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總攻(一)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魚台之戰,吳爭的準備是非常充足的。

正面硬撼清軍的軍隊,單就從江都方向抽調第一軍二萬五千人,就這場局部戰爭而言,吳爭就已經拿出了總軍力的三成。

也就是說,這場仗不能輸,一輸就動了大將軍府根基了。

那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大的後果就是,趨利避害之下,各地商人紛紛逃離沿海,而外商的商船會北向天津。

這種情況對以農牧為主的清廷而言,或許還不當回事,可對于大將軍府而言,就是一場浩劫。

吳爭這些年來一直在走鋼絲,其實任何時候,一場戰敗就可能成為壓垮這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利益面前,不會有多少人跟吳爭講大義、情義,不管是士人、商人,決定他們的依舊是利益,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打這場仗,吳爭是有恃無恐的,特別是沈致遠的突然回歸,讓吳爭更有了底氣。

兗州十萬敵軍,無端少了二萬,而自己這邊,平白多了二萬,此消彼漲嘛。

當然,這得益于與濟爾哈朗的私下交易,如果不是這場交易,很顯然,清廷不會坐視吳爭從容調大軍對兗州形成包圍之勢。

吳爭原本想,幾個方向打一打,將包圍圈緊一緊,然後逼降多爾博,再找個合適的時間,將多爾博象博洛一樣放回去,給濟爾哈朗添堵,不讓他在清廷朝堂「只手遮天」,一個分裂的清廷,是吳爭非常願意看到的。

可鰲拜突然率軍南下,引起了吳爭的警覺。

就打一個時間差? 不管濟爾哈朗是人是鬼? 先佔了滋陽再說,至于兗州全境? 那就打著看。

出于這個考慮? 吳爭撤消了之前殲敵為輔的命令,也就是說? 這仗已經改成一場正常情況下的破城戰。

陳勝率部強攻魚台,一場城外野戰下來? 雙方都掂量出了對方的能耐。

不得不說? 多爾袞給他兒子留下的軍隊,確實強悍。

陳勝為減少己部損失,派出一支偏師攻佔了魚台西介的寨里集,形成三面合圍? 已經使得魚台得手? 成了雙方心知肚明之勢。

這個時候,滋陽城中的剛林、祁充格慌了。

他們一邊向清廷急求援軍,一面派人去濟南府促鰲拜率大軍馳援。

可鰲拜援軍遠水難救近火啊,剛林、祁充格這時出了個昏招,他們在調一萬新軍增援之後? 再調出自己的嫡系旗兵增援魚台,這樣一來? 其實滋陽城中,兵力已經空虛到了極點。

剛林、祁充格原本是想? 傾盡全力守住魚台,拖延至鰲拜到來? 那麼就又可以撐幾日了? 然後清廷援軍到達? 滋陽之圍立解。

可他們無法預料到,清廷雖有增援之心,可內部的權力傾軋,遠非二人所能想象。

鰲拜所部,是這場戰爭中,清廷實際到達兗州的唯一援軍。

……。

十月十二,凌晨。

第一軍在連攻三日無功而返之後,陳勝得到三十六門大口徑曲射炮(類似後世黑心炮)後,在野戰直射炮的掩護下,將數十斤重的炮彈,如冰雹般地射入城中。

這種「粗暴」的方法,致使魚台南門並不堅固的粘土牆,坍塌了三分之一以上。

第一軍隨即攻城,南城清軍見勢不妙,開始大量向北潰退。

而北伐軍攻入城時發現,南門背後,尸骸遍地,皆被炸得殘缺不全。

南門得手,昭示著魚台的易手。

陳勝部署在西門方向的那支偏師,成了壓垮城內清軍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二日,午時,第一軍佔領魚台全城,開始追擊北逃清軍,掃蕩城內殘余。

……。

魚台之戰,意義重大。

這是一次正面對決,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

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清軍還是佔了地利的,畢竟是守方。

但就是如此,清軍僅僅守了三天就潰退了。

兩軍在此戰中的傷亡比,大約為一比二,我一敵二。

這很大程度上說明,敵我戰力優勢的天平,開始扭轉。

而陳勝以大口徑火炮「粗暴」轟炸城門背後的戰術手段,在戰後被諸衛將領認同,在之後紛紛向吳爭請求配備,由此江南軍工坊四座炮坊,一度全力生產單一火炮。

最後被吳爭強硬制止。

這倒不是吳爭不願攻城部隊減少傷亡,事實上,這方法太「粗暴」,但凡炮彈所到之處,皆一片狼籍。

爆炸傷的不僅是敵人,還有城中平民百姓,毀的不僅是城牆,還有民舍。

吳爭北伐想要的是收復失地,而不是接受一座需要在戰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破敗城池。

最要緊的是,一旦由此失去民心,被民眾恨上,那就得不償失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點在北伐軍將領身上得以極大的體現。

他們開始以小規模、局部來繞過吳爭的禁令,而吳爭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這是後話了。

……。

魚台竟只守了三天。

這讓剛林、祁充格不再是慌亂,而是跳腳了。

雖然得知鰲拜已經南下,可前鋒才至泰安州,到達滋陽至少還得兩天。

也就是說,滋陽城需要擋住敵軍至少三天以上的進攻,才能盼到鰲拜主力到來。

而之前派出滋陽城中守軍的錯誤決定,不僅沒有起到增援魚台的目的,反而因魚台潰散的軍隊,沖亂了隊伍建制,最關鍵的是,潰兵的言行和宣傳,直接導致士氣不振。

為保嫡系旗兵士氣,剛林、祁充格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在撤回嫡系旗兵之後,下令緊閉城門。

這等于將還沒入滋陽的上萬潰兵放棄了。

這個決定得不償失,不僅使得城外無法入城的清軍憤怒,更使得城內清軍士氣大降。

可剛林、祁充格此時分寸已亂,他們甚至在商議,是不是請多爾博復出議事,平定事態。

其實,人性基本上都差不多,在性命無虞的情況下,以利益為重,大義次之。

剛林、祁充格背棄多爾博,從了福臨,這其實在多爾袞生前已經有了征兆,多爾袞原本已經想對二人動手的,只是因自覺時日無多,為了給多爾博多留些可用之人,並對沈致遠權力進行平衡、牽制,這才留下了這二人的性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