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假譎 十、太後面首

作者︰賊道三痴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北在陳操!行到世洛陽的前日,穿詣領隨從十余人小回到了長安,先去見父親寰朗,竇朗現為輔國將軍長史,得知兒子竇滔與平輿蘇氏聯姻不成,無功再返,皺眉道︰「王公此番遣使游說準北五塢。蘇家堡應該是最有希望回歸的。事竟不諧,實在讓人失望!」

竇滔漲紅了臉,辯道︰「蘇道質本已被我說服,不料出使我秦國的晉使陳操之路經蘇家堡,此人對王尚書招攬準北諸部的計策似乎知之甚悉,既如此,蘇道質又如何敢再歸附我秦國!」

竇朗擺手道︰「你先下去盥櫛沐浴,夜里隨我去拜見王公,將蘇家堡之事一一稟明。」

竇滔喏喏而退。

當夜,簧滔隨其父竇朗至輔國將軍府拜見王猛,其時王猛一身兼六職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尚書左僕射、詹事、侍中、中書令,秦主苻堅對他是言听計從,可謂權傾朝野,隴右、關中的漢人對王猛當政自然是歡欣鼓舞,但氐人貴族對王猛抑制他們的特權卻是心懷忿恨,但因待堅信任王猛,氐人貴族亦無可奈何,王猛也深自警懼,處理胡漢矛盾力求持中,去年匈奴左右賢王曹鞍、劉衛辰叛亂,苻堅親自率兵平亂,徙匈奴豪強六千戶于長安,以便控制匈奴諸部,王猛便是主持安置這六千匈奴豪強,經百余日,總算是基本安定下來了,今夜正與前將軍楊安、揚武將軍姚長商議攻掠荊襄事宜,听說長史寞朗與子實詣求見。便命人傳他們進來。

王猛的輔國將軍府在長安城西,此地原是漢上林苑故址,歷經戰亂。原本宮室壯麗、花樹奇異的上林苑已是一片廢墟,十五年前氐秦都城由楊頭遷至長安後,氐秦貴族和官吏的宅第大都興建于城西,王猛節儉,府第院落數畝而已,窒詣隨父入將軍府,沿路不張燈火,只一幢僕以燈籠引路。

王猛今年三十九歲,身量中等。蠶眉鳳目,頜下五寸黑髯,神情沉肅剛毅,有不怒自威之勢,竇活心下怯然,見禮後即將此次淮北之行的經過向王猛細細稟報,與陳操之的辯論則略有刪減,也未提蘇若蘭出題之事

王猛捻須沉吟道︰「怪哉,陳操之如何會知悉我收攬淮北諸塢的事?」

在座的前將軍楊史笑道︰「那陳操之想必是見小竇公子出現在蘇家真,心有疑慮,遂以言語試探,小竇公子年幼,為其蒙蔽罷了。」

竇滴既羞且憤,但自己辦事不力。也不敢自辯,忍氣吞聲而已。

王猛淡然一笑,淮北諸塢能收服當然燈,未收服也不傷大局,秦軍目前只打算掠取荊蜀之地,對于淮北和中原,先讓晉燕斗個兩敗俱傷那是最好。

見羹滔羞赧,王猛乃溫言道︰「連波賢佷,此事非你之過,誰會料到那陳操之會到蘇家堡!只是這樣一來,我大秦收服淮北諸塢的計策要全部落空了。」停頓了一下,問︰「連波賢佷以為那陳操之是何等人?」

竇滔羞愧不忿,答道︰「陳操之。江左習氣甚重,以容止自矜,夸夸其談,不知所謂。」

姚荼之兄姚襄曾依附于東晉,但不為當時的東晉權臣殷浩所容,所以姚長對江左玄言清談之輩深惡痛絕,也極為鄙視,當下附和道︰「江左唯一桓溫爾,其余俱是無能為之輩,江左衛階,嘿嘿,須眉男子而以美色知名,王尚書要與這等人和談,徒費口舌。」

王猛微微而笑,說道︰「不然,王某對這個陳操之到是頗有興趣,此人出自寒門,卻能讓家族躋身士籍,能與謝玄、範寧為友,清言玄談為司馬昱、支道林輩激賞,真才實干卻又能為桓溫、郗超重用,其追求陸氏女非但沒有遭致身敗名裂,反而聲譽日隆,這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當年桓溫北伐至孀上,時隱居華山的王猛來見桓溫,捫虱而談,深得恆溫贊賞,但王猛最終未隨桓溫回江東,考慮的就走出身低微,無法在豪族林立的東晉立足、不能傾其文韜武略,成就大事業,所以決定留在關中靜觀時變,直到苻堅上位。王猛才出山,果然得展胸中抱負。王猛也一直覺得自己留在北方的決定是明智的,因為東晉沒有他的用武之地,他在氐秦居高位、握重權。對東晉朝野大事也走了如指掌,陳操之從錢唐一步步走來,他王猛隔岸觀火一般看得分明,頗感驚奇。原來一介寒門子弟在東晉也能有一番作為,所以王猛很想見識一下這個陳操之。

