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聰明人的煩惱.

……

……

沈常茂吞並「黃黨」的計劃之所以會開局不利,原因就在于沈常茂的胃口實在是太大了,竟是意欲一口氣將少傅張誠、禮部尚書林維與大學士霍正源三人全部拉攏到自己門下。

然而,想要拉攏一個人容易,想要同時拉攏三個人則非常困難,人心不齊、相互顧慮,沈常茂的計劃自然是以失敗為告終了。

其實,沈常茂若是姿態放低一些,將三人分別約出來密談,效果就會大為不同,即使是張誠、林維這樣的黃有容鐵桿支持者,恐怕也會認真考慮沈常茂的提議,更別說霍正源之流了。

可惜,沈常茂成為了內閣首輔之後,野心變大了,胃口也變大了,卻有些急于求成了。

另一邊,作為太子朱和堉整頓商稅這件事的幕後推手,黃有容的倒台失勢也早就在趙俊臣的意料之中——在黃有容即將倒台之際,趙俊臣自然也打算分一杯羹、趁機瓜分黃有容的勢力範圍。

不過,趙俊臣只是區區一位尚書罷了,不像是沈常茂一般乃是內閣首輔,自然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與胃口。

依照趙俊臣的計劃,在黃有容的三位干將之中,他只會拉攏大學士霍正源一人!

大學士霍正源,乃是閣老黃有容的心月復、智膽、與首席謀士,但在「黃黨」官員之中,他的地位只能排到第四位,除了黃有容之外,不論是少傅張誠。又或是禮部尚書林維,地位皆要比他更高一些。

雖然。霍正源的心智、手段、城府等等均是要比張誠與林維更勝一籌,但林維乃是黃有容的親家。張誠則是黃有容的同窗、同鄉、同科,這兩人與黃有容的關系更加親近,在「黃黨」之中,霍正源的地位自然是邊緣化了一些。

不過,霍正源信奉著「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原則,一向不喜歡出風頭,只要自己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證,霍正源並不會斤斤計較這些事情。

但實際上,在「黃黨」之中。霍正源的重要性卻是僅次于黃有容,這不僅僅只是因為霍正源的謀略才能,也是因為霍正源為人低調、性格溫和,一向是與人為善,不似林維、張誠一般高傲難處,所以霍正源在「黃黨」官員之中威望甚高、人緣極好。

也就是說,趙俊臣只要能拉攏到霍正源,那麼就會有相當多的「黃黨」官員願意跟隨霍正源投靠到趙俊臣門下。如此一來,趙俊臣蠶食「黃黨」的計劃。也就會事半功倍。

此外,霍正源本身的才智、手段與心性,也是趙俊臣十分看重的。

所以,對于霍正源。趙俊臣已是勢在必得——前段時間,趙俊臣與霍正源一同前往淮安查訪淮安知府李欣的冤案,之後又借著這件案子賣給了霍正源一個人情。讓他討了德慶皇帝的歡心,這就是為了拉攏霍正源。為如今的收買做鋪墊。

相比較沈常茂的臨時起意,趙俊臣已是謀劃多時了!

*

卻說。德慶皇帝宣布了返京的旨意之後,趙俊臣與禮部官員們忙碌籌備了整整一天時間,終于是將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的辰時三刻,南巡船隊準時離開了蘇州,駛北而去。

因為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稅的大簍子,與南巡時的悠然態度不同,德慶皇帝需要盡快的趕回京城穩定局勢,所以南巡船隊的回京行程也十分緊促,一路上不會有任何的耽擱。

