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奏雅 八十三、天涯可處無芳草

作者︰賊道三痴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昔日範寧範武子與陳操之談及江左風氣,說道︰」王弼之徒,蔑棄典文,幽沉仁義,游詞浮說,波蕩後生,使搢紳之徒釋然改轍,以至于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余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听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患重;自喪之惡小,迷眾之罪大也!「

陳操之對魏晉以來的玄風流弊雖不認為如範寧據說的這麼嚴重,但也覺得上層官吏無所事事,服散清談是一定要糾正的,當年範寧因為痛恨正始玄風,所以對老莊之學下了很大苦功,要駁倒老莊玄學,先必須對老莊玄學有通透的了解,這叫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範寧的地位和聲望尚不足以糾正時俗,而陳操之現在名聲顯赫,地位高,又且以玄辮聞名,他現在就想著能匡正江東虛幻浮夸的覺,今日要以玄辮折服王忱,王恭將是第一步——

王忱,王恭雖然都只是十六歲少年,但魏晉人早慧,十六歲已是成年,王弼當年十六歲就已是免去潛行者的大名士,所以陳操之並沒有輕視這二人年少,他要利用自己的學識和經驗來折服二人,王忱,王恭可以說是士族子弟中的翹楚,在後起之一輩當中很有影響力,後人有詩曰‘三五月明臨闕澤,百千人眾看王恭’,這個王恭很有名氣,也是東亞有名的美男子,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美譽,若能逼得這二人終生不能談玄,那對江左玄風無疑是一大遏制——

王忱,王恭听陳操之說要與他二人辯難,他們若輸了就要棄玄學儒,不禁面面相覷——

王忱狂傲,大聲道;「禮法凱為我輩所設,在下就是辯不贏陳刺史,也未必會遵守諾言,豈有因今日辯難失利而終生不談玄之理!「

陳操之臉露譏諷之色,這就是玄風的流弊,簡直是無信無義的無賴了,說道︰「罷了,我不與你辯,和你辯會越辯越無理——你去吧。「

少年王忱惱了,大聲質問︰「陳刺史藐視我?「

陳操之談談道︰「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你連誠信都不要,難道還要我對你肅然起敬?」

王忱大怒,卻又不敢作,只是大聲道︰「那好,我會信守承諾,但陳刺史若輸了,也必須絕口不再談玄。」

陳操之含笑道︰「那是自然。」

支法寒也是個清談愛好者,便引三人去他的衣缽寮坐定,烹茶待客,旁听陳操之與王忱,王恭辯難——

王忱示意王恭先與陳操之相辯,王恭乃正襟危坐道︰「敢問陳刺史,汝錢唐陳氏是新進士族,我太原王氏乃數百年世家,我前年向令佷女求親,卻遭拒,未知何故?」

陳操之‘哦‘了一聲,心道︰「原來王恭也曾向潤兒求親啊,論相貌,王恭勝過王珣,論才識則遠不如,所謂無事讀《離騷》,正為掩飾其不學無術也。」問道︰」孝伯服散乎?「王恭字孝伯。

王恭答道︰‘服散則神明開朗,如何不服!「

陳操之道︰「我陳氏女郎不嫁服散男子。」

「為何?「王恭問。

陳操之道︰「服散者多夭壽。「

王恭面皮紫漲,不知如何應對,陳操之的醫術可是江左聞名的,而且是金丹大師葛洪的高徒,他既這麼說,就顯得很有權威。

王忱道︰「服散神智清明,縱三十而夭,也勝過渾渾噩噩百年。「

陳操之目視王忱,皺眉不語,這個王忱好象就是三十歲左右病死的——

陳操之道︰今日只是辯難,不說其他。「

王恭道︰在下就以《離騷》向陳刺史請教——‘余以蘭之為恃兮‘,這個‘蘭’何指?「

陳操之道︰「當指楚懷王小弟司馬子蘭也。「

王恭見這個冷僻的問題沒有難倒陳操之,便又問︰「思九州之博大兮,豈唯是有其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獨懷乎故宇?——試解釋。「

陳操之道︰「屈子在楚不受重用,有遠赴他國之念想,春秋戰國之際,楚材晉用,比比皆是,但屈子終不肯舍父母之邦,何也?蓋屈子心中,故都之外雖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國不如舍生,眷戀宗邦,生死以之,雖別有芳草,非其所愛也。「

王恭又以《離騷》,《九歌》等向陳操之提問,陳操之所答無不明晰達理——

慕容欽忱抱著小仲渝在一邊旁听,小仲渝起先以為爹爹是在和別人爭吵,淺碧童眸看看這個,望望那個,很有興趣的樣子,但沒過多久就不耐煩了,身子扭來扭去,慕容欽忱便抱著他出去玩耍,起身()對王恭道︰「怎麼就光是你一個人問!「

