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拂袖而去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此時的江南學院,或許是杭州城中,最為清靜之處了。

有了方國安的那次挾持事件,熊汝霖派了府衛日夜巡邏。

而長林衛也開始布設暗樁。

而朱以海登基之後,以正經的建興朝皇帝自居,又怎能去騷擾、為難正在為國爭戰的吳王家人呢?

況且,江南學院師生近萬人,牽扯到多少人家?

當然,最關鍵的是,從朱以海登基前,熊、錢、張這最主要的三人,就已經為這事定了個調調——那就是不能給吳王揮師南來的借口。

也就是說,朱以海是被擁立登基,而非是謀反自立,這一點,很重要!

吳伯昌的小院里。

今日客人來得有點多。

「吳翁,不能再任由他們施虐了……打吳王收復杭州城,至今六年,百姓也沒象如今這般被屠戮、虐殺啊!」張煌言言詞懇切,可謂聲淚俱下,「懇請吳翁,令宋大人調動長林衛平亂!」

吳伯昌臉色平靜,搖搖頭道︰「玄著這是在為難老夫了……你應該知道,老夫無權調動長林衛,況且,長林衛並非軍隊,他們所擅長的不是戰場搏殺……再則,城中長林衛才多少人,杯水車薪哪!」

張煌言失望至極,他轉頭對宋安道︰「宋大人,王爺若在,絕對不會坐視生靈涂炭……!」

宋安不打斷道︰「我只听我家少爺的!」

張煌言再轉頭看向錢肅樂,可只看了一眼,張煌言就別轉了頭,因為,爭到吳伯昌面前來,正是張煌言與錢肅樂、張國維對此事起了爭執,雙方的意見幾乎是對立的。

錢肅樂執拗地以「欲大治必先大亂」的論調,認為眼前的局勢,就是大治前必須經歷的階段。

也就是說,這是他想看到的,甚至是追求的。

就論調其實出現在很多人身上,譬如朱媺娖、陳子龍,他們同樣認為,這樣的亂世需要終結,必須先清肅一批害群之馬。

而陳子龍在伏法前,也對吳爭講,「……王爺想要一個君不君、臣不臣、棄士人、扶布衣的世道,那就須改變讀書人的想法……確實,王爺也在這麼做了,可用的人不對,讓舊人教新人,事倍,功半矣!」

當然,陳子龍當時的想法未必是在為吳爭籌謀,更多的是被吳爭那句「……若讀書人敢反,孤便敢……殺絕」的狠話所迫。

他用的理由,還是吳爭一直在提倡的「不教而誅是為虐」,所以他就用這句吳爭的話,來堵吳爭的嘴,意思是,你想要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朝,那麼,首先要改變天下讀書人固有的理念,你不能說改就改,得給讀書人時間。

如果已經成年的讀書人改不了,那麼,你可以用少年人來更迭,而不要用象他這樣的人,再去教導學子,那樣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此時錢肅樂和陳子龍的論調是一樣的,也對,就是這兩人與朱媺娖合謀,才有了之前的政變。

張國維認可了錢肅樂的觀點,但他也有不同的看法,那就是時間點不對,張國維希望在北伐成功之後,再集中力量專心糾偏。

所以,張國維站在錢肅樂這邊,使得張煌言成了勢單力薄者。

張煌言可以容忍朝堂、官府亂,他也認為朝廷、官府需要換批新血了,可他無法容忍民間亂、百姓被虐殺。

于是,雙方各執己見,鬧到了吳伯昌面前。

然而吳伯昌的反應,讓張煌言失望了。

「我去面見吳王……!」張煌言憤然轉身,拋下這句話,走了。

看著張煌言的背影,吳伯昌輕喟道︰「這是個真君子……你們不讓他參與此事,是對的……既然不使他遭人謀害,亦可免他壞事!」

錢肅樂點點頭,「玄著還年輕……吳王身邊少不了他,日後,還得他去輔佐……這種腌之事和罪名,就讓我等……擔了吧!」

張國維听了苦笑,「我之前可是全然不知情……是被你半途拖下水的……!」

錢肅樂哂然道︰「強扭的瓜不甜……錢某無意拖汝張玉笥下水,汝盡可退出便是。」

張國維忙道︰「若無吳王,張某早已在白馬湖吞恨九泉……只要是對吳王有利、對國朝有利……張某雖死無憾!」

吳伯昌慢慢起身,朝錢肅樂和張國維鄭重一禮,「老夫代我兒,也代天下蒼生……謝過二位赤誠之心。」

「吳翁這可使不得。」錢肅樂和張國維連忙上前阻攔。

「不,你受得!」吳伯昌執拗地將禮行完,然後直起腰來,道,「此策雖顯齷齪,但如今是亂世……亂世,便須用重典……沒有天翻地覆的大亂,那些陰溝里的臭蟲不會自己現身……只是,苦了那些無辜的百姓了。」

錢肅樂見吳伯昌感傷,忙轉移話題道︰「此時宋大人切不可調動長林衛……長林衛一動,必使得周如璋警覺,同時,會禍延吳翁和吳王府。」

宋安低著頭不吭聲。

吳伯昌見了,忙訓斥道,「錢大人所言極是……汝不可血氣方剛,壞了大事!」

宋安這才應了聲,「是……老爺。」

錢肅樂不以為意,「吳翁,眼下恐怕還得添把火,逼周如璋狗急跳牆,只有他忙中出錯,做出更天怒人怨之舉,民眾才會醒悟,只有吳王才是天下明主!」

吳伯昌問道︰「錢大人欲何為?」

「如今周如璋權勢燻天,從權柄上,已經無法控制、逼迫到他了……如今能逼迫他的,唯有錢財方面,可以逼迫他亂中出錯……。」

「周家不是寧國府豪富之家嗎?」吳伯昌不解地問道。

「是豪富之家不假,但豪富之有開銷也大……吳王經營江南六、七年,將農稅變相轉嫁于商人頭上,已經令商人積怨,周家便是最好的例子,據說,周家已經連續四年虧空,怕是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了……再則,咱們都清楚,周如璋之前耗費巨資,雇佣各府無良之人,阻攔民眾正義的呼聲,他的銀子從何而來……定是來路不正,想必是與敵勾連,得到了敵人資助……而此時,他竟召集各府無良之徒,以朝廷的名義搜刮、劫掠所謂的捐頭稅……這種連窩邊草都不放過的惡劣行徑,顯然,周家財力已經撐不起如此大的消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