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邏些道行軍大總管

作者︰當年秦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1378.邏些道行軍大總管

兩儀殿,李世民端坐上首,一旁擺放著西南地圖,自隴右道至劍南道以西,那廣袤的雪域高原,現在看來,好像是壓在大唐頭上的一塊巨石。

「諸公,任松贊干布百般算計,此回朕也定要讓其看看大唐刀鋒還利否,貞觀十二年,大唐將士能將其重創,如今亦然,不僅要重創,朕還要毀其宗廟,收其國土,建縣設州,永歸大唐。」李世民豪情壯志,讓殿中諸位重臣好像感覺到當年那個天策上將軍又回來了。

「可是,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眼下糧草充足,唯一需要思慮的便是統兵大帥及兵卒,諸公,有何看法,都說說吧」。

既然選擇出兵,統兵大帥是當務之急,必須要率先布局。

「陛下,東征高句麗的士卒半是山東子弟,半是江淮荊楚等地征召的,關中府兵基本未動,關中數州之地,抽調折沖府二十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此一來,五萬到十萬府兵,頃刻間便可集結,至于,統兵大將,這個……還需商酌」,房玄齡略一思考便是說道,

統兵大將,顧名思義,就是統帥全軍的大帥,非是尋常將軍,而是三軍主帥,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而千將難尋,一帥難得。

大唐軍中,名將輩出,善戰者層出不窮,無論是當年的秦瓊,程知節,尉遲恭等人,還是新生代的契苾何力,李思摩,劉伯英,劉仁願等人,作為偏師主將可以,但作為統帥大軍,運籌帷幄的三軍主帥,還是非常勉強的。

所以遍觀大唐諸將,只有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績,再加上已經伏法的陳國公侯君集等寥寥幾人可作為三軍主帥,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名將輩出,這幾人能夠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是經過房玄齡這麼一說,眾人猛的發現,大唐,竟是無帥可用了,年青一代尚且年輕,無論是資歷還是經驗都有所不足,諸如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等人,老一輩的,李孝恭、李靖已經老邁,致仕不出,侯君集已經伏法,李道宗和李績出征高句麗,而朝中,竟無帥才可用。

如果僅僅是國內平亂,諸如僚亂、羌亂等等,年青一代的將領綽綽有余,可是西南高原上的吐蕃,是為一方霸主,氣候險惡,兵馬雄壯,這一戰又是維護國威的一戰,不可不慎重,只許勝,不許敗。

考慮到這個,一時間,滿堂寂靜。

長孫無忌看了看李破軍,泰然安坐,心底也是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時,工部尚書,長安留守李大亮出聲了。

「陛下,某自認無有統帥三軍之能,可是這殿中,就有人可以」。

听得此話,眾人一怔,看過去,竟是發現李大亮看向李破軍,李破軍也是有些詫異。

長孫無忌眼中精光一閃而過,不知道在思慮些什麼。

房玄齡卻是急忙出列反對,「太子殿下乃是國本,豈可犯險」。

李大亮又是說道︰「可是事實就是如此,如今老帥老邁的老邁,在外的在外,長安諸將,薛仁貴,蘇定方等後起之秀,皆出太子門下,太子本人亦是久經戰事,經驗豐富,乃是最佳人選」。

李破軍這時才發現他想多了,李大亮為人耿直,向來都是實事求是的,經他一說,眾人竟是發現有些道理。

李世民敲了敲案桌,慢慢說道︰「我兒意下如何,還有,別藏著掖著了,紅景天是什麼,有何作用,一並說與諸公知曉吧」。

眾人听了頓時好奇。

李破軍苦笑一聲,「孩兒請戰」。

「說說理由」,李世民不置可否,挑眉道。

「我自數年前見過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二人,也不知道是出于直覺還是什麼,頓覺其二人將是我大唐心月復大患。

之前西征吐谷渾的時候,我也曾經踏上過那塊雪域高原,可是僅僅一個時辰,便已經是頭暈目眩,孩兒身體素質算是甚好的,尚有如此癥狀,再看普通士卒,更是嚴重,心悸氣短,頭暈胸悶,癥狀不一,後來咨詢了當地牧民,還有邊界的百姓,得知這病癥在當地被稱之為瘴病或者冷瘴,我更願意稱之為高原反應。

