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節鄉俗民‧風

李佔地有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呂鐵剛,就在佔地家後面住,解放前鐵剛他爹在縣成里拉洋車,找了個城里女人結婚,解放後回農村務農,由于長年勞累過度,四十來歲就過世了,留下他娘拉扯著兩個姐姐和他在村里艱苦度日,是優越的社會制度,養活著新中國成立以後出生的眾多兒童。人八勞二的分配方法,讓那些即使沒有勞動力的眾多家庭,也能享受到土地生產出來的果實,所以說,50年後到8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是國家養大的。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這方面發揮了極大的做用。(人八勞二的分配辦發、就是把打下來的糧食,先交公糧、村提留、生產隊提留、留下足夠的種子以後,先拿出來80%按人頭分配,不論大人孩子,有一個人算一個。剩下的20%在按工分的多少分配)

呂鐵剛比佔地大幾歲,小時候佔地就是他的小跟班,只要一放學,兩人便形影不離。在農村,上完了小學,就直接去生產隊上工。很少人去上農中(就是初中)農中畢業後,照樣去地里干活掙工分,根本沒有人能考上高中。那是一個教育缺失的年代。尤其是農村里大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與現代也不同,「考上考不上還不是一樣回來拉鋤把子」這是對教育的無奈。那時候不用說農村人,就是城里人讀完初中就要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是那個年代的產物。它不僅緩解了城市就業的壓力,還把一大批勞動力鼓勵到農村去參加農業生產。

所以上學也是混,歲數小生產隊也不要,混到十二三歲,長成個半大小子,重活干不了,輕活總能干吧,牽牲口耕地,看畦子澆地。總是有你的活干,沒有成年人的勞動強度大,掙的工分也少。壯勞力掙七分,小孩子三分、五分,隨著年齡的增長,活也越來越重,佔地十五歲那年,過年時,爹還是回來的那麼晚,30晚上,農村人有守歲的習慣,在河北中部那個年代不講究吃年夜飯,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吃餃子,雖然是紅薯面的,最豐盛的一頓飯是在初一的中午,要在熬了一鍋的白菜粉條的菜里,放上兩勺子熬成大油的油一及肉渣子,很香,用白色的玉米磨成白色的面,蒸成白色的玉米面饅頭,看上去和真的白面饅頭一樣。還有用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子和上玉米面,放點香菜和鹽,人們叫它渣子餅子,很好吃,也有蒸白面饅頭的,更有撈大米干飯的,不過那都是村干部、再就是家里有人在城里上班掙工資的人才能吃的起。真正的農民連味也聞不到。雙祿每年回來時都要通過張姐買一點大米,女乃女乃最愛吃大米熬的粥了,河北中部是小麥主產區,上季種冬小麥、下季種玉米、紅薯,谷子等雜糧。按說農民能分到一些小麥,可是在當時浮夸風的影響下,鄉干部為了討好縣干部,虛報產量,用小麥一下子交完了全年的公糧。本來可以分兩季交的,那就能交一半小麥、交一半玉米或著交一半紅薯。小麥沒有了,玉米做了村提留。農民就只能吃紅薯面。

有些不要命的生產隊長,把小麥的種子多留下一些,到年跟前給社員們偷偷地分一點小麥,讓這些生產白面的人聞一聞它的味道。那麼公糧就交不夠了,只好用玉米來代替。這樣做的後果很可怕,一但被發現,隊長就別想再當了,聰明的小隊干部,會給村里的書記、主任、送些小麥、花生。總之,不送禮再小的干部也當不上。為什麼要這樣做?鄉干部和村干部不一樣,村干部永遠是農民。這輩子也改變不了身份,而鄉干部是上面派來的國家干部。要想升遷必需得在下面干出成績來,才有可能提拔上去。他們吃的是商品糧,40%的細糧。每天都會有白面吃。每到農忙時,縣里會派工作組來農村指導工作,要求是與農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干部下鄉以後,被分到生產小隊,小隊再分到戶里,一般會分到生產隊干部的家里,小隊長先給管工作組飯的人家一些小麥,再給一點錢,買點肉。包成餃子,放在紅薯面的菜粥里,河北中部的農村人習慣端上一碗菜粥去大門外的台階上吃飯,男人們都出去。這些下鄉干部們,也不例外的到外邊去吃。人們看見的是紅薯面菜粥,底下卻是白面皮的肉餡餃子。佔地現在才知道為什麼大小的干部成天家開會,那是統一思想,統一說法,不能亂說,這些工作組的人員回去要匯報工作,老百性瞎說還行。

