一納稅,官收官解,減少損耗」。

「太子殿下,章程里提到清丈土地也包括皇莊和藩王屬地」?李東陽雖問的是朱厚照,但卻是看著弘治帝。

弘治帝︰「可,前幾日太子殿下就和朕提過,農戶疾苦,一年辛勤勞作尚不得溫飽,是因為背負太多賦役,皇家理應以身作則,所有皇莊和藩王屬地不得成為稅制法外之地,應收盡收。朕同意太子的觀點」。

「太子殿下,如何厘定商稅的限制價格」?

「回謝師傅,可以成立商部,與六部同級,一應職位參照六部,專門負責厘定全國市面上進行交易的各種商品,根據商品的屬性進行價格厘定。同時監督商品質量及商家管理,打擊哄抬物價的行為等等。限制商品交易價格要充分考慮市場實際情況,比如涉及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可進行專稅,此類商品納稅可低一些。又如一些日用類的小商品制定專稅」。

「如何保證新的稅制實行呢」?

「本宮建議就稅收成立新的稅務部門,從戶部獨立出來,新的稅務部門與六部同級,一應職位參照六部,專責各項稅務,包含制定稅制、計稅收稅,戶部以後專責錢糧的統計、入庫與撥付。為了保證稅部收稅進行,稅部應成立稽查司,稽查司負責追稅,對一些不按照稅制納稅的人進行追稅和處罰」。

「按太子所言,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是否可以先擇一地進行試行一年?若可行再推行天下」?劉健徐徐道。

「善」李東陽和謝遷略微思考,皆同意劉健的提議。

弘治帝看向朱厚照,「朕認為劉閣老的提議可行,太子呢」?

「回父皇,兒臣的章程最後的操作步驟也是如此」。劉健听後,把章程翻到最後,赫然寫著︰「因稅制涉及社稷安穩,應妥善推動,應擇一良地進行試行,若可再逐步推行一省,最後至天下」。劉健微微頜首,看來太子殿下考慮全面,遂向弘治帝拱手︰「太子殿下思慮良全,臣認為可行」。

李東陽和謝遷互相望了望,也同聲支持。

「既然三位閣老同意,不知商部和稅部由誰主持為好?另試行之地如何擬定」?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適合人選」?三位閣老均望向朱厚照,李東陽拱手詢問。三位閣老能位極人臣,人老成精,從弘治帝的態度就猜測出弘治帝開始培養太子處理政事了,現在新成立的衙署肯定要征求朱厚照的意見,如果太子有合適人選,可以提名討論,如果太子沒有合適人選,三人再提供人選。

說到這里,有必要交待下,為什麼說弘治帝時期的內閣是大明最成功的內閣之一呢,主要是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三人才能和人品都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弘治帝待臣下很寬厚,能推心置月復,廣開言路,從未鞭打過大臣,因此,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因此,弘治年間,一大批以廉潔、勤奮、有事業心、以國為家的賢臣得以有機會施展才干,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