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其實已得人心

作者︰剎時紅瘦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祁誠就忍住了質疑的話。

他突然想到許久之前,晏王確然當著天子面前直言疑慮,提醒天子興國公雖為國戚,與天子有親緣,按理不會犯下惡逆之罪,可倘若放縱沈炯明、金敏等一直煽動蠱惑,說不定會犯「糊涂」,當時天子如何說?要若興國公確然犯下惡逆之罪,雖為親長,罪不應赦。

通敵,謀弒太後,這就是惡逆之罪。

雖則當時天子的口吻,更像是篤信興國公勢必不會如此糊涂,然今日的罪鑿,已經足夠證實興國公還真是如此糊涂。

哪怕天子仍有赦免姑息的意思,但令旨為大丞相龔佑所擬,還是由他親自呈往福寧殿,完全能夠杜絕湘王殿下自作主張,那麼此時又何必質疑呢?

勤政殿的這場朝會還沒有宣告結束。

只是沈炯明、金敏等涉案者均已被押入死獄,尚有些黨徒,雖說在眾人看來無疑會受牽連,可畢竟沒有諾書等等證鑿,更沒有在行凶現場被當場逮獲的女兒,按一般陳例,他們只是政治上的黨從,卻並非罪案上的同謀,暫時還無法把他們論罪處刑,因此尚且還顫顫兢兢的留在勤政殿等消息。

晏遲根本就沒有往福寧殿去,避嫌避得相當徹底。

而大殿上漸有議論,芳期也就側耳傾听著理辯開始前,陳皇後沒說完的半截話。

她越是听,越是鎖緊了眉頭。

又說祁誠,捧著大丞相的草擬,一路往福寧殿行去,這個時候羿栩今日的「修練」已經暫告一段落,為防再走神,影響了功法,果然趁著失聰時召見祁誠,他雖然暫時听不見人言,不過又不是天生的聾子,尚能開口說話,只既然決定「兩耳不聞朝堂事」,又務必「兩眼不看朝堂書」,根本沒打算接過草擬核對,只讓潘吉把草擬交給了清簫,先道︰「無端察斷事案,自來清楚明白,相信沈炯明、金敏等等罪逆已經百口難辯了。」

這不是一句問話,卻不妨礙祁誠把勤政殿的理辯羅里羅嗦說個完整。

祁誠也自然會強調,湘王不僅僅審斷沈炯明等有罪,意見是興國公也「當誅」。

他不知道天子失聰,君臣之間隔得如此近,他當然相信天子已經听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羿栩卻只看清簫的示意,仍按照準備好的腳本演讀︰「既然罪證確鑿,小穆便將草擬讀來我听一听吧。」

清簫一字一字的讀得異常清楚。

「準奏。」

羿栩十分的簡潔的給出了決斷,緊跟著又裝模作樣的捏了捏眉頭︰「因福寧閣事案,朕頗為煩心一時,險些致使前功盡棄,現這一事案總算有了個結果,如此才能恢復心無旁騖繼續修練功法,朝堂之事,仍然暫由無端理斷,小穆及直益可得助佐無端徹底平息疑亂,若非用兵的大事,直益不必再來稟奏,朕之調養,尚需短則半載長則一載的時歲,朕篤信無端及諸卿能夠各司其職,精誠協作。」

祁誠還能質疑麼?

他親耳所聞天子對于興國公的當誅只有「準奏」二字,親眼目睹龔大丞相親筆所擬的旨令被蓋上璽印,哪怕天子至始至終未提起「興國公」三字,但後頭頗為傷神的嘆息,足夠讓祁誠聯想到天子是如何痛下決心「壯士斷腕」,且真要從情理的層面說——興國公身為國舅竟干出了里通外敵謀刺太後的惡逆大罪,是他先不顧血緣親情,更違背了君臣之義,也全然夠得上「當誅」的罪罰!

聖旨被捧回了勤政殿。

朝會終于宣告結束。

徐太傅和覃太師兩個老臣當出麗正門,心照不宣的上了同一輛馬車。

「真沒想到,官家竟然能夠據法公判此案。」徐太傅心底的疑惑儼然並沒有徹底打消,因為他著實不信任當今天子能以國法為重,更別說晏遲今日還坦誠了他對東平公一案的抱怨,將這起只有口供完全沒有證鑿的案件指認為冤謗,東平公的耿耿忠心大白于朝堂,那麼無論是先帝抑或是今上都當承擔過錯,不曾翻案卻勝于翻案,因為經此朝會之後,大衛的國史上不能避免添新一筆——

「東平公雖對謀逆之罪供認不諱,然君上經湘王辯釋後悔悟,以為東平公獲罪乃源于先君之猜忌,東平公雖蒙冤,但一心為固社稷之穩,國祚之安,為免先君遭受臣民質疑,而使敵國趁虛而攻,慷慨赴死,君上既悔,方疑司馬權、沈炯明等謗害東平公者,乃叵測之徒,故察實其通敵叛國大罪。」

這一件曾經震驚朝野的大案,判罪時為一個君王的令旨,翻案時同樣沒有證鑿,可謂大衛建國以來的第一疑案,就連史筆都無法清晰注明,只能引用「辯稱」「以為」等模糊的疑筆。

滑稽否?荒唐否?

