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驚動裘南事

作者︰剎時紅瘦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一年阿辛從福建送來的海味,仍然是先一起送到了太傅府,再由明皎親自「護送」著把給湘王府的一份交給芳期,來的那天臨安城中竟飄落下雪絮,明皎在游廊上行走時衣上沾上些霜花,芳期瞧著了,雖大屋里已經通了暖牆地熱,可正因屋里屋外冷熱差異太大,她就擔心那霜雪消融浸濕衣料,使得絲綿帶上潮意反而會更添寒氣,這樣冷的天,明皎乘車回太傅邸時可得受苦了。

就連忙讓明皎除下外衣,又交待把她新做的一件裘衣找出來烘暖,備著讓明皎直接穿走。

明皎倒是解下外衣,卻喊住了正要去忙乎的八月,說︰「不用這樣麻煩,我這件是二嫂從福建讓人送來的紙被,最隔潮冷的,倒是比裘衣更加實用,慢說只沾上這輕薄的雪花,哪怕淋著了凍雨,只要雨勢不急猛,用干躁的綿巾及時將衣上的水漬吸拭,濕氣就浸不到底下的絲綿里。」

「這就是紙被?」

芳期倒是听說過紙被,也曉得雖然名稱為「被」,取的不過寬大的意思而已,還是衣的形制,又和現下不少百姓穿的紙衣不同,紙衣是指襖子里的夾絮以紙充當,當然遠不如絲綿保暖,可紙被指的是外衣的面料,是用楮樹特制的紙料,看著雖與普通衣料一樣,但不透風不透濕,內里再充以絲綿,倒是比以綢面制成的衣料更加保暖。

「二嫂給阿期也捎來一件,這衣裳不管是出門還是家居,冬季時都十分便宜。」

芳期也是來了興趣,看明皎月兌了外衣,她便拿過來自己穿上身,還特意去外頭站了一會兒,再進來時,喜上眉梢︰「果然比裘衣還暖和,雖是素面,不能繡紋樣,倒更雅致些,這衣裳據說除了楮樹之外,必得添加福建地境生長的多種材質才能制成,所以我從前雖然也听過紙被,還有一件,或許是匠制有別吧,當時只覺價格雖與裘衣相當,穿上身還不如裘衣。」

「行了,我听懂阿期的言外之意了,放心吧,不獨你有,你家湘王殿下也有一件的,要說起來,我們現有的這紙被,還是為二哥改良的呢,從前的雖也好,但確然不比裘衣更保暖,是因為福建的冬季比臨安要短,也不比臨安更冷,只不過福建風大,氣候更加潮濕,紙被才比裘衣更適用。

我也是因為阿辛的家書,才曉得二哥結識了個從弗林國來的……應當也能稱為術士吧,他提供了一種藥水,總之二哥跟那弗林國的術士一番探討後,在工藝上作了改進,讓紙被更比裘衣御寒了,但可惜得很,要制成這樣的紙被,必需弗林國的某種礦物兼植草混合制成的藥水,渡海入衛,價格極為昂貴,不能讓普通百姓受惠了。」

芳期也嘆了聲氣。

跟明皎閑聊著︰「我過去真是不知道人間疾苦,真要比,竟還不敵嬋兒,不瞞阿皎,我還一直以為紙被、紙衣無甚區別,從前就想,紙衣雖說不如裘衣,但也很算能御寒了,那樣多的百姓既然都有紙衣御寒,總不至于覺得受苦。

倒是嬋兒,她沒著過紙被,听一個良雇說起許多百姓冬季都著紙衣,她心生好奇,就使人買了件紙衣,結果穿上身,當天就冷得坐都坐不穩了,一問那良雇,就听說不少貧家的孩子正因為沒有裘衣御寒,家中也買不起那麼多的柴炭供暖,受了風寒,就這樣不治夭折了,嬋兒就問我,為何裘衣百姓不能穿著,只能穿紙衣,我也被問倒了,怎麼都想不到法子讓這些御寒的衣物更加便價。」

明皎也同樣沒有辦法。

芳期又忍不住跟她說了裘南事杖殺良雇,但那良雇的父母卻選擇了漠視殺子之仇一事。

「也許很多的人都會指責枉死者的父母懦弱麻木,我起初也為他們的態度深覺齒冷,後來想想,畢竟裘南事才是行凶的人,死者的父母也是受害人,我又怎知他們喪子之後悲痛與否?他們當年不敢與貴族官員對抗,應當也會自責愧疚,正因如此,他們干脆才表現得麻木不仁,因為覺得無顏再說那些悲憤的話。」

明皎沉默了一陣,嘆道︰「但凡家境不那樣捉襟見肘,當父母的都不至于讓孩子孤伶伶的去高門貴族門第為奴,縱然不是賣身,還有個良籍的身份,卻都曉得萬一孩子受到了主家的打罵,他們必定維護不住。

臨安雖是富庶之地,因為權貴雲集,臨安的百姓們看似更易求獲生計,只確然就連臨安城,仍然有極多的貧戶,他們沒有更多的辦法賺足錢糧使生活無憂,就像這一家子,一個孩子遭遇不幸,他們還有其余的孩子需要他們養活,上頭更有年邁的父母也需要他們供養,他們實在豁不出性命來與權貴爭公道,生計成了重擔,多少人的脊梁不會被這重擔壓彎壓折?」

明皎思索了一陣,又道︰「不過好在太祖建朝以來,嚴禁買良為奴,又制定律法規定主家毆殺良雇為觸律,雖說主家若為貴族官員,多半能夠借口錯殺逃月兌死罪,但也會因此丟官去職,葬送仕途。有這條律令在上,貴族官員絕大多數都是不敢觸律的,因此良雇被主家毆殺之事雖偶有發生,卻並不算多。」