竇酒道︰「稟王尚書,,東操!是靠書畫音律沽名釣譽的。江左就重泣此虛飾。必判亢實干之才。」

王猛看了竇詣一眼,淡淡道︰「去年冬,陳操之在會稽土斷可是成績卓著啊,並非只會空口談玄之輩,而且陳操之與顧愷之在建康瓦官寺畫的佛像壁畫,聲傳北國,燕、秦都有佛陀信眾不遠萬里前往建康觀禮,歡喜贊嘆而還,芶太後亦知此事,月前得知陳操之將來長安,便要陛下留陳操之在秦為官,好為秦國的佛寺畫像,呵呵,所以說陳操之能不能回到江東還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竇滔不敢再多言,心道︰「把陳操之留在長安,這倒是有趣的事情。芶太後既信佛,也縱欲,陳操之將入芶太後闈中乎?衛將軍能容得下陳操之!」

衛將軍李威是芶太後的情人,此事朝野皆知,而且待生在位時,幾次要殺苻堅,全賴李威保全,氐人對男女之事比較隨意,所以荷堅對其母芶太後與李威歡好也是听之任之,而且事李威如父,就連王猛對李威也是兄事之,很是敬重,這個李威與史上那些禍國殃民的男寵面首不同。對氐秦符氏忠心耿耿,在治理國家方面與王猛配合默契,政績顯著。無論氐人還是漢人,沒有哪個因為李威是芶太後面首而心存輕視。

夜深,竇朗、寰滔父子告辭。姚荼也隨後告辭,前將軍楊安留下與王猛續談,楊安笑道︰「那某姚蒙王尚書召入府中議事,喜形于色,王尚書將重用姚葦乎?」

楊安與王猛私交甚篤,頗知王猛心意,姚襄死後,姚長率羌人降秦。王猛認為姚長不是真心降服。久後必亂,曾秘密建議待堅殺掉姚長以除後患,待堅講究仁義,不肯誅降,王猛只好作罷,而現在,王猛卻要委姚長以南征的重任,所以楊安有此疑問。

王猛微笑道︰「目平正是用人之際,我何不能容一姚長。」

楊安心領袖會,不再多說,只是問︰「公既欲與卑和談,奈何又厲兵秣馬要攻荊襄?」

王猛道︰「上回晉人帶平的兵器。果然精良,晉欲以此換我秦國的戰馬,我則與之壯齡的稀馬,只可供驅使五、六年,又不能生育,如此。晉始終不能建立起強大的騎兵,對我秦國構不成威脅,待我掃滅強燕,再圖江東,九州歸一,開太平盛世。」

楊安贊嘆道︰「王尚書雄才偉略,諸葛武侯不能及也。

王猛謙虛了一句,又道︰「陳操之此時想必已到了洛陽,洛陽現在只剩沈勁的八百弊卒,若無援兵。不出三個月,洛陽必為慕容恪攻佔,目下河南之地已盡被燕略取,洛陽孤城失守之後,秦、燕將在河北、河南對峙,此非我所願也。」

燕國有慕容恪,其勢方熾,而秦國現在還在忙著安撫北方的匈奴和氐羌諸部,還有涼州的張天錫未滅、雲中的拓跋氏也可能為患,所以王猛還不想在黃河以南與燕國爭鋒。要先安定了北方,再與鮮卑慕容全面開戰,這也是王猛願意與東晉和談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東晉守不住洛陽,河南就盡屬燕國,燕軍可直抵潢關,關中就危險了。

楊安道︰「既如此,我何不先取洛陽?」

王猛道︰「洛陽城弊人稀,我取之易如反掌,之所以留而不取,就是要讓晉、燕相爭,但現在看來桓溫志在江左稱帝,恐怕是無心救洛陽了。」蠶眉微皺,又道︰「我命建節將軍鄧羌屯兵靈寶和苗城,伺機而動,至于究竟是先取洛陽還是其他,待見了陳操之後再定。」

次日,王猛命輔國長史簧朗出潢關迎接晉國使臣陳操之,而此時,陳操之一行三百余人堪堪至洛陽。陳操之與沈勁長談後,一面派出斥候遠哨燕軍動向,段思的那個家奴段釗也被陳操之派去耶城打探消息,陳操之還編了兩首童謠讓段利牢記。然後到咋城近郊的鄉村教小兒傳唱。自兩漢以來,童謠與讖緯密不可分,漢獻帝時,長安童謠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的生。」其後不久,董卓身死一

魏晉之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認為童謠是上天預示國家和大人物禍福的,苻堅就有「草付臣又土王咸陽」之說,江東那麼多以石為名字的人也是因為一首童謠,謝安石、謝萬石、桓石虔都是為此。既然時人這般迷信童謠,陳操之當然要充分利用之。,

…… 文字更新最快……@!!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