王恭臉一紅,躬身道︰請陳刺史提問。「

陳操之道︰「孝伯喜讀《離騷》,可知屈子著《離騷》之宗旨?」

王恭答道︰「屈子疾王听之不聰也,讒謅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尤罹憂也。」

陳操之道︰「此其一也,屈子因楚都貴族不知強秦虎伺,國難方殷,不思進取,醉生夢死,是以心懷憂憤,乃著《離騷》。」

王恭是聰明人,知道陳操之意有所諷,低頭不語。

王忱見王恭受挫,便迎難而上,與陳操之辯「道與名」,「天地不仁」,」知者不言「,善于這些玄義,陳操之以前與謝道韞,範寧,謝玄等人辨析得至矣盡矣,王忱如何能是陳操之的對手,前前後後辯了小半個時辰,被駁得啞口無方言,與王恭二人喪然出門——

支法寒連稱「耳福不淺「,說道︰」久不聞陳檀越辯難,詞鋒更見鋒利,今日對這兩個少年名士,可謂是牛刀小試。「

陳操之道︰「空談何益,徒費口舌。「

王恭去而復回,問陳操之道︰「在下還有一問,林公何如長史?「

長史就是指王恭的祖父王濛,王恭最喜歡問這個,陳操之是當今大名士,更是非問不可——

陳操之道︰「孫興公曾言‘劉惔清蔚簡令,王濛濕潤恬和,桓溫高爽邁出,謝尚清易令達,而蒙性和暢,能言理,辭簡而有會。’在下是久聞長長史之名,可惜我入健康之時,王長史已仙逝,不知孝伯家可有王長史遺著,若能拜讀,在下之幸也。「

王恭喪然自失,他祖父善能清談,簡約明理,但卻沒有著作存世,這樣下去,百年後就沒有人知道王濛是誰了,而支道林著述頗豐,有《大小品對比要鈔》,《即色潡玄論》等等,陳操之雖未道明支道林與王濛誰高誰下,但其意很明顯——

離東安寺回建康,王忱,王恭二人一路上但覺天地蒼茫,生平未受此挫折——

牛車里,王恭垂頭喪氣道︰「今日悔與陳操之一席談。「

王忱惱道︰「陳操之狂妄,我定要邀請玄辯名流挫折之。「

陳操之與支法寒敘談半晌,午後回建康,命僕從將東安寺辯論之事大肆宣揚,那些京中名士聞得陳操之與兩個後起之秀辯難爭勝,逼得二人終生不許談玄,都覺好笑,陳操之一向端謹穩健,怎麼會與兩個後輩這般計較!

郗卻是知道陳操之的用心,心道︰「子重可謂用心良苦。「

四月二十九日,秦主符堅遣丞相長史席寶前來姑熟祭拜桓溫,然後再至建康覲見皇帝司馬昱,獻上寶馬樂器等禮物,再申和議,表示願和守邊境,互不侵犯——

陳操之原本有些擔心符堅,王猛會趁桓溫病逝時襲擾冀州,至此始放心,王猛此人謹慎,若無必勝把握不會妄動干戈,陳操之現在總領冀,並,平,幽,司五州軍事,與氐秦早晚有一戰,這一戰越是延遲,對陳操之越有利,東晉收復中原河北之後,國勢漸強,陳操之現在是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自己招攬人才,冀州軍力也青年得到增強,此長彼消,氐秦雖然平定了涼州,但胡漢混雜,久必生亂,而且王猛似乎也沒幾年好活了,王猛一死,那時才是滅秦的良機——

陳操之在建康過了端午節,便帶著慕容欽忱和小仲渝回錢唐,他此前曾派人回陳家塢送信,讓葳蕤她們不必趕來建康,免得奔波勞累——

陳操之一行至晉陵就開始乘般,這就是兩年前開建的,共鑿渠三百余里,連通數條河道,現在從長江京口的運河可直駛太湖,再由太湖南岸的吳興渠連通錢唐江,所以陳操之這次回錢唐除了建康至京口一百五十里是乘車6行之外,其余都是水路,雖然有些河段是逆行,需要民夫拉行,但比6路是快捷省力得多,沿途航般不斷,這京口至錢唐的運河對三吳經濟展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五月二十五日,陳操之一行百余人在錢唐登岸,錢唐縣令馮夢熊及錢唐名流皆來碼頭迎接,白蒼蒼的丁異感慨不已,誰能想到一個寒門少年短短十年竟能位居三品,開府選吏呢!

陳操之在前來迎接的眾人中見到一個多年未見的人,此人當年與他有些矛盾沖突,這人便是杜子恭之媚,現任新安郡丞的孫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