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宋的百年積弊

作者︰天煌貴冑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金富軾和樸精光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畢竟是能夠遺臭萬年的秦會玩親自出手,又有戶部右侍郎汪吉在旁邊敲邊鼓,而金、樸兩人在灤州邊市所見的一切,又在無時無刻的證明著秦會玩這些套路的正確。

尤其是秦會玩特意帶著金富軾和樸成性去了一趟剛剛開始修建,可是花了大半年時間也只是堪堪打完城牆地基的順天府新城之後,就算金富軾和樸精光再怎麼精明,也難免爭著搶著上了秦會玩的擔架。

當然,金富軾和樸成性放在高麗還勉強能有點兒地位,但是放到大宋來說,就連個屁都不是了。

趙桓把這兩個家伙扔給秦會玩之後就沒再關心過。因為跟兩個棒子相比,趙桓更關心大宋自己的問題。

忠烈祠的問題,軍隊的問題,驛站的問題,行政區劃的問題,等等亂七八糟的問題搞得趙桓頭大如斗——

忠烈祠的問題算是最好解決的,只要花錢就能解決。

可是剩下的那些問題呢?

軍隊不堪大用是明擺著的事實,之前能出現二兩多禁軍被二十七個金兵追著打的破事兒,現在甚至都能出現雷州水師在海上跑錯路的破事兒。

驛站也是一樣。

大宋的驛站系統是接受兵部和樞密院雙重管轄的,兵部具體過問郵驛的規約條令、人事調配、遞馬的配備等等問題,而樞密院則是處理關于驛馬的發放、頒布驛遞的憑信符牌等事務,兩個機構互相制約,不得擅自專權。

然而實際上,大宋的館驛系統已和通信郵遞完全分開,僅僅履行一種接待過往官員投宿的職責,而傳遞政府公文和書信的機構,另有名目,總稱為「遞」,又分「急腳遞」、「馬遞」和「步遞」數種。

負責送信的遞有「遞夫」,又稱為鋪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廂兵充任,是傳遞文書的主要人員。郵置人員由民改為兵,這是從北宋初年時趙大所制定的規矩,因為「前代置郵,皆役民為之」,給百姓增加很大負擔。

趙大登基之後「即革此弊」,開始「以軍卒代百姓為遞夫」,其後更設置專門的驛卒,以此來減輕百姓負擔。

但是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就有把好經念歪的本事。

鋪兵「晝夜往來,備極勞苦」,按規定他們應該由朝廷按月撥給的糧餉,然而官吏們層層克扣下來,卻常常使得這些鋪兵們處在衣食無著的境地。有的「盤纏缺乏,多饑凍僵殍」,有的「衣食不給」,「率被笞捶」。

為了活命,這些鋪兵和鋪夫,只得嘯聚山林,落草為寇。而為了防止鋪兵逃跑,大宋朝廷則是大手一揮,玩起了老套路——把這些鋪兵們當成囚犯一樣刺面,刺臂。

然後這些鋪兵們就越發的不願意當這個兵。

惡性循環之下,大宋的驛站系統基本上也廢的差不多了。

至于行政區劃的問題,則是更加的操蛋。

大宋的行政區劃是路,大概相當于明朝時期的省,略似于唐代的「道」。

但是,大宋朝廷雖然號稱有26路,然而實際上在靖康元年之前卻只有二十四路,到現在靖康三年年末,大宋的實際控制地盤已經遠遠超過了二十六路,如果再把甘肅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按照路的規模拆分一下,估計大宋的「路」最少也得三十多個。

而路的編制下面還要設府、州及帶縣的軍、監,府、州、軍、監下設縣及不帶縣的軍、監,地方行政區劃實行路、府(州、軍、監)、縣(軍、監)三級制。

然而就是在如此復雜混亂且極度臃腫的行政結構下,又催生出了撲買制這麼個小朝廷制度,令趙桓這個穿越者都感到腦袋瓜子嗡嗡的。

而且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又很難解決——如果真的很容易就能解決,趙桓在當初滅掉西夏之後就應該開始著手解決了,又何至于拖到靖康三年年末?

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在表面上來看,驛站的問題是驛站的問題,軍隊的問題是軍隊的問題,行政區劃的問題也跟驛站和軍隊不挨邊。

然而實際上,除了驛站之外,剩下的行政架構問題以及軍隊的問題,可謂是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行政區劃如果改制,不光路及下設的官僚機構要改制,就連駐軍和驛站肯定也要跟著改。軍隊要改制,行政區劃和驛站同樣也得跟著改。就連積弊百十年的驛站要改也絕不是那麼好改的。

或許趙家皇帝們原本就是打算通過這種方式來分攤地方官員和將領的權柄,讓朝堂和軍隊互相制約也層層制約,從而達到任何人都無法對皇權構成威脅的目的。

但是隨著大宋的政治局面越來越復雜,官僚系統越來越臃腫,軍隊越來越完犢子,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就開始慢慢顯現了出來。

國庫的大半收入都在放在維持這套系統的運轉上,就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別以為穿越者就能輕易的改變這些問題——穿越者就好牛逼的?

哪怕這個穿越者是皇帝,也有當皇帝的經驗,面對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一樣會麻爪。

那些穿越後當了皇帝之後以為自己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大把後世的經驗直接拿來用的,不先把自己玩死就不錯了——王莽同志了解一下?

除了王莽同志,大明還有朱厚照和朱由校這兩個倒霉蛋,那可是活生生擺在眼前的例子。

所以,趙桓才會在穿越之初僅僅只是不疼不癢的提出來幾條能懟金兵的法子,而且對此並不是很上心,甚至有些坐視完顏宗望兵圍汴京的意思在里面。

因為只有等完顏宗望真的兵圍汴京了,趙桓才能借機握住軍權和皇城司。而軍權和皇城司,才是一個皇帝安身立命的根本之年在。

也別說趙桓心黑。

心不黑也當不了皇帝。

而現在擺在趙桓眼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該從哪里入手?

驛站暫時不需要考慮。因為驛站本身的性質就已經決定了無論趙桓怎麼改怎麼弄,暫時都不會對大宋的穩定產生影響。

那麼究竟是先從行政架構入手?還是先從軍隊入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