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假譎 五十九、十年大局

作者︰賊道三痴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百溫對陳操!所言慕容恪天壽深信不疑,錢唐杜子恭就王羲之的壽命,果然應驗,天師道種種神奇不勝枚舉,不然也難有如此多的信眾,當然,其中真假少有人能辨識。

桓溫道︰「陳橡此番出使既化解了洛陽城的危機,也穩住了荊襄局勢。你到長安之先,秦輔國將軍王猛、前將軍楊安、揚武將軍姚長就已在調集兵馬,欲寇荊州南鄉郡,王猛想必是得知粱州刺史司馬勛將叛亂。意欲趁亂攻掠我荊襄之地,陳橡知否,司馬勛已然舉兵反叛?」

陳操之問︰「何時?」

桓溫道︰「六月二十九。謀逆之初,其別駕雍端、西戎司馬院粹切諫,司馬勛皆殺之,自號梁、益二州牧、成都王,七月十六引兵入劍閣。攻活陵,八月初三乙卯日圍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我表奏朝廷以鷹揚將軍、江夏相朱序為征討都護救周楚。又命南郡相謝玄引兵入川夾擊司馬勛,尚未有最新軍情傳來,只要沒有外敵趁機來襲,司馬勛不足慮。其在粱州,為政酷暴,不得民心,必遭敗亡。」

陳操之道︰「我料氐秦還會派使臣來江東,待堅、王猛懼我大晉趁其內亂時與燕軍合擊之。

桓溫問︰「若燕軍進逼華陰、蒲城,我則命桓豁領兵出漢中取南秦州,可乎?」

陳操之道︰「不可,明年或者後年將是北伐鮮卑的絕好時機,而氐秦看似弱于燕,卻更難對付,王猛人杰也,我大晉不能同時與秦、燕為敵,應厲兵抹馬,先取燕中原之的。再平關隴,如此則天下可定,明公大事可成。」桓溫听陳操之這麼說,大悅,徐徐道︰「昔日劉氏禪位于曹氏、曹氏禪位于司馬氏,司馬氏傳承至今亦有百年,南渡以來,皇室衰微,陳橡以為晉稽將終否?」

桓溫這話說得很清楚了,他想取代司馬氏自立為帝。

陳操之從容答道︰「明公豈不聞魏武、晉文之事乎?魏武仕漢、晉文仕曹,皆進爵為王、加九錫,然終其身未行禪位之事,蓋為子孫謀也。」

桓溫紫眸一閃。陳操之也說得很明白,希望他效仿曹操和司馬昭,自身不要稱帝,為兒子篡位掃清障礙。

桓溫點點頭,沉思半晌,說道︰「我有五子,熙、濟、歆、、偉。四子性愚,幼子偉才九歲,其余三子,熙、濟、歆,陳橡以為誰堪輔佐?」

陳操之道︰「此乃明公家事。操之不敢妄論,只要明公定下承位者。操之自當竭盡全力輔佐之。」

桓溫對陳操之的回答很滿意。陳操之知進退、善謀略、謹慎持重、品性高潔,托以輔佐其子真好比劉備托孤于諸葛亮

想到這里桓溫又搖了搖頭,心道︰「此比不妥,我立的世子哪里會象劉禪那般昏庸,桓家王朝豈能二世而斬。」又想曹操、司馬昭都是王爵、加九錫,而他現在雖然權傾朝野,但爵位只是郡公,便問︰「我若向趄廷求九錫,陳橡以為朝中會有何反應?」

陳操之道︰「明公雖然威望素著。但朝中尚有未賓服者,若求九錫,必致非議洶洶,恐難偕也。」

桓溫心知陳操之所言極是,他若求九錫,就等于是篡位的前兆,必遭南渡大族一致反對,以陸始為的南人士族也會反對,龍亢桓氏勢力雖強,但尚沒有達到震懾南北士族的地步,所以不能一意孤行一

桓溫紫眸眯起,說道︰「陳橡,當今皇帝無道,不說其他,單就其欲納陸氏女入宮就是昏庸德薄「」看了看陳操之,陳操之眉鋒蹙起,臉現惱怒之色,桓溫暗暗點頭,心道︰「因陸氏女入宮之事,陳操之對晉皇室的效忠之心已經是泯滅殆盡了吧,很好。」續道︰「我欲行伊尹、霍光之事,廢帝別擇賢君,如何?」

伊尹是商朝賢臣,因帝太甲胡作非為,乃囚太甲于桐宮;漢昭帝駕崩,新君劉賀荒婬無道,霍光上奏皇太後,召劉賀至未央宮承明殿,宣讀奏章,即日廢了劉賀,另立劉病已為帝

陳操之心道︰「司馬奕著實惡劣,竟要葳蕤入宮,若非葳蕤堅貞,都要給逼死了,這樣沒有眼色的昏君廢了也罷。」點頭道︰「當今皇帝行事荒唐,望之不似人君,明公行伊、霍之舉,正是順應民心,不如此。無以立大威權、鎮壓四海。」