吃過晚飯,佔地娘收拾了碗筷,洗好後又擺上桌子,放幾樣涼菜拿出來兩瓶酒,泡好一壺茶,放好茶碗,一會兒叔叔、嬸子、堂兄弟們要來一起陪著女乃女乃過年,最早也得半夜之後才能結束。這是規定,一家人喝著酒,說著閑話,等半夜一過好去放炮接財神。(要不說這是迷信,年年接財神,年年吃紅薯面,財神帶來的只有胃酸,讓人燒心)雙祿喝口茶「佔海(佔地的堂哥)你今年十六了吧」「是伯伯」「佔地也十五了,你們個兩也算是長大了,從今年起,不能再跑著玩荒廢了手藝,咱們家世代木匠,不能到你們這一代斷絕了。以後下雨陰天的讓叔叔看著你們開始練基本功,學習各種工具的用法」木工的工具有、錛子、削平木頭用的、用時向下、向內用力,用手壓住不然會錛著自己的小腿梁子。斧子;砍平木料和鑿子和用開卯榫定釘子。刨子;推平木材、刨光木材,鋸;分大鋸、手鋸、彎弓鋸,鋸子的用處最多,一後讓叔叔給你們講,還有刻刀、斜刀扁鏟、「每樣工具都要練熟練精。基本功練好了,至于要做什麼東西,我教給你們,家具有不同的樣式;不同的尺寸;門窗有圖紙,上面有尺寸,總之沒有方圓不成規矩。做門窗支模板,你叔叔在行,先學這些粗活吧,當然,要是有定棺材的你們不要上手,讓你叔叔自己做,人活一輩子最後一件自己使用的東西,一定不要馬虎,不能壞了咱們家的老傳統」雙祿光顧著說話了,這是村里村外的炮聲越來越密集,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天不亮就要吃早飯,大年初一的頭一天,早飯都是吃餃子,說過多次了,那時沒有白面,(只有工作組才能吃上)紅薯面加點榆皮面,(榆皮面是從榆樹上把皮剝下來,曬干,用碾子碾成面,特別的黏,就象現在的食用膠,不過那是純天然的)紅薯面為什麼一定要放榆皮面,因為紅薯面的蛋白質含量很底,只有2%。不象小麥面蛋白質的含量在10%——13%。故而紅薯面沒有勁道,凝固不住,一放到鍋里就融化了,人們俗稱‘山藥面餃子'說是肉餡其實就是在白菜餡里加了點肥油,(過年買點肉,不能炒著吃了,要切成小塊,連肉帶肥膘一塊兒熬出油來,放在一個盆子里,要吃一年,臘月里熬的油能放住)吃過餃子就開始了一年一次的大拜年,先給自家長輩磕頭,叔叔嬸子一家早就來了,佔地娘早把老太太大扮好了,坐在外間屋方桌的東面,北房東為上,老弟兄兩個、還有妯娌兩、四個人雙手作揖、「齊聲叫娘、兒子、兒媳,給您拜年」話音未落雙膝跪下,一頭磕下去,「快起來,都多大歲數了還磕頭,靠邊,讓佔地給女乃女乃磕頭」雙祿和佔地他娘是長子長嫂坐在老太太一邊,叔叔嬸子坐在西邊。小弟兄六個站成一排,佔地是老大,站在東面,帶頭說「女乃女乃孫子們給您拜年」小弟兄們跪著不動,「女乃女乃笑著說「起來吧,跪到明年也不給錢了,找你爹要去」這是新規定,小的時候拜年還能賞2毛的壓歲錢,長大了到不給了。跟誰說理去。小弟兄站起來,從新作揖給自己的爹娘磕頭,再站起來交換一下位置,作揖跪下給「伯伯、大娘、叔叔嬸子拜年」「起來吧,佔地,壓歲錢的事是你爹說的,從今年起,你們都長大了,不給壓歲錢。別怪女乃女乃」「反正是給兩毛錢心里更高興」「去吧,給當家子的老輩子們磕頭去,「女乃女乃要是能活到明年,怎麼著也給你壓歲錢」一家子說笑著,叔叔領著小弟兄們去給當家子世院本家的長輩和村里走的近、關系好的老人們拜年,一家家的去磕頭,有的在大街上遇到了,就在大街上磕,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平常有點小矛盾,通過拜年,就可以化解,「人家來咱家了,也叫孩子們去他家磕個頭去」從次兩家就會化干戈為玉帛。

