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深情 七十五、審時度勢

作者︰賊道三痴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郗立在廊下,輕捻美髯,微笑著看著挺拔俊美的陳操之,步履輕快地行來,在陳操之身後,一條昂藏八尺的巨漢亦步亦趨地跟著,郗看這巨漢有些面熟,恍然記起是那個名叫冉盛的少年,三年不見,虯須獵獵,英武逼人。

陳操之見到郗,急趨數步,深施一禮︰「又見郗參軍,喜何如之!」

郗還了一禮,上前執著陳操之的手,仔細打量,贊道︰「一別三年,子重風儀更盛昔日,通玄塔初見,那時子重尚存稚氣,如今已是峨峨矯矯美男子,依我看江左衛玠之稱不適合子重,衛叔寶男子女相,過于柔美,子重應是嵇中散重生。」

嵇中散便是竹林七賢的嵇康,龍章鳳姿,天質自然,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山濤贊美嵇康︰「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陳操之微笑道︰「人生如逆旅,百代如過客,此身也無非是土木形骸臭皮囊爾,值得郗參軍如此夸獎否!」

「子重曠達之士也!」郗朗聲大笑,挽著陳操之的手,望著叉手而立的冉盛道︰「你是冉盛,可會騎射?」

冉盛挺胸道︰「弓馬嫻熟,不信問我家小郎君。」

陳操之笑而不語,冉盛箭術是很準的了,但這騎馬,才學會兩天,就敢自稱弓馬嫻熟,可算是大言不慚。

郗對陳操之道︰「子重,你赴西府任職把冉盛也帶去,讓他從伍長開始歷練,不出十年,就是一員猛將。」

陳操之道︰「這要看小盛自己的意願。」

冉盛道︰「我哪里也不去,我只跟著小郎君。」

郗見這虯須巨漢露出孩子的稚氣,不禁莞爾,與陳操之攜手入室坐談,寒暄畢,郗問陳操之的大中正考核定于何時?陳操之道︰「就是本月十八日。」

郗道︰「好,那我也來參加,考考你。」

陳操之道︰「有八州大中正會參加,還有經常在司徒府聚會的清談名流,我已是疲于應付,郗兄就莫要再為難我了。」

郗大笑,指著案頭那卷《老子新意》,道︰「會稽王昨夜拜讀你的大作,直至四更天才歇息,方才我去拜見,會稽王連連贊嘆,說錢唐陳操之非止是衛玠復生,更是王弼再世,王弼注老子,開一代玄風,陳操之以佛典和儒經來闡述老子新意,道前人所未見,妙不可言,真乃奇才——到十八日考核時,子重把《老子新意》和《明聖湖論玄文集》讓八州大中正傳看一遍,自然就通過考核了,那些清談名士,說起來雲遮霧罩很是玄妙,但又有哪個能著書立說!」

陳操之道︰「只怕沒這麼輕易通過。」

郗道︰「子重擔心像上回在吳郡受到庾希那樣的刁難嗎?你才華出眾,得會稽王賞識,有何可擔憂的!」停頓了一下,說道︰「子重,我有一事與你商量——」

陳操之听郗語氣鄭重,便正襟危坐道︰「郗兄請說。」

郗道︰「我此番入京,護送桓縣公完婚並非務,真正的使命是將桓大司馬的奏疏呈遞朝廷審議,這就是遷都洛陽,自永嘉之亂播流江表者,盡數北徙,以實河南——子重以為此議能行否?」

陳操之心頭微震,遷都,這是震動朝野的大事,桓溫素懷異志,有問鼎之心,曾說過「大丈夫不流芳千古,便遺臭萬年」之語,永和十年,桓溫第二次北伐大勝,收復洛陽,早就想借遷都洛陽築固其地位,然後取晉而代之,郗是桓溫的智囊,對桓溫的野心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卻依然殫精竭慮相助桓溫,自然是想做桓氏的開國功臣,因為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權勢,也能展胸中報復,反觀東晉皇族,偏安江左,不思進取,王、謝高門在江東立下了根基,佔據了高位,也不思北歸,所以郗決意相助桓溫,甚至不惜與父親郗愔決裂——

