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作者︰香蕉和西瓜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我是四零年生人,那時候雖然動蕩,但家里靠著一點存糧,每年再增加一些收成,總不至于餓死人,隨著我年紀越大,成為家里可以依靠的勞動力,日子也越過越好,不僅種了作物,養的雞崽也從兩只變成了二十只。」

老頭姓易,容易的易,可從他臉上看不出絲毫生活的容易之處,好在他還健健康康的活著,有幸享受當下這幸福的日子。

當然,此處的幸福並非指金錢和名利,而是指吃不完的窩頭,喝不完的小米粥。

對經歷過大饑荒的人來說,這就是幸福,對于幸福的樸實定義,已經刻入他們的骨髓,正如他們吃飯一定會分毫不剩,吃面連湯都要喝淨。

「三年大饑荒,餓死的人數不勝數,砸門三江市還算幸運,有人餓得實在受不了,便跳進老虎江模魚,雖有一定危險,卻有不少人因此得救。」

說到這時,易老頭心懷感激︰「這得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但自然饋贈並非取之不竭,無序絕滅性的抓捕,使得江里的魚類在第一個年頭便已匱乏,我們又面臨吃飯的問題。」

「最終,我們將目標朝向了晉陰山,這塊父輩就從未涉足的大山,一定有吃的。」

三江市的村民,打算進入晉陰山尋找食物,這也是迫不得已之舉。

彼時的晉陰山脈,是很危險的的,夜里時常會傳出猛獸咆哮的聲音,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知曉那聲音是什麼動物發出,可熟練的老獵人知道,那是能要人命的灰熊。

三江市從未有山內猛獸傷人的事發生,人和獸仿佛都依照一個特定的規則,以地域為界,互不干擾。

實際上,並非沒有此類事情發生,畜生畢竟是畜生,通靈性的只是少數,曾有老獵人迷失在晉陰山,再也未曾出來過。

只不過這些人喪生虎口的場面,沒有人目擊罷了。

「那是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的遷移,我們第一波人,一共三十二個壯漢,兩條成年大黃狗,十六條槍,百余發子彈,為了生存,向晉陰山進發。」

「我們請了兩個老獵人帶隊,他們祖祖輩輩以打獵為生,曾經深入過晉陰山,如果尋找食物不成,至少老獵人能帶著我們出山。」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狩獵經驗。」

從易老頭的話中可以听出,那時候三江市老百姓的心理狀況。

不進山,必死無疑。

進山,靠十六條槍與猛獸搏斗,還能有所收獲。

因為山外的資源已經匱乏,再無肥美的大魚,連小螃蟹都被抓的干干淨淨,田埂上,草地上的草根被挖掘過度,導致匱乏,連牛羊都難以成活。

有村民听說一種黑色的土壤,與水混合揉搓後,到鍋里烤制成大餅,能夠食用,村民們嘗試,的確如此,這種大餅能夠頂餓。

可泥土做的餅,根本無法消化,吃進胃里便阻塞,雖有飽月復感,卻是臨近鬼門關的最後片刻享受。

這種餅被樸實的村民們冠以「觀音」之名,實際上,在美好的外表下,卻像是羅剎般取人性命。

「那時候,我們三十二個人的想法,和每一位進山的獵人都不相同。」

「我們希望踫見從未見過的,巨型的豺狼猛獸,因為它們的尸身,對我們來說是救命的食物,盡管很可能會有傷亡,可至少能保全我們的家人。」

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為了家人,甘願犧牲自己,做第一批深入晉陰山的壯士,將生死置之腦後。

這是人類的偉大品質。

動物的本能可能會讓它們保護幼崽,但沒有任何動物能像人類這般,有組織地統一赴死。

這是對于生命的叩問,對于人生意義的答復。

「為什麼不種糧食呢,放著良田萬頃,坐吃山空?」有年輕人並不理解,問道。

旋即年輕人招來一頓白眼。

「不會說話少說話。」

「種你妹,你知道什麼是三年大饑荒嗎?干旱連年,顆粒無收。」

「三年,整整三年,種子都吃了,哪還有播種的可能,就算有,在幼苗期間就被燒死。」

「年輕人,好好听著吧,這些事能夠指導你的人生。」

年輕人不再說話,但腦海里大致也有了一個景象。

在那副畫面中,處處是因為饑餓而倒地的人,新生的嬰兒並不可愛,骨瘦如柴,因為母親沒有女乃。

大地只有土壤,老虎江的水都被喝了許多。

易老頭繼續講︰「我們每個人都抱著死的決心。」

「因為讀過幾年私塾,是隊伍里最有文化那個,大家讓我給隊伍起個名稱。」

「我記得曾背過一首詩,如是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小隊因此便叫朱門,我們進山是尋酒肉,為的是告慰江低已經發黃的骨頭。」