村干部的家里更是絡繹不絕,如趕集上廟一般。整個村子,整整一上午,沒有一個閑人,都在挨門挨戶的磕頭拜年,不象城里人,見面說一聲「過年好」就過去了。農村里不行,得實實在在的磕頭,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之幫,禮多人不怪。更是對老年人的尊重,一年了,農活忙顧不上去探望,過年閑暇了,去問候一下,村里人都是一個大家族就佔一條街,有的還是整個村子都是一個姓。村里人論輩分,有輩分小的人家,磕到吃中午飯了還沒有磕完。不過還好,下午就不許在磕頭了,見面就說「老輩子該你一個頭,明年再磕」「記住,明年磕兩」那時雖然很窮,物資匱乏,但是,人們的心里踏實。被解放了的貧下中農,再窮也覺得比舊社會好一萬倍。女人們也跟男人一樣,只是除了自家的長輩真的跪下磕頭一外,去別的人家剛一進門,就有家里的老大媳婦拉住了,讓到屋里,帶小孩子的給兩塊糖。未出嫁的閨女是不用拜年的,自己的爹娘也不用。因為她們是外人,遲早要嫁出去,(過去,養閨女賠錢的想法在農村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新娶回來的媳婦一定要磕頭拜年,先給自己的公公婆婆磕頭,必需得磕,沒人拉你,是跟自己的丈夫一塊去給爹娘拜年。然後由同輩的嫂子或是嬸子抱一床褥子在前面領著,去跟本家也就是沒出三福的長輩拜年。頭一年去,早早的被家里人拉住只是見一見面,以後好說話,有拉的慢了些,就真的跪下磕頭。那也是應該的,聘女為歸,娶進來的媳婦就是一家人。(死了還要埋在一個墳地里)今年有人拉著,明年沒有人拉了,佷兒媳婦給伯伯,叔叔、大娘、嬸子、磕頭是自己的親長輩,拉與不拉都要真心實意的去磕。這是對長輩的敬意,是那一代人誠實的表現。初二,新女婿回門,新女婿與新媳婦一樣,也要先給自己的岳父岳母拜年,這不但沒人拉,很多時候就會被小姨子按住頭多磕幾個,喜事嘛,熱鬧點好。以後有內弟,或著連襟領著,也要抱一床褥子去本家長輩拜年,照樣有人迎接,不用真的跪下,等到了第二年就算老女婿了,不用人領著,要是有連襟那就一塊去,沒人拉你,跪下磕頭就對了。

初三新媳婦要上墳說是認族宗,要用一個托盤放上供品、帶一瓶酒。燒幾張紙,放幾聲炮在最親近的人墳前磕個頭,讓祖宗們知道,家里辦喜事了。初三、初四是給舅舅、姑姑拜年的時間,初五也叫破五,要吃餃子,過了初五外出干活的就有走的,三、六、九往外走,無從考正是從那輩子流傳下來的習慣。十五的燈、十六的火,都在晚上進行,各家的小孩子一人一個小燈籠,用墨水瓶子里邊倒入洋油,有麥燈蓋的,用綿紙搓個芯,外邊用鐵絲做成燈籠架子,四周圍上紅紙,頂上留個孔,黑煙從里邊冒出來,再用一小截樹枝把燈籠挑起來橫著拿不燻手。滿街都是紅色,象流星,不過沒有那麼快。孩子們能玩到後半夜。十六、太陽像是知道人們要點火,不想和人們爭誰更亮,必竟人間一年才一次,讓他們折騰去吧。

急性子的人早就在自家門口點起一堆火,(不叫篝火那是外地人的叫法)都是燒的柏樹枝,那時候還沒有機械化耕種,也沒有平整土地,高一塊底一塊,而且大部分的地里都有墳頭,那是村民們的墳地,在墳地里都載上柏樹。說是樹長的旺盛,家境就好。村里的大街小巷飄滿了柏油的香氣。一陣小旋風,把火刮的轉著亂燒,黑煙升起,遮住了滿天星辰,紅焰騰騰,灼灼如金蛇;干柴燒烈火;血馬威威;還用什麼鑽木取火,那如這熟油鍋里燃彩焰,風隨火勢,焰飛丈余高,火趁風威灰迸飄滿街。乒乒乓乓、摻雜著殘年的鞭炮,火旺光景旺。一家人圍住火堆,烤塊餅子、年糕,老人們烤烤腿、烤烤腰,火小了,孩子們從這邊跳到那邊去,嬉笑打鬧,相互追逐著,追逐著理想,追逐著未來。過年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有新衣服穿,有一年才能吃一次的山藥面餃子,還有那豆腐渣子弄成的餅子。他們那里知道,在大隊書記家的飯桌上,卻吃的是白面皮純肉餡的餃子。不能讓他們知道的太多,包袱重了容易影響他們的生長。貧富的差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家庭背景所造成,更是受人們的思維模式而產生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是黨員,人家能當上書記,而你只是那個投票的人。十六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十七生產隊就上工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