桓溫大喜,陳操之真是句句說到他心坎上,又問︰「皇帝,當以何事廢之?」

陳操之沉吟道︰「我明日回建康。奉明公命與郗侍郎商議一下

桓溫道︰「甚好,甚好

陳操之問︰「明公即欲行伊、霍之舉,那麼將扶立何人為新君?。

桓溫看來籌謀這事不是一日兩日了,答道︰「以瑯琊王司馬昱統承皇極,應可服眾。」

陳操之點頭稱是,心道︰「瑯琊王司馬昱懦弱,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而且司馬昱一向與桓溫關系不錯,當愧儡皇帝最是合適。」

桓溫躊躇滿志道︰「既行伊、霍之舉。再北伐建功,那時再進王爵、求九錫,誰敢阻撓?」又道︰「陳橡此番建大功歸來,理應表奏朝廷予以加官重賞,可惜有些功績尚不能明告天下,不然連升數品亦是當的。所以只有等北伐鮮卑成功後才可論功行賞」

陳操之臉現失望之色,若不顯的功利心迫切,何以取信于桓溫!

果然,桓溫笑著安慰道︰「陳橡不必悵然,擢升數品或不能,擢升一品當可得,我將表奏汝為六品尚書承郎,操之兩年之間由西府九品橡升為六品尚書承郎,即便是門閥子弟亦是罕見,朝野非議者定然不少。然有我一力舉薦。誰敢明言反對?」

陳操之拱手道︰「多謝明公,操之還有一言,望明公審度

桓溫道︰「請講。」

陳操之道︰「嘗聞明公言,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明公欲北伐定乾坤。單西府兵恐難有十足勝算「」

桓溫濃眉一揚,紫眸灼灼,說道︰「陳橡但說無妨。」

陳操之道︰「愚以為明公應盡早立嫡,然後悉心扶持,以免日後主弱臣強,一旦確立嫡嗣,而要盡快穩固其地位,莫若使其重建北府兵,而後在北伐中建功。

桓溫皺眉深思,陳操之說得不錯。他三個成年的兒子桓熙、桓濟、桓歆都無甚聲望,桓熙現為豫州治州從事、桓濟為荊州別駕,都是六品官,桓歆年十八,尚未有官職,桓溫是屬意長子桓熙的,立嫡以長不以賢,只要有忠誠可靠的能臣輔佐就行

桓溫立嫡主意已定,卻道︰「北府兵舊部多為郗氏、庚氏所屬,要在京口重建北府兵談何容易,陳橡有何良策?」

陳操之道︰「正因為庚氏在北府兵中甚有影響,故明公重建北府兵勢在必行,明公要成大事,庚氏是一大障礙,明公遣世子重建北府兵,正可分戾氏之兵權,當然,明公不能對北府舊將一律排斥,如範汪範玄平,明公可曲意招攬,當能為明公所用,如此,明公世子建北府兵則事半功倍

安北將軍、徐、充二州刺史範汪是因為北伐失期被桓溫表奏朝廷貶為庶人的,桓溫想借此把勢力延伸到建康的門戶豫州和徐州,但無奈慶希和袁真依然牢牢把持住北中郎將和西中郎將這兩大武職,桓溫雖貶範汪,收效卻不顯著。

桓溫問︰「範玄平能為我所用?」

陳操之道︰「正如明公所知,我與範公之子範寧交好,而且為家族計。範公也無拒絕之理,操之願為明公游說之。」

「好!」桓溫心懷大暢,說道︰「與陳橡一夕談,好比快刀剪亂麻。事事清晰、條理分明,更好比撥雲見日,十年迷局,清澈見底,我遇陳橡,如魚得水不為過也

詆鼓三更,秋夜已深,陳操之告辭,桓溫親自送出中門,二人都未提祝英台之事,桓溫原想促成陳操之與謝道韞的婚姻,但建康傳言謝道韞病將不起,所以他也就不提,桓溫不提,陳操之也不好貿然說起,畢竟此事頗為尷尬,而且和桓溫也沒什麼好說的,謝道韞身份已泄,肯定不能繼續做那西府參軍。

寒秋九月的子夜,星河耿耿。淡淡星光如冰絲,涼沁肌膚,陳操之步行回鳳凰山寓所,不過半里地。一邊走,一邊想事,冉盛和沈赤黔跟在身後。

陳操之知道今夜與桓溫一席談。傘後十並大局算是定下了,只是桓熙、桓濟輩值得輔佐嗎?亂臣賊子的名聲可不好听,改朝換代太血腥。他陳操之不能拖著整個家族冒這個險,架空皇室、門閥當政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他錢唐陳氏要借勢迅壯大實力,于國于民于家于己,四方受益。昨夜沒碼足一章,今天補上。夜里還有一章。

以上這一章很重要,十年大局定下了,好似諸葛亮的隆中對,哈哈。(未完待續)日o8舊姍旬書曬譏片齊余

h123中文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