「但我沒想到,三十二個人,兩條大黃狗,最終只有我一個人活著從山里出來。」

「我更想不到的是,從山里出來以後,見到的是妻子的墳冢,兒子也已經當了爺爺。」

「我在山里,整整困了四十年。」

「我進山那年,1940年,二十三歲,出來時1980年。」

易老頭的話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家對朱門小隊盡喪晉陰山的事倒還相信,稍微年長的人曾听父輩談起過,可那年頭進入晉陰山求生的人,遠不止易老頭這樣一波,有去無回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喪生于荒山,實在太過正常。

可對于易老頭被困山內四十年一事,大家並不相信。

怎麼可能一個人在晉陰山待了四十年?若是迷路,後續不斷有隊伍進山,易老頭本就在山中,只要找到了大部隊,自然能從山里月兌困。

只有一個理由能夠解釋︰易老頭自願待在晉陰山。

「易老頭,莫非你在晉陰山蓋了房子,重新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生活?」

「那山外的老婆孩子怎麼辦?」

「倒也能理解,山里資源充沛,至少不會挨餓,也不會因爭奪食物而喪命,要換我,我也在山里組建第二個家庭。」

「別瞎說,要是忍心拋下老婆孩子,老易還冒險進入晉陰山做什麼?」

老易進山時是23歲,按照那個年代的慣例,老易肯定有老婆孩子,正是夫婦倆相濡以沫,好好打拼的年代。

「老易,現在如何了?你從山里出來也有十年,年紀也到了七十三歲,有兩個子孫照顧,應該還算幸福吧。」

「哎不容易,苦日子總算是到頭了。」

大家粗略一算,老易現在至少有兩個後代,一個是山外的兒子,一個是山內的血脈,不知是兒子還是女兒。

「在山里的是女兒還是兒子?今年多大了?」

「時隔四十年才折返,你兒子會不會不認你?」

老易走的時候,兒子才幾歲,回來的時候,兒子已經四十多歲,當上了爺爺。

一個毫無任何印象的老人,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宣稱是自己老爸,這事換誰都不好接受。

不僅如此,兒子心中很可能還會有怨恨,親媽的葬禮,自己結婚的重要時刻,當爹的時刻,都沒有父親個角色的參與,當適應了一切之後,父親一詞竟又重新出現在了腦海中。

這種父親,一定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縱使他有再多的難言之隱,也很難爭取原諒,因為有些過錯一旦發生,就再難彌補。

「你們誤會了,我在晉陰山並未組建家庭,只是睡了一覺,醒來時,隊友們不知所蹤,走出晉陰山,外界已經過去四十年。」

「回到家中,老婆只有一座墳冢,兒子與我年齡一致,所以,這一聲兒,我叫不出來。」

老易仿佛在述說一件平常事,他的語氣真實地讓人難以懷疑。

可這種言論當真驚世駭俗。

一覺四十年,還保留了青春年華,這不是發生在現實中的事,已經牽扯到電視劇情節了。

甚至連電視劇都不可能這麼拍啊。

「易老頭,你這話我們怎麼相信啊。」

「這麼可能發生這種事,你是老糊涂了吧?」

「山里一覺,山外四十年,你不是去了晉陰山,你是去了玉皇大帝的天庭吧,這樣才會導致時間流速不一致。」

「不止是大家不相信,我也不相信。」

「是個正常人,都不會相信吧。」

易老頭對這樣的反應早已有所預料,只是道︰「既然你們不信,那我也就沒有往下講的必要了。」

老易要是再年輕點,心中肯定得憋屈死,這件奇事,簡直是當代版的桃花源記,眼楮一閉一睜,四十年光陰轉瞬即逝。

老易也當了回紅塵中的神仙,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但這件事缺乏見證者,沒有人能為他作證,同行的人皆盡死去,他又未曾和兒子相認,至今孤零零地生活著。

「老易,不是我們不相信,而是你的話漏洞百出。」

「一覺40年,你的真實年齡雖然有73歲,可生理年齡應該減去40,處在33歲。」

「他說得對,你應該是個中年男人相貌。」

老易點頭︰「我剛從山里出來時,的確是你們說的那樣,可這短短十年間,我以驚人的速度蒼老。」

「像是光陰發現了我這條漏網之魚,收回了他在我身上缺失的權力。」說著,老易拿出了幾張照片。

照片拍攝得很講究,有人有山水,從背景可以看到普華寺,老虎江。

照片中的老易,的確很年輕帥氣,像個俊俏的小白臉。

再看照片的拍攝時間.

拍攝于九年前。

「這是唯一的證據。」

周陽從人群中結果照片,將其和現在的老易對照,震驚地說不出話。

很難相信,老易這九年時間變化了這麼多,從一個意氣風發的中年,變成了這麼一個遲暮老者。

「老易,這真是9年前的照片?9年而已,你老了這麼多?」

「歲月是把殺豬刀!」

「9年前,也就是你64歲時,還能長這麼俊俏?這說不通!」

「我開始有點信了,除了這樣,無從解釋!」

「晉陰山里,不會真有什麼貓膩吧?」

「老易,請你繼續講下去,當年,你在山里究竟遇見了什麼,為什麼一覺損失四十年光陰?」

「會不會,你真的睡了四十年?」

面對大家再次升起的疑惑,老易繼續講道︰「這得從我撿到的一件東西說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