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說到這,錢翹恭氣突然一泄,郁悶道︰「不成,王爺令我駐守清河……就算傳信請示,這一來一回就得三、四天,這功夫,廖將軍早已率左營攻破天長了。況且,我手上僅有一千多人,兵力怕也不夠。」

宋安微微一笑道︰「我可以從淮安調六百人,給你補足二千之數。既然是閃擊泗州,那兵在精、而不在多,況且,眼下為北面運輸彈藥正急,渡船怕也不好找……至于少爺那,你放心,這事我替你擔著。」

錢翹恭遲疑道︰「那清河防務?」

「二憨不日便到淮安,我來接替清河防務,錢大人盡管放心。」

「成。」錢翹恭猛擊一掌道,「就按你說的辦!如果事成,分你一半功勞。」

……。

很多時候,事件都不是完全孤立的。

哪怕是當權者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去掌控每一府、每一縣。

吳爭從來沒有想過事無巨細,親歷親為,但對于軍權,吳爭是絕對在意的。

因為吳爭明白,所有朝代更迭,往往都是軍隊先亂。

但吳爭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對于看得上眼的將領,是絕對縱容的,這顯然和他在意軍權的思路是矛盾和對立的。

譬如蔣全義,吳爭就非常縱容,哪怕是蔣全義敢抗令擅自北攻,吳爭也不過踹了他兩腳,說一聲戰後並罰作罷。

對于一個半路出家的蔣全義都如此,那就不用說一直追隨的金華衛副都指揮使厲如海、處州衛都指揮使孫嘉績了。

開戰前,吳爭下過一道令,那就是除參戰部隊之外,各衛駐囤各自防區,沒有命令不得擅動。

按吳爭本來的想法,這只是一場可以控制規模的牽制戰,所以,就連杭州府第一軍都沒有調動,更何況各府駐軍各衛了。

但隨著吳爭親至淮安被圍,這道命令就變得不合時宜了。

但命令終歸是命令,在沒有撤銷之前,就是一道底線、一條不可逾越的火線。

蔣全義敢抗令,那是抓住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並以沒有接到「攻擊即止」的命令做搪塞,可孫嘉績、厲如海則不同,他們二衛並沒有參戰,沒有調動就無法找到借口。

所以,半個月以來,他們是急在心里,數次上書大將軍府請戰,都如石沉大海。

是大將軍府諸公瀆職嗎?

不,這就言重了。

相較于處州了、金華二衛各有駐地,大將軍府連第一軍都不敢調動,沒辦法,吳爭的命令就是一道鐵律,軍政分離,就算二張、熊、莫等人也不敢逾雷池一步。

直到淮安城被圍前,吳爭發出命令,調動第一軍有力之一部北上增援,這道鐵律才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有力之一部,多少算有力,三千、五千還是一萬,亦或者是二、三萬?

所以,吳爭的這道命令,等于是將調兵權下放到了大將軍府,吳爭不明白?當然不是!

吳爭也是沒有辦法,因為一旦被圍于淮安,等于失去了指揮各衛的途徑,那麼放權于大將軍府諸公,這也是不得以而為之。

于是,就有了大將軍府第二道征兵令,而這道征兵令,讓整個大將軍府所轄之地,幾乎全民皆兵。

準確地說,此時的十二府之地,已經比義興朝早半個月進入了國戰狀態。

這就形成了各衛有了極大的自主權,也就是說,除了越界進攻,各衛有權進行「適度」的軍事行動,譬如,主動防御。

顧名思義,主動防御,就是進攻,只不過借防御之名行進攻之實。

厲如海比較穩重,他受陳勝之托,統率金華衛留守,雖心有出戰意願,也不敢妄動。

但孫嘉績則完全不同,早幾年他就敢聚集一千多人反清,攻打清軍佔領的府衙,敢聯絡當時還是「太湖水寇」的吳易部對清兵重兵防守的蘇州府城發起進攻,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其膽量,確實不同凡響。

這里要重申一點,明朝的文官,特別是明末經科道的文官,都知兵,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熟讀兵書,確實是必須的。

而孫嘉績是崇禎十年進士,明時做過兵部主事,福王在應天府登基後,做過九江兵備僉事,南明亡後好歹率義軍打了不少仗,經驗也差強人意,準確地說,可以視為一個有能力的軍事官員。

所以,從得知吳爭陷于淮安之時起,孫嘉績就數次派人聯絡厲如海。

可厲如海性子謹慎,一直沒有回應,直到吳爭調動第一軍北上的命令傳達後,孫嘉績派人邀約厲如海至雲峰山邊一座小寺會晤,這是因為,律法嚴苛,駐守各衛將領,無令不得擅離駐地,當然,這二人的會晤實則已經違反禁令,但,以當時的地理知識,誰能斷定二人會晤之處在雲峰山南,還是北?就算可以確定,誰又能判定二人就一直待在一處,沒有走動呢。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活人能被尿憋死的道理,這就是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說法由來。

這一次,孫嘉績說動了厲如海。

孫嘉績的計劃非常簡單,但對局勢的影響是巨大的,他欲請厲如海相助,以金華衛配合處州衛,西、南兩路合擊台州、溫州,徹底蕩平浙南殘余清軍,將整個浙江納入大將軍府治下。

浙南殘余清軍,听起來就是一群散兵游勇,但事實上正好相反,這支清軍是敵軍精銳,原本是多鐸、博洛麾下,只是多鐸一念之差,在寧波府被錢肅典死磕攻破,被擒之後不久,吳爭下令在紹興府城梟首三日示眾。在這場戰役中,副將博洛也一起被俘。

失去了主將、副將的這支清軍,群龍無首,只能盤桓于台州、溫州二府,緊接著義興朝與清廷停戰談判,清廷無意調回這支軍隊,畢竟還佔著兩府之地,同時也不算是一支孤軍,因為和福建清軍的通道還在。

于是,這支軍隊就被一直留在了台州、溫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