徐太傅深深認為當今天子不像一個甘願領受誹責的人。

「湘王的手段,太傅公難道還看不清?」覃太師露出了老狐狸的笑容,模著他的一把美須︰「罪證確鑿,固然能把司馬權等置之死地,但官家可不是審理的人,官家只看結果判罪,這過程嘛,就全看湘王如何操作了,橫豎湘王今日,又未用謗害趙公之名將一應罪徒判處,不過是承認了他絕對不信東平公謀逆而已,至于他曾經向官家坦誠過他的心聲,這一听就不確實。」

但這不重要。

「太師公以為,官家已經放棄了制衡湘王之勢?」

「司馬權獲罪,但司馬一門不是還有個子弟置身事外麼?」

徐太傅恍然大悟︰「司馬修!」

「司馬修早便不知去向,他當然不可能參與這一件罪案,且官家從來對司馬修的器重就遠遠重于司馬權、司馬儀等,這個時候,湘王無論于朝堂,抑或是軍中,威望已經奠定,且又察實了司馬權的罪行,官家若再枉法包庇,試問何以讓文武百官信服?是以在這樣的情勢下,為了保住君主的賢德之名,不再受到更多的誹議,官家只好鐵面無私,待得日後,調養好龍體,順理成章再掌朝政,只需要召回未被此案誅連的司馬修予以重用,兼之鎮江侯以及梁國公的力佐,又何愁不能重新制衡呢?」

徐太傅眼看著覃太師雲淡風清的神色,眉頭蹙了起來︰「官家遲早都會知道湘王公然于今日朝會之上,為東平公打抱不平之事,難道湘王就不擔憂官家到時會將他論罪?」

「很多的事,最終都是因為時過境遷而不了了之。」覃太師呵呵一笑︰「湘王可不會置任何人謗害東平公之罪,打抱不平的話,今日不過是他坦誠的心跡,且東平公究竟有無謀逆,你我都是心知肚明,試問就算官家日後要用這事將湘王定罪,難道朝堂之上還沒有反對之聲?太傅公,司馬權等獲罪,證實遼國早便違背了和議的盟約,湘王接下來一定會以雷霆萬鈞的手段革清官弊,鞏固軍制,做好與遼國開戰的準備。

到那個時候,就算官家龍體康復,可大戰在即,多少軍政大事都離不開湘王運籌帷幄,又是否還會因為一樁陳年舊案,再掀朝堂爭議呢?既不理問,便等如默認,那就再也無法追究了。」

徐太傅不由點了點頭,長嘆一聲︰「于東平公一案,你我雖不曾無中生有,但著實也未能勸諫先帝冤殺賢良的過責,雖明知東平公認罪的原因……袖手看趙氏一門就這樣亡于為君者的猜忌和私憤,我這心中,自責甚重,湘王的性情雖果狠,倒不失愛憎分明情義中人,只可惜,湘王畢竟不是宗室。」

覃太師挑起了眉頭︰「老兄弟,你這話可過了。」

這話是真過了,言下之意湘王若是羿姓宗室,徐太傅甚至有佐其登位的念頭。

「非常之勢,行非常之事,我在想我們與東平公是否都太迂腐了,當年東平公未必不知先帝……實無力挽狂瀾之大能。」

「誰又能擔保誰一定有力挽傾頹的能力呢?」覃太師連連搖頭︰「我看湘王今日既當眾說出那樣一番話,他必不會放過沈炯明、金敏手下那些曾經謗害過東平公的黨徒,當會趁勝追擊,察究這些人貪樁枉法的罪行,臨安城中不會太平了,刑場之上恐怕連連有人頭落地。」

「只要罪證確鑿,那處刑便為律法所容。」這一點,徐太傅倒極其堅決,不過他仍然有嘆息︰「也確然是這些年間,兩代君王為固皇權,又兼屢生奪儲闔牆之亂,各大派系你爭我奪,導致了官弊的腐敗更勝歷代,若不用重刑,無法革清謬患。」

得要殺人才能撥亂反正,而那些曾經謗害東平公的人,他們又的確該死。

因為這些人,無一不是為了私己的利益而奉承君主,才會無中生有謗害忠良,先有東平公,再有襄陽公,東平公是不幸的,而襄陽公是幸運的,徐太傅這時也已經知道了襄陽公之所以「幸運」,分明就是耐于晏遲的謀劃,無論是先帝還是今上,當初可都打算讓襄陽公步東平公的後輒。

沒有辦法追究君主的罪錯,那麼將那些進讒言謗忠良,險些將大衛社稷拖入萬劫不復之地的官員明正典刑以儆效尤有問題麼?

一點沒有問題。

覃太師見徐太傅不再有疑慮,更加愜意的模著他的一把美須。

然而徐太傅忽又想到了一件事︰「太師公跟我說句實話,先汴王,究竟還在人世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