相較而言,的確要比歷朝歷代情形好上太多了。

芳期不懂就問︰「這樣說,若能證實家主故殺良雇,行凶者原本也當被處死?」

「不會這般容易。」明皎道︰「就像這裘南事,甚至連他誤殺良雇一事,若非是你家晏大王存心察實就連御史言官都未听聞風聲先行舉劾,事情隔了這些年,證鑿早就湮滅難獲了,便是現在死者的親屬向官衙舉告,裘南事反而還能指控他污告陷謗。

不過這裘南事也夠張狂了,當年還能直接告之死者的親屬死者就是被他責打‘失手’致死的,若是換個更謹慎的人,哪怕因為暴怒殺人,往往也會以‘急病’的說法向死者親屬交待,哪怕擔心親屬索要尸身察驗,多半也會另尋個替罪羊。」

芳期緘默了。

她心里很清楚,裘南事做為沈炯明的姻親,當犯下這種毆殺良雇的惡行時,背後的倚仗可不僅是沈炯明,甚至並非司馬權,那個時候,沈炯明可還是晏遲的黨羽,裘南事行凶且全然不懼律法究罪的根本,實則是因湘王府這座靠山倚仗,固然,晏遲沒有縱容黨徒行凶的主觀意向,裘南事是因泄憤才行惡,湘王府在此件事案中不能稱為助紂為虐,但芳期仍然因此不無自責。

這也許才是她為這件事案耿耿于懷的真正原因。

「阿辛與二哥去了福建,阿霓現長在襄陽,也只有我與阿期還能時常小聚了,我琢磨著,等這一場雨雪過去,塔南苑的梅花開成片,挑上個晴天,咱們兩個再邀上小閔一同去散散心。」明皎見芳期郁郁不樂,岔開了話題。

芳期勉強笑道︰「甚好,就只有咱們幾個,小閔也不算去赴宴飲樂。」

關于汴王的生死,徐太傅等雖心中有數卻畢竟不能明言直宣,明皎提出約上閔妃,多少也料到閔妃的「居喪」只是瞞人耳目,心里不至于真懷悲痛,小閔雖說不是熱衷歡鬧的人,可再是喜靜, 偶爾也需要和知己好友說笑消閑的,塔南苑因在淨慈寺左近,這就為「居喪」之人提供了個去寺廟禮佛禱祝後順路「休憩」的由頭,且塔南苑雖為商賈營造的一所賃苑,冬季時也確為賞梅的一個好去處,這商賈還與帽子陳是姻親,無論是明皎抑或芳期出面賃租都極便利,完全不愁那一日會有閑雜所擾,側目誹議閔妃有違居喪之禮。

雨雪卻也沒有不斷不休。

也就是十日之後,塔南苑的一日游就成行了,三人都如約而至,就見一個婦人迎出。

婦人自稱姓郭,是奉夫主之令親自來布置游苑,侍奉湘王妃等在此小聚的,見禮後卻沒急著告退,頗有些躊躇的模樣,後終是下定決心,開口道︰「民婦听聞一件事,關及王妃,雖說不算得大事不應擾了王妃今日的游興,不過難免擔心……」

芳期知道這郭氏其實是塔南苑的東家之婦,並非商家的僕婦,那麼她今日要說的事就肯定是出自這游苑的東家甚至還可能是帽子陳的授意了,不算大事應當也不算小事,便笑道︰「娘子不需顧慮,直言便是。」

郭氏自己卻沒先說話,而是讓她身邊的一個僕婦開口。

「賤僕的小姨母,乃是宣樂街裘宅的良雇,是她听聞的一件事,講那裘大官人不知怎的就听說了王妃去過周家,為周家小兒曾被裘大官人責打不治一事打算說服周家夫婦兩個向官衙狀舉,裘大官人就急了,把周家夫婦喊來,硬是要脅他們反告王妃收買他們企圖謗陷裘大官人。

那夫婦二人倒也不敢答應,哭哭啼啼地喊著饒命,強調著絕不敢胡言亂語,裘大官人本還要不依不饒,還是那裘七郎勸住了裘大官人,說事隔已久,周家夫婦既不敢再出面舉告,湘王殿下必不敢拿這件難有確鑿的事作文章,否則恐怕已經先一步煽動了輿情,若是裘大官人自亂陣腳,再因舊事去脅迫良戶,才是自授了把柄予政敵。」

這僕婦一番話,說得其實十分有條理,可芳期只听到這,竟覺處處都透著詭譎怪異,不由先問這僕婦能夠解釋的怪異之處︰「令姨母可是極受裘家人看重?」

「這哪能夠?賤僕的小姨母雖說與裘家簽訂的是長雇,如今也經管著內宅采辦房的差使,時常也能見著那裘家主母的面,終歸也不是在主家身邊服侍的人,不過當年周家小兒被杖責致死一事,因著裘大官人一時震怒下沒顧上隱瞞,反而為了讓家中的下人領教厲害,尤其是讓長隨小廝在場目睹了那場重罰,所以賤僕的小姨母也听說了這件事,後來被裘大官人親口喝令不得聲張……這件事賤僕的小姨母也只能守口如瓶。」

郭氏見這僕婦忽然「糊涂」了,才出聲提醒︰「王妃詫異的是,你小姨母既然不是裘家主母信重的心月復,那裘大官人要脅周家夫婦的事,她怎麼就能听聞了?」

僕婦/方才恍然大悟,抬手拍著額頭,再說了一番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