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育種科學

作者︰那年那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第一條就是繁殖生產超快的物種引進時要慎重,第二條則是肉食性的物種引進時要慎重,而第三條在科技大會上說出的時候卻在會場里引起了哄堂daxiao,那就是凡具有食用價值的或者是優良飼料的,只要不會帶來國內沒有的惡性疾病,就盡可以放心大膽地引進,有中國七億張嘴在那兒,它們根本沒法構成威脅,而胡衛東將中國稱為「大吃貨帝國」的戲稱也由此傳遍了中國乃至于整個shijie,而某些外國人的調侃「中國人會吃下一切可以吃下的東西,並把其中難以下咽的東西叫做藥。」更是成為了中國人茶余飯後的一daxiao料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覺得「吃貨」這種叫法暗含貶義,但胡衛東卻並不這麼認為,他舉出歷史上的無數例子,證明了正是中國人的好吃造福了shijie,「吃貨」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中華民族頑強生命力的象征

當外國人看見毛毛蟲吐絲結繭只覺得惡心的時候,我們發明了亮麗的絲綢;當外國人燒出陶器覺得就夠用了的時候,我們改變了火溫和泥土,做出了精美的瓷器;當外國人將味道苦澀的生姜棄之敝履的時候,我們知道了這個東西可以替代昂貴的香料消除腥味;當外國人面對種種難以下咽的動物植物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火的魔法」將其變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當外國人面對各種毒物敬而遠之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什麼叫以毒攻毒;當外國人覺得麻煩將糞便到處亂丟的時候。中國人卻將這些骯髒的東西收集起來變廢為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勤勞聰明的華夏先人,才能創造出shijie上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偉大文明

之所以胡衛東在這麼重要的科技大會上扯出吃的話題,主要還是因為他對中國日後口糧問題的深深憂慮,如今中國的人口增長太快了,而且考慮到一胎制的巨大副作用,即使二戰結束之後,胡衛東也不打算搞一胎制來踩下人口增長的急剎車。

可是二胎制的見效不可避免地會慢很多,因此未來的糧食壓力必然比歷史上更大,而化肥農藥和水利建設增產的潛力已經相對有限,農業生產這幾年來的高速增長即將結束。在耕地面積很難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唯一的希望只有種子,無論是高產的新型作物,還是現有作物的高產良種,都是中國所急切需要的。

新物種的發現和馴化利用需要時間。而且胡衛東也不記得歷史上後世曾有改變shijie的重要新型作物被發現。因此重點始終還是放在現有作物的內部挖潛上。除了理論上具有無限潛力的輻射育種之外。胡衛東還要求童第周等國內頂尖的生物學家開始對水稻等主要作物進行基因測序,為日後開展轉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礎,這項工作jishu門檻其實並不像外行人以為的那麼高。卻很費人力和時間,所以越早開展越好。

胡衛東雖然不是生物學家,但穿越前轉基因的事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因此他也曾經利用閑暇了解過一些情況。在胡衛東看來,轉基因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看你怎麼做,而中國農業的具體情況與西方大不相同,因此絕不能夠簡單地效仿人家的研究路線。

比如西方農業、特別是美國的農業都是大農場、高度機械化的模式,因此它們轉基因的重點放在了提高作物抗蟲抗病的能力上,因為抗災能力相對不足恰恰是機械化農業的最大弱項,為此他們甚至將部分動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的基因中。這無疑是非常不安全的,但對于西方人來說這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他們種植的作物大部分都是用作牲畜飼料或者榨油以及其他工業用途,很少直接食用,因此安全性的要求便可以相對放寬一點,但中國的作物之中大部分都是要直接拿來填飽肚子的,安全性的要求就必須更高才行。

就好比美國允許在豬飼料里加瘦肉精,是因為豬肉之中瘦肉精殘留不多,而美國人不吃瘦肉精很容易蓄積的動物內髒,所以問題並不是很大,但是在中國。如果也允許在豬飼料里加瘦肉精,那就非出大問題不可,因為中國人是吃動物內髒的

而且中國農業人力充足,抗災救災(防災姑且不論)能力比起地廣人稀的美國強得多,而吃飯的壓力卻遠比美國大得多,因此中國作物的抗蟲抗災能力遠不如單產重要,而很顯然,動物的基因對于後者幾乎不會有任何幫助,引進高產植物的基因才是正確的思路,例如後世袁隆平院士就提出可以嘗試將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C4植物的基因引入光合作用效率較低的水稻、小麥等C3植物,若能成功,可以令單產提高至少好幾成,其價值遠比抗蟲抗病能力的提高大得多,而且引入植物基因,安全性方面也遠比引入動物基因好得多,甚至即使同為植物基因,增加作物產量的基因也還是要比抗蟲基因安全得多,這才是中國轉基因科學發展的正途

當然,光是完成主要作物基因圖譜的測序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目前中國育種的主要途徑還是發展迅速的輻射育種和更加傳統的雜交育種。由于「911工程」的開始,中國的輻射育種研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之相比顯得較為傳統落後的雜交育種不可避免地被人看輕,胡衛東只得再次強調自己一直以來的觀點,「對于應用科技來說,並不是先進的就一定是最haode,充分利用成熟的jishu,往往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

令胡衛東高興的是,歷史上袁隆平等科學家培育出三系法雜交水稻最關鍵的「不育系」所需的「野敗」(即花粉敗育的野生稻)已經在海南島被發現,為日後三系法雜交水稻的選育成功掃平了障礙,發現者也因此同樣獲得了全國科技一等獎(每屆大會有一個特等獎、兩個一等獎、四個二等獎、八個三等獎,其中特等獎因為標準極高,大多數時候都是空缺的。)(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