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護航驅逐艦

作者︰那年那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中方提出的設計要求是,航程不少于3000海里、噸位在1000-1500之間、主要用于反潛、但也具有不錯的防空能力與一定的對海對岸攻擊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歷史的慣性,听了中方的要求之後,這個時空的美國人還是將其命名為為護航驅逐艦

這款本時空的第一種護衛艦的設計主要由美國專家來完成,中國jishu人員則以學習為主。沒辦法,國內這方面的基礎太薄弱了。按說其實早在北洋軍閥時期,中國就有建造萬噸巨輪的設備條件了,但只有江南造船所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制造過四艘萬噸貨輪,而其後卻一直要到將近50年後,中國才再次造出,而在此期間中國造船工業至少在硬件上明明是持續進步的,乍一看似乎很令人費解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由于中國長期缺乏合格的船舶設計人員(注1),解放前能夠造出那四艘萬噸輪是因為美國提供全套設計圖紙的緣故,而胡衛東雖然記得不少經典戰艦的結構圖,但精細程度達不到專業水準不說,還都是戰列艦、航空母艦等主力艦的圖樣,根本就用不上,這也難怪,即使是再狂熱的戰艦愛好者,又有幾個對潛艇以外的中小型艦船感興趣並花大量時間搜集資料呢?

由于二戰時期潛艇的航速很慢,因此反潛艦艇的速度只需要能夠跟上艦隊的巡航速度就行,所以經濟性更haode柴油機就成了這款「護航驅逐艦」的首選,而由于美國所產的船用柴油機性能不佳(歷史上美國以柴油機為主要動力的艦船最大航速普遍也就在20節出頭,與德國柴油機動力艦船二十七八節的最大航速根本無法相比。),後來中國赤色黨與德國秘密開始全面合作之後,便將其換成了德國貨。使得該艦的航速與續航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而德國派來中國的軍艦設計師更充分展現出了領先于shijie的結構科學水平,將這款護衛艦的內部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適航性和抗沉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融合了美德兩國軍艦設計思想精華的改進型與中福國際在美國訂造的4艘(單價800萬美元)相比簡直是月兌胎換骨。以致于後世的軍迷干脆就將其視為兩種不同的軍艦,這款被命名為「江南級」的護衛艦基本參數如下︰

滿載排水量︰1520噸;

主尺度︰全長93.27米,全寬11.13米,吃水2.67米;

航速︰21節(改進型為28節);

艦員︰186人;

主炮︰單管127mm高平兩用炮2座;

副炮︰單裝88mm高射炮4座;

魚雷︰三聯21吋魚雷發射管1具;

防空兵器︰單裝57mm高射炮4座。雙聯裝37mm高射炮2座,雙聯裝25mm高射炮2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深水炸彈投擲器8座。火箭深彈發射器2座。

除了作戰艦艇,中福國際還購買了登陸艦等噸位較大的輔助艦船帶回國內仿制乃至改進,雖然其中一部分艦型其實不能算是「非進攻性武器」,但因為西方人長期以來對中國的蔑視,美國人大多都認為只要封鎖jishu,中國就不可能自己設計建造出大型的軍艦,而「沒有強大的遠洋海軍。這些艦船只是玩具。」,因此這些輔助艦只的采購並沒有遭遇到胡衛東預料的巨大阻力

其實,如果按著胡衛東自己的意思,成品的軍艦他是一艘都不想買的,但是某些軍艦的建造jishu美國人不肯轉讓。只能將成品買回去山寨。更重要的是,如果只買jishu和設備,那麼就只有上游的造船機械生產商大獲其利,而美國海軍與造船廠卻得不到太大的好處,難免不在暗中下絆子,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收買了,道理就和後世的中國政府購買大量美國國債一樣,說到底還是中國現在的國力太弱了,盡管比起當年人家直接開著軍艦來搶的時候已經好了許多

算上引進jishu和設備的花銷,海軍裝備方面中福國際的支出幾近2億美元,比花費最大的陸軍一塊也小不了多少,而如果加上民船建造jishu與設備的引進,總金額更是超過了5億美元,遠在陸軍之上。這固然是因為海軍基礎薄弱,加之本就是燒錢的行當,因此投入自然小不了,更是因為胡衛東深知從美國引進海軍裝備和相關jishu設備的機會十分難得,過了這村就沒有那店了,所以采購十分堅決。何況此時胡衛東還並沒有德國一定會同意與赤色黨全面合作的把握,而且即便同意了,能夠轉讓多少jishu和設備也得打個問號

與購買美國軍艦的動機類似,中福國際為了「收買」美國政府與其背後的那些大資本家,不得不花費大筆美金用于購買民用的工業設備和jishu人才,其中7億多美元用于造船、鋼鐵等與軍工關系密切、或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部門,還算是有些價值,可差不多同樣金額的巨大花費砸進了紡織等相對不太必要的工業部門或者價值更小的其他用途,卻令赤色黨上下普遍心疼不已。倒是胡衛東相對更想得開,知道後只是略顯苦澀,便很快又露出笑容道,「也好,省得戰後軍轉民時的陣痛太大,早點將現在‘重-輕-農’的畸形經濟重心分布糾正過來,變為後世新中國花了近30年才完成的「農-輕-重」的合理狀態,或許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即使沒有這次的引進,鬼子也蹦達不了幾天了,是應該未雨綢繆,提前為戰後恢復作好準備了」

注1︰中國工業基礎的薄弱也是一個原因,當時很多部件乃至鋼材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對于工業建設一直以盈利能力為關注重點的老蔣寧可多造經濟上更加劃算的小船,而新中國則受到西方長期封鎖,直到在蘇援下將工業體系基本建立起來之後才能建造出第一艘萬噸巨輪。(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