陳操之對郗的結局是很清楚的,桓溫第三次北伐不用郗之謀,導致枋頭兵敗,聲望大跌,已經無力篡位,桓溫去世之後數年,郗也郁郁而終,年僅四十二歲——

而現在,正是桓溫聲望如日中天之時,是以有遷都之謀,郗對陳操之說這些,一是考察陳操之的見識,二是試探陳操之的立場,看能不能為桓溫所用——

陳操之當然明白郗的用意,心念電轉,他現在已入健康,不可能再如以前那樣只是讀書作畫積累學問,勢必要卷入政事之爭,桓溫和郗為錢唐陳氏入士籍出了大力,這是恩情,必須有以報之,而且他一介新進士族子弟︰「」,門第衰微,若不謀捷徑,只是按部就班靠累積資歷來升遷,在高門大族盡佔高位的東晉,要做到五品太守只怕都已經是白蒼蒼了吧,而他陳操之當然心不僅此,他有更大的抱負,輔佐桓溫應該是目下最好的選擇,至于是不是輔佐桓氏到底,那就要看形勢如何展,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陳操之蹙眉思索時,郗默坐一邊,靜靜等候陳操之的回答。

半響,陳操之緩緩道︰「郗兄,在下以為桓大司馬此議只怕難以施行。」

郗長眉一挑,問︰「何以見得?」

陳操之道︰「桓大司馬遷都之議,誠然是高瞻遠矚,為國遠圖,奈何北土蕭條,人心疑懼,永嘉南度以來,居于江表的北人已歷數世,大部分安居業,現在又要強行命令他們返回河南,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生活困苦自不待言,必定怨聲載道,對桓大司馬的清譽不利。」

郗眼露贊許之意,點頭道︰「子重所慮極是,但行大事者必有非常之舉,北土誠然蕭條,但土地俱在,北歸者可以分到大量田地,這對心念故土的北人而言是有很大吸引力的,重返故鄉,可已收復淮北流民和北地大族,對收復河南、河北之地有極大的幫助,是以桓大司馬銳意行之,我明日上奏疏,且看朝中公議如何?若反對者眾,子重可有折衷的良策?」

陳操之道︰「洛陽現在是用兵之地,遷都實不可能,為桓大司馬計,應先遣心月復上將鎮守洛陽,掃平梁、許、河南之地,疏通漕運,用魏武囤田之法,如此,洛陽豐饒,乃可徐議遷都,子曰ˋ無欲,無見小利,欲則不達,遇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郗眯起眼楮盯著陳操之,陳操之坦然面對,郗臉上漸漸露出笑意,說道︰「子重是我生平僅見的第一聰明人,審時度勢,清晰周到,談玄論道夸夸其談,臨是則束手無策,殷浩、謝萬石之流也,能做高蹈之語,又能務實明勢,這才是我郗嘉賓看重的。」

一個武弁前來稟道︰「郗參軍,桓縣公請你過去有事相商。」

郗便起身道︰「子重,與我一道去見桓縣公,你以後入西府,少不得要與桓縣公時常相見。」

陳操之便跟著郗去見桓濟,桓濟二十三歲,身高七尺,左眉有一顆肉痣,容貌算不得俊雅,見到陳操之,略一寒暄,也不顧陳操之在場,便忿忿地對郗道︰「郗參軍,那會稽王之女我不想娶了,我明日就回荊州。」

郗大吃一驚,問︰「桓縣公何出此言?」

桓濟看了陳操之一眼,閉口不言。

陳操之便即告辭,郗送到庭中,執手道︰「改日再與子重抵足長談。」

陳操之帶著冉盛乘車回御史中丞顧憫之府第,一路上墨眉微蹙,想著桓濟說的不想娶新安郡主的那句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桓濟說出這樣的話?會稽王司馬昱與大司馬桓溫是目前朝中權力最大的兩個人,這樣的聯姻應該不會輕易破裂的吧,不管是新安郡主還是桓濟,都無力反抗家族的意志,聯姻勢所必行——

想著那日新安郡主與他可笑的問答,以即史載新安郡主與王獻之的事,陳操之不禁心下惕然,有點惹禍上身的預感。

陳操之回到顧府,那顧愷之拜見張安道還沒回來,卻見散騎常侍全禮由顧憫之相陪,在等候他回來,全禮是錢唐同鄉,四年前的齊雲山雅集,全常侍給了陳操之「天才英博,亮拔不群」的評語,擢陳操之入六品,對陳操之可謂有知遇之恩,此番相見,自是大喜。

已近午時,顧憫之留全禮小宴,陳操之作陪,陳尚去司徒府送賀禮還沒回來,顧愷之想必是被張安道留飯了。散騎常侍全禮近六十,身體不如往日,已上表朝廷請求告老還鄉,就大司徒和吏部批復了,宴席間,全禮與陳操之說起家鄉風物,簡直歸心似箭,人到老來,就想著落葉歸根啊。

送走了全常侍,陳操之想著要去全常侍府上回訪,門役來報,譜牒司賈弼之來訪,剛把賈弼之迎入廳中坐定,門役又來報,東安寺林公弟子支法寒求見錢唐陳公子。

顧憫之笑道︰「操之入住我顧府,顧府真是門庭若市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