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齊民要術還教做菜?是的!

翌日,杜沅姐弟先去了秦家,香秦老爺子討教了白堊,石灰的實際藥用。才去了集譽街杜家,杜沅有密恐,不敢進蠶房,就杜衡進去細細探了蠶房,又挑起幼蠶細細打量

「阿姊,和咱們書上看的很是相似,蠶房堆積蠶沙過多,應是喂養的幼蠶過多,以至糞便堆積,引發病癥,導致了大面積病蠶。」

杜寅夫妻瞧著杜衡說得有理有據的,忙問,可還有得救?

杜衡讓杜寅去藥鋪買白堊,就帶白氏進去分揀幼蠶,蠶娘們都在一旁學著,把沒病的幼蠶另挑出來,分揀完了又去瞧新采的桑葉,教著蠶娘們打了井水淘洗,放進竹篾板上瀝干,拿了干淨的帕子一張張拭干水分

杜沅則從堂哥錦寧手里要了一件新屋子,拿了養蠶的器具讓人用開水煮燙,放在太陽下曬著,杜寅坐馬車打個來回,也就一炷香的功夫

杜沅教了伯父,堂哥怎樣使用白堊消毒,沒多解釋,只強調蠶房需要定時定量撒石灰,這樣可以讓蠶長得更好,不容易得病。也可購買些石灰岩,存儲在干燥的環境里備用。又告誡了通風,及時清理蠶沙的重要性。再統一蠶娘,重復了講究衛生的重要性,進蠶房必須確保自身衣著干淨,洗手擦干。示範了一件科學合理的蠶房的維護,講了蠶不同時期的蠶房溫度這些細微末節

杜寅父子雖然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杜沅嚴肅的表情交代下,也一一記下照做了

杜沅姐弟幫著忙活了一日,待把蠶分揀,又對蠶房都重新消毒了,才告辭回家

「祖母」姐弟倆進門就瞧見廊下縫補書袋的李氏了

「唉,你伯母家的蠶可還好?」李氏放下時手里的針線筐,邊進屋給孫子端茶水

「想是無大礙,伯母家今次養的蠶多,想是疏于照料,蠶沙堆積,蠶房溫度過高,才招致了蠶一病一片。有了這次的應對,想來,以後的蠶也會越養越好罷!祖母勿要憂心」

說完,杜沅才喝了祖母遞來的茶水

「嗯,祖母放心。」

「快瞧瞧,這書袋可是你們紙上畫的那般模樣?有甚不合心意的,盡與祖母說,」李氏轉身拿了針線筐里的書袋來,

兩個褐色妝花蜀鍛書袋,用絲線繡了一叢翠竹,挺拔玉立,一個竹枝旁盤著幾只蝶,一個在竹旁散落了一地白色米花兒

兩個深藍色蜀鍛書袋上繡著一叢松柏,蒼勁利落,樹旁一左一右各飛著只黃鸝鳥

真,太精美了!

杜沅上次拿木炭畫書院布局的時候,順手畫了書包?書袋的圖樣,其實就是現代的帆布包,不過是袋子略小了些,肩帶放長了點。給鄭氏瞧見,問了幾句,娘親就拿了針線,才下了幾針,就讓李氏瞧去了,婆媳倆分工合作,半個月的功夫就做得了四個書袋,

杜沅細細用手摩著紋樣,真的是太奢侈了!這就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麼隨意地,穿身上了?害!自己身上的衣服不也是呢嘛,別矯情

