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騎兵對決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然而鰲拜很快發現自己想錯了,他面前這支火槍兵一如既往地連射,不需要裝填時間,幾乎是從不間斷地在輸出火力。

當然,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只是鰲拜一種錯覺罷了。

在圓形工事的沙石袋後,有著上、中、下三層火力,用替換、接替地方式延續著火力持續輸出罷了。

這一場騎兵沖鋒下來,三千清軍騎兵,活著回去的還不到三成,就一柱香的功夫,全交待在那了。

如果不是清軍分成多個方向進攻,恐怕連一成都不剩。

鰲拜這時才明白,雙方戰力不在一個級別上。

由此,他在先後折損了近五千人後,終于認清了形勢,改變了方法。

這方法其實也簡單,打不過,總躲得起吧?

一向強悍的鰲拜,也向現實低下了他「高傲」的頭顱。

繞過宋安構築的圓形工事,繼續向南挺進。

這方法很「懦弱」,但非常管用。

鰲拜等于無意識之中,將皮球一腳踢向了宋安腳下。

宋安痛苦了,他的任務是阻止鰲拜大軍南下,可才一天半時間啊,如果讓鰲拜大軍及時趕到滋陽,後果不堪設想。

在清軍主力繞行之後,宋安不得不率部主動出擊,分成左右兩路,從側面阻擊清軍。

這等于是被清軍達著鼻子走了。

也就正合了鰲拜的心意,鰲拜迅速下令,兩支各千人的騎兵迅速由兩側向中間穿插,然後與兩側被宋安阻擊的清軍,形成東南西北四面合圍之勢。

局勢異常危急,危急到三千火槍兵命懸一線的地步。

清軍火槍兵同樣可以肆無忌憚地向銳士營射擊,同樣可以用密集來抵銷精準的不足,等于將雙方火槍兵拖到了技戰術的同一水平線上。

而清騎以散兵線,四面八方向火槍兵發起沖鋒,沒有防御工事的火槍兵,心理承受力完全不一樣,而且,槍支依托工事和端在手上射擊更是完全不同。

隨著騎兵沖近,開始與火槍兵外圍接觸,火槍兵紛紛被屠戮,根本無力自保。

眼見全軍覆沒就在眼前。

這時,救星終于到了。

……。

錢翹恭來得確實遲了,至少遲了一天。

雖然宋安動身早于錢翹恭,且從徐州傳令給錢翹恭也要至少兩天時間。

但錢翹恭所率的,全是騎兵。

速度快,且離小汶河要比宋安近得多。

按理,風雷騎應該早一天就到了,也就是宋安在小汶河河面上瘋狂射殺清軍,接敵的那個時間。

錢翹恭為何晚到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但凡身藏利器者,總想著拿出來「顯擺顯擺」。

與清騎野戰,錢翹恭雖然不懼,但也知道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是靠短時間可以消彌的。

風雷騎組建才一年多,雖然其中有象黃駝子那樣從原槍騎營來的老兵,可人數佔比畢竟不多,而即將要面對的,那可是滿騎精銳,真正的真金白銀。

所以,錢翹恭絕不想「敝帚自珍」,得把小林騎帶上,怎麼著,那也是名副其實的戰場之王啊。

當然,錢翹恭是不會承認,小林騎身上所著的鐵甲,每一件都是從多爾袞傾盡心血的鐵甲重騎身上扒下來的,連戰士胯下的戰馬,也是多爾袞「送」的,不,準確地說,那場仗還真不是多爾袞指揮的,是藍拜那蠢貨指揮不力所致,如今這蠢貨在海州也被岳樂當成了儆猴的雞梟了首,想來在地下見到多爾袞,還得再被梟一次。

三千多風雷騎,加上八百小林騎,這陣容足夠強大了。

一旦與銳士營東、西呼應,其勢足以摧毀任何一支精銳。

可鰲拜確實有兩把刷子,有道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在風雷騎剛剛從龜山方向顯露痕跡之時,鰲拜就已經迅速調整了戰術。

按理說,在敵人有援軍騎兵到來時,鰲拜應該調騎兵去阻擊,然後盡快解決眼前戰場,再合兵解決援軍。

可鰲拜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戰術調整。

他令步軍中的弓弩手、火槍兵東移,向風雷騎來的方向,組成一道約六千人的「人牆」,其密集度堪稱這個時代之最。

弓弩手在前,火槍兵在後,二者之間幾乎是後背貼前胸的,且參差交叉。

很難想象,一個滿族將領,在幾年下來,已經掌握了火槍致勝的戰場秘訣,那就是以數量戰勝質量。

初期的火槍戰術,不可能講究精準,哪怕是後世,除了狙擊手之外,火力的輸出一樣講究密集,戰場上想以精準取勝,實在是強人所難,那得需要多大的成本去訓練一個神槍手啊?

就是鰲拜這個命令,著實讓錢翹恭吃了個小虧、宋安吃了個大虧。

錢翹恭心知自己來得晚了一天多,在風雷營斥侯稟報銳士營正在激戰、且形勢不妙時,他也急了。

這一急,既有的章法就亂了。

按理說,錢翹恭此時應該分兵兩路,從戰場的南、北兩邊,對戰場進行分割包圍,這事風雷騎完全能夠做到,此時戰場上雙方正在激戰,風雷騎的調動完全不受敵人阻止。

這樣一來,既能斷了清軍繼續南下增援滋陽的可能,同時,從銳士營背後向敵人的正面突擊,效果要遠比正面迎著正向自己而來的火槍、弓弩兵要好太多了。

可惜,錢翹恭當時下達的命令是,正面突擊。

這就和鰲拜的戰術正好相反,就象雙方換了陣營位置一樣,錢翹恭認為鰲拜必定是會派騎兵來迎戰的,那麼把騎兵吸引過來,宋安的壓力就輕了,銳士營對戰敵人火槍兵,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只要宋安解決了敵人步軍,那麼東西夾擊一旦形成,那就得輪到鰲拜勞神己部會不會全滅了。

話說起來很慢,可那時就一瞬間時間,需要作出的反應,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讓雙方將領細細斟酌之後,再作妥善決斷。

所以,一場戰斗的勝負,往往取決于指揮員臨機決斷。

而鰲拜此舉,或許是一時巧合,亦或許他是真領悟了熱兵器交戰的秘訣,反正也沒有人能從死人嘴里問出來答案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