相信諸公也知道,西南高原之所以稱之為高原,就是因為其地勢甚高,高處不勝寒,具體的病因一時間難以詳細解釋,只是我也了解過,這種病癥並非是無解的,只要慢慢去適應,並配合一些藥物,足以緩解乃至根除病癥。

當時我就在想,我大唐勁旅天下何處去不得,若是這高原去不得,豈不是讓這吐蕃人先天處于不敗之地,所以自貞觀十二年,吐蕃人第一次入侵松州的時候,我便在研究這高原冷瘴了,如今,我神策軍一千精銳,已在劍南邊境訓練五年有余,一旦令下,將可作為奇兵,直搗邏些城」。李破軍走到地圖前,指著吐蕃高原,豪情滿懷。

眾臣听得有些愣愣的,高履行作為表舅又作為妹夫,當即便是一陣喝彩,「殿下高瞻遠矚,五年前便已布局,臣佩服萬分」。

「所以,紅景天這種藥,可治那個……高原反應?」李世民從案桌下,慢慢拿出了一塊草藥,將信將疑的問道。

「難以根治,但可以有效緩解」。李破軍這點比較確定,他特意咨詢過孫思邈老神仙以及眾多西南的名醫,紅景天對于高原反應卻是有些效用。

「不可根治?」房玄齡眉頭緊蹙,「敢問殿下,不可根治這個高原反應的話,那我大唐將士以後豈不是病痛纏身」,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

李破軍搖頭笑道︰「諸公多慮了,這高原反應並無後遺癥,一旦退出高原,病癥自己會消除,這病癥主要是高原氣候以及特有的地理環境造成的,只要回到中原,就會痊愈的」。對于高原反應,李破軍還是知道一些,畢竟這不是什麼疑難雜癥。

听得李破軍如此肯定的話語,眾人都是放下心來,都是知道,李破軍不會拿這種事信口胡說的。

長孫無忌此時也沒有其他顧慮了,當即說道︰「陛下,臣贊同太子出征」。

房玄齡等人頗有些猶豫,但也沒有出聲反對,

李世民沒有理會,敲著案桌,猶自遲疑。

李破軍迄今為止,雖然征戰頗多,但實際上也就單獨領軍過幾次,數量也沒有超過五萬,如今滅國之戰,李世民不由得有些猶疑。

李世民也想到了自己當年的往事,十七歲從軍,無往不利,可是唯一一次統帥三軍就失利了,那是與西秦薛舉父子的一戰,由于自己年輕,資歷不足,無法號令全軍,導致部下私自出戰,導致慘敗,雖然後來重整旗鼓,在淺水原一戰,盡滅西秦精銳,一雪前恥,但是那第一次慘敗,仍是李世民一生的陰影。

即使李世民再怎麼信任李破軍的能力,在此滅國之戰上,終究是有些遲疑的,更何況如今長孫逝世,李破軍又是當朝太子。

想到此處,李世民看向李破軍,「老實說,你有幾分把握?」

「若是僅率神策軍出戰,勝率五成,若是朝中諸將相助,勝率八成,對于,松贊干布,無法說十成勝算」,面對如此重要的決定,李破軍也是極其慎重,「畢竟,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但是,戰術上,需要重視敵人」。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眾臣听到這句話,無疑是猶如晨鐘暮鼓,發人深省,在座眾臣無不是從戰場上走下來的,自然是明白李破軍這句話的深意,當即,紛紛表示喝彩。

李破軍老臉絲毫不紅,甚為淡定,見此,李世民終于下了個決定,深吸口氣。

「傳旨,太子李破軍為邏些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使,加黜置使,西南諸道軍政大權皆由其節度。遇不決之事,不必請奏,可行便宜之權,全權主管西征事宜,右衛大將軍薛萬徹為副總管,受其節制。

另,右驍衛將軍程名振,左衛將軍蘇定方,左武衛將軍牛進達,左領軍將軍劉蘭,右領軍將軍辛僚兒,左驍衛將軍劉伯英,門下給事中張文瓘,神策軍將軍薛仁貴,神策軍將軍翟長孫,神策軍中郎將杜荷,神策軍中郎將席君買等神策軍諸將隨軍西征。

領神策軍一萬兵馬,並左右衛府兵,左右領軍衛府兵,共六萬士卒,征吐谷渾胡卒三萬,由吐谷渾名王慕容孝雋領軍,共計十萬軍馬,擇日出征,橫掃高原,剿滅吐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