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楚漢相爭?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冒襄反清不復明,他想做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從龍嘛,建青史留名、不世之功。

與濟爾哈朗談判之前,冒襄就很不贊同停戰,而一再向吳爭諫言。

他的意思是,前有楚漢相爭先入漢中者王為鑒,有道是先入為主,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如今建興、永歷兩朝已形成犄角之勢,為防日後雙方對大位造成不必要的相爭,應該先取順天府,不管是攻得下還是攻不下,到了京畿造出聲勢再說,至于一切的困難和勢必造成的巨大傷亡,那是另一回事了,打仗嘛,死人理所當然。

這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甚至于吳爭當時也有一絲動搖,但吳爭不想做「漢中王」,更不想飽經苦難的華夏大地,在驅逐韃虜之後緊跟著來一場不該有的內戰,而這規模,甚至可能超過北伐。

這顯然與吳爭一直想少死些人,護住華夏氣血的願望相悖。

于是,吳爭沒有采納冒襄的諫言,這使得冒襄有些不高興,在他看來,吳爭顯得有些假仁假義了,因為自古以來、權力相爭都是勝者王敗者寇,孰是孰非自由贏家蓋棺定論,只要得了天下,那怎麼說,還不是由吳爭一人說了算?

冒襄負氣,來的路上一直沒有主動理睬吳爭。

可這時,他實在是憋不住了,但凡是有個性的有才之人,總是想把他自認為妙計良策被采納而付諸于行。

「王爺……恕襄直言? 您這是吃力不討好啊!」冒襄也有著文人那「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痼疾。

吳爭連眼楮都沒睜? 不過還是問了句,「這話怎麼說?」

冒襄一擼稀疏的三角胡須? 搖頭晃腦嘖嘖惋惜? 「多好的機會啊……!」

原本這調調,吳爭確實應該捧哏冒襄墊上一句? 「機會從何來」之類的話。

奈何吳爭自己就是個異類,而且對文人歷來有種敬而遠之的疏遠? 自然不想捧這哏? 索性,還將頭往一邊扭了些。

冒襄有些尷尬起來,按他的脾氣,若面前不是吳爭? 怕是早撂下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揚長而去了。

可對吳爭? 冒襄能忍心這等程度的「羞辱」,至少,冒襄認為這已經是「羞辱」了。

李是個熱心腸的人,且與冒襄私交不錯,此時為冒襄搭了個台階? 「還請闢疆兄明言。」

冒襄這才緩緩吐出一口氣,轉過臉去? 對李道︰「如今局勢天下三分,清廷、永歷、建興爾? 與漢末群雄爭霸如出一轍,唯中心東移罷了……漢末曹魏獨大挾天子以令諸侯? 蜀吳不得不聯手而抗? 便如今時清廷獨大? 建興、永歷聯手抗清並無二致。」

說到這,冒襄還是忍不住用眼角余光看了吳爭一眼,不想,吳爭竟側過身去了。

冒襄心里著惱,可文人見獵心喜的毛病,冒襄是得天獨厚了的。

他忍不住想把他的高見說出來,「以史為鑒,蜀吳最後還是大打出手,為何……咳,為爭漢室正朔也!如今清廷勢微,王爺和晉王北進勢不可擋……局勢變了,方略也須改變,故……。」

「三國爭霸為兄弟相爭,韃子何時成了你冒闢疆的兄弟了?」

這句話來得天馬行空,冒襄一怔回頭,不知什麼時候,吳爭已經睜眼坐起了身子。

冒襄負氣辯解道︰「襄此時說得是天下局勢而已……王爺何須牽強附會,給襄扣個黑鍋?襄再不學無術,那也不屑與韃虜稱兄道弟!」

吳爭不置可否,隨手拂了拂衣袖,整理起了衣冠。

冒襄急了,他話沒說完呢,他認為最精妙、最有理的策略才開了個頭呢。

「王爺此行無功而返,可知為何?」

吳爭抬眼瞥了冒襄一下,又專心整理起來。

冒襄動了動腳,若不是在車廂里,他怕得跺起腳來。

「晉王……不,應該永歷朝君臣,已經開始與王爺爭奪天下了!」冒襄終于不再賣關子,一溜地說出他想說的,「王爺再不想法應對,恐怕這大好的形勢,轉瞬間就失了先手!」

「計從何來?」吳爭終于正眼看向冒襄了。

這如同給冒襄打了氣一般,冒襄激動起來,「如今王爺已與清廷談妥,我軍也已經在南撤休整,而王爺親自至安慶與晉王會晤陳述利弊,勸說大西軍停止北進……可以說,王爺已經仁至義盡了。」

「說重點。」

「大西軍與我軍最後必會開戰,這已是明眼人心知肚明之事。」冒襄喘息著,他一咬牙道,「就事論事……既然最終會敵對,何不趁此機會……借阿濟格的手,削弱甚至擊潰大西軍?這樣一來,王爺就無須為西南永歷……犯愁了。」

吳爭目光一縮,神色不動地道︰「如果大西軍真被擊潰,阿濟格掉頭來攻鳳陽呢?」

大搖其頭道︰「不能……晉王大西軍有近四十萬,阿濟格沒胃口吞下這麼多。」

「你,出去!」吳爭喝斥道,「等吹吹風,想明白了,再回來。」

冒襄愣了一下,臉色赤紅,負氣出了車廂,至門口彎腰時,他終于還是沒憋住,一跺腳回頭,沖吳爭道︰「……不足于謀!」

冒襄終究沒敢罵出「豎子」二字來。

「滾!」吳爭大罵道,隨著罵聲而去的,還有一只鞋。

敢當面罵吳爭,怕全建興朝,估計也就冒襄一人了。

李嚇得趕緊擋在吳爭面前,「王爺息怒,闢疆並非誠心對王爺不敬,他只是……哎,他向來是這狗脾氣!」

李還擔憂著負氣而出的冒襄,邊說邊往車門處挪。

突然,李臉色一變,哀呼道,「王爺適才扔的……是我的鞋!」

……。

李與冒襄策馬而行,走在隊伍前面。

冒襄倒真沒有一拍負氣而去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多日子下來,冒襄內心還是認可吳爭的。

譬如,吳爭在徐州下的一著「閑棋」,真合冒襄的口味。

再譬如吳爭主動釋放博洛之舉,更是讓冒襄拍手叫絕。

當然,這些不是最重要的,讓冒襄走不起身的是,如今放眼這天下,還有誰比吳王殿下更具登上那位置的實力?

學得文武藝,賣于帝王家,不管冒襄再怎麼有個性,也逃不過這千古文人的終極目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