南巡的時候,從常州到蘇州,南巡船隊一路上足足用了近兩天的時間。

但返程的時候,情況則是截然不同,南巡船隊自從起航之後就一直是滿速航行,離開蘇州之後,當天傍晚就已是到達了常州境內。

來到常州之後,德慶皇帝並不打算停留,只是稍歇一晚之後,就要繼續北上返京。

而就在這一天晚上,趙俊臣秘密約見了霍正源。

*

另一邊,霍正源得知了黃有容的危機之後,就與林維、張誠二人不斷商討著扭轉局勢的方法。

可惜,黃有容的倒台,已是大勢所趨,不論三人如何商議,皆是無法找到一個可行的辦法。

對此,林維與張誠二人即是感到焦急、又是感到絕望。

至于霍正源,心中的想法則要更多一些。

與林維、張誠二人不一樣,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系沒那麼緊密,也沒那麼忠心,從某方面而言,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系也並非是從屬,更像是合作——霍正源向黃有容付出自己的才智與能力,而黃有容則為霍正源爭取利益與地位,雙方互助互利,僅此而已。

如果黃有容依然還是閣老的話,那麼霍正源也願意繼續效忠于黃有容,但黃有容的倒台既然已是不可逆轉的事情了,那麼霍正源的腦中自然是浮現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良禽擇木而棲」之類的想法。

畢竟,霍正源與黃有容的關系一般,並不需要為黃有容陪葬。

只是,霍正源雖然產生了更換門庭的想法,但自己究竟應該投靠哪一家勢力,霍正源卻依然拿不定主意。

霍正源是一位聰明人,眼光十分透徹,對于將來的道路選擇,也十分謹慎。

如今在廟堂之中,既有影響力又有實力的派系,只不過有五家罷了——分別是前任首輔周尚景的「周黨」、現任首輔沈常茂的「沈黨」、戶部尚書趙俊臣的「趙黨」、太子朱和堉的「******」、以及德慶皇帝的「帝黨」。

對于霍正源而言,最好的選擇無疑是投靠德慶皇帝、成為「帝黨」的一員——可惜,霍正源既不是勛貴家族出身,也沒有拍馬屁的弄臣本事,再加上他的「黃黨」背景,即使他投靠了德慶皇帝,也注定不會受到德慶皇帝的看重,只能漸漸的邊緣化,霍正源對此自然是不大願意。

太子朱和堉乃是儲君、是未來的皇帝,投靠太子朱和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的是,霍正源雖然不是什麼大貪官,但也並非是嚴于律己的清流,以太子朱和堉的秉性,未必能夠接受他,而霍正源本身也受不了太子朱和堉的那些「清規戒律」。

沈常茂乃是當今內閣首輔,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也透漏了拉攏霍正源的意圖,只是霍正源卻不大願意投靠沈常茂,原因無他——沈常茂的性格太剛愎了,注定與霍正源合不來。此外,沈常茂如今身為內閣首輔,固然是春風得意,但沈常茂的本事根本配不上他如今的地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栽跟頭,這反而是一個危險因素,霍正源卻不願意站在危牆之下。

周尚景屹立廟堂數十年,手段高明、眼光長遠、心智深沉,即使是德慶皇帝也輕易奈何不了他,乃是霍正源最敬畏的人物,從某方面而言,投靠周尚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在霍正源的眼中,周尚景也屬于「危牆」之列——周尚景太老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退出廟堂,此外,德慶皇帝也太憎恨周尚景了,被皇帝時常惦記著絕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來,霍正源就只剩下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靠趙俊臣。

然而,在霍正源眼中,投靠趙俊臣乃是最下等的選擇,原因很尋常——趙俊臣的資歷太輕、根基太淺、地位不足、名聲太差,還是太子朱和堉的眼中釘!

雖然,經過前段時間的相處,霍正源對于趙俊臣的印象不錯,也認可趙俊臣的眼光、手段、心智,甚至還因為趙俊臣而討了德慶皇帝的歡心,但這些並不足以影響霍正源的選擇。

這樣一來,經過諸多分析之後,霍正源發現自己的選擇看似很多,但實際上這些選擇竟是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不由有些苦惱,只覺得有時候分析得太透徹也並非是一件好事。

而就在霍正源苦惱不已的時候,突然有下人向他稟報,稱是趙俊臣秘密約他到常州的「釣鶴樓」相見。

听到稟報之後,霍正源微微一愣,又思索了片刻之後,霍正源起身道︰「說起來,前段時間我還欠了趙大人一個人情,卻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見見他吧。」

……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