「哇,祖母,你還繡名字了呀?天,您真好巧思,真是太棒了!」杜沅把書袋翻來覆去地瞧,這不,在書袋右下方瞧見了同色絲線混了銀線,隱隱繡著個沅字。不細瞧還真看不出來

杜衡姐弟都拿了繡著自己名字都書袋,跨上肩展示給祖母瞧

又跨著書袋去了鄭氏房間,感謝了母親後才小心地放好

「阿娘,明日可是您生辰,我和阿姊給您做飯吃!可好?」杜衡拉著阿娘的手,仰頭問

「哦?我們家衡哥兒,沅娘什麼時候會做飯食的呀?」鄭氏單手扶腰,柔柔地逗著兒子

「阿娘,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可是?」

「這,這不是《齊民要術》里頭的菜譜?哦,你們姐弟可是要照書里寫的做了?」

「是呀,阿娘!真宗皇帝有詩曰「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真不錯,您瞧,書上這不就教了我和衡哥兒這些做菜法子了麼?您明兒且等著我們姐弟做的飯食罷」

「知了,阿娘等著,等你們姐弟給阿娘做了飯來」

晚飯時,杜衡又在桌上與家人說了,明日午飯勿需祖母整治,他們姐弟來做

為著這說出去的大話,杜沅姐弟第二日起了大早,用了早飯就揣著錢袋去了市集

清晨的市集,攤鋪密集,小店林立。還有挑夫擔了燒餅,饅頭在吆喝,路邊腳店小攤都熱氣蓬蓬,店家忙得腳不沾地,在白氣里一碗碗端著粥品,羊肉血膏,湯餅~很是熱鬧

杜沅姐弟穿過五福橋,一低頭,見牛小六在堤岸邊擺了個筐,里頭套了個木盆,盛著清水,水里有七八尾鮮魚,魚樣還各個不同,有青魚、鯉魚、草魚、鰱魚……個頭還都不小,均在一斤以上,水底下竟還有一只鱉。

這牛小六也是日前在城郊認識的孩童,家中租了兩三個山頭種桑樹,家計不算艱難

「你如今還賣魚?家中可忙得過來」杜衡和他招呼了幾句

「不是,這是我爹昨晚從青河里撈的,留了兩尾自己吃,剩的拿出來賣點錢。家中正忙著桑葉采摘呢,我早早來市集,將這幾尾賣了就家去」

「你爹會撈,撈的魚竟不重樣。」

「只是昨天運氣格外好。」

杜沅想,鱉應該是很滋補的吧?她娘也是孕後期了。那只鱉應該有二斤重?就問道︰「這只鱉怎麼算?」

「這個沒賣過,我也說不準,既然是你倆買,隨便給幾個錢就成。」

杜沅估模著,時價三百文錢左右?又看魚也不錯,就從錢袋中取了七陌錢︰「那鱉就算三百文,另三百文再買兩尾魚。總共六陌,都是街市通用的陌數。」

一陌錢本來呢,是一百文一串的,但中唐以後,因為銅錢緊缺,官府就改用八十文抵一陌,叫「墊錢法」。到五代後漢,為刮錢,又創出了「省陌法」,民間向官府繳納賦稅,仍按照八十文算一陌的規矩算,官府出的錢則要減去三文,按七十七文算一陌。大宋建國後沿襲了「省陌法」,官中的一陌實算七十七文,民間各行各業陌數則又是各不相同,魚肉菜行算七十二,金銀行算的是七十四,珠珍行、雇僕婢是六十八,文字又是五十六……為著方便,街市通用的則是七十五文一陌。

「就一尾草魚,再一尾鰱魚吧!」

「成!」牛小六忙笑著點頭。牛小六憨笑著點頭,雙手接過錢串,

牛小六打開背著的錢袋,將錢揣了進去,錢袋口一斜,里面零散的一枚銅錢跌落到地上。牛小五忙俯身撿起那枚錢,吹了吹灰,用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托著那枚錢,神色變得十分恭敬,還朝著天空拜了兩拜,嘴里念叨了兩句,才從腰間取出張舊帕子,小心將那枚錢包裹起來,仔細揣進懷里。又用草繩穿過魚鰓,串起打了個結,遞給杜衡。

姐弟倆又買了籃雞蛋,一捆青菜,二斤牛肉,二斤豬肉,排骨,還踫巧買了籃雞樅,買了一簍子青蝦。最後買了些果子,打了酒,才雙手提得滿滿當當地回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