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PS︰感謝書友「煌漢天下01」、「書友20170930142508161」、「于不咸」投的月票。

城頭上的火炮炮口,在吳爭的背後迸射著滲人的紅色火光。

炮彈的落點,就在四周。

但沒有一顆擊中吳爭,甚至,方圓數丈內,都無波及。

也是了,敵人在淮安城部署的火炮,還是百多年前明朝鑄造的鐵炮,明末這些年,缺失了日常養護,早已銹跡斑斑。

這些天,能打響、不炸膛就算不錯了,真要是能擊中五里外的吳爭,那就是天意。

但這一幕落在將士們眼中,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因為吳王此時待的位置,比他們更靠前!

將士們不傻,他們當然明白,沒有主將會在之後的進攻中,隨他們一起先登。

可他們要的就是一個態度,身先士卒、同生共死的態度。

得到了這份態度,願效死!

「今夜是決戰!」吳爭語氣平靜,如同在說,現在是黑夜或者是今夜沒下雨,這一個事實。

「你們之中,許多人回不了家了。」吳爭語氣依舊平靜,因為這也是事實。

「我很抱歉!」吳爭終于輕嘆一聲,這不是事實,如果抱歉有用,那還要軍隊做什麼?

「可我保證,本王絕不先你們一步,離開此地!」吳爭馬鞭指著他胯下的土地,大聲喝道。

「此戰之後,若生,本王請你們吃酒!若死,本王扶柩送你們回家!若本王也不幸死去,那就留在此地,陪著你們!」吳爭的語調變得黯然,「……去吧!」

將士們眼中熱淚迸涌出來。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

五里的距離,萬人的怒吼聲。

如果一絲都听不見,除非是耳朵聾了。

祖大弼本有心激勵一下城上守軍的士氣,這事對他這個沙場老將來說,小菜一碟。

可祖大弼此時確實沒功夫,也沒……心思了。

因為,很顯然,在泰州衛去而復返,長達大半個時辰之間,東門的火光居然沒有熄滅,甚至象是燒得更旺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陳副將在撒謊!

說明東門的叛軍遠不是陳副將所說的,只有不到千人。

說明陳副將手中的數千守軍,根本無法平亂。

祖大弼心中響起一陣悲鳴,眼下面前是強敵來攻,顯然是不死不休之勢,可背後,竟禍起蕭牆,這仗怎麼打?

祖大弼變得煩躁起來,原有的自信,迅速消散。

他是真沒想到,這又怎麼可能預料得到呢?轉眼之間,局勢反轉,勝利竟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

祖大弼倒是真錯怪了東門守將陳棟。

營變叛亂的人數,還真不足千人。

之所以遲遲不能「鎮壓」下去,主要兩個原因。一是營變的士兵,大都是原先的同袍,不忍心手足相殘,自然沒有了你死我活的戾氣。

加上這些日子軍糧短缺,人人心中都有怨氣,誰不背後拖著一個家要養活啊,大人忍忍也就罷了,可孩子呢,這一聲聲叫餓,是個人都得有怨氣。說不好听點,看著對面營變的今日弟兄,幾乎每個人心里都會叫聲「痛快」!

如果不是陳棟親自上前督陣,怕是一大批人,不但不平亂,還會附隨了。

再則就是,陳棟負責防守東門,手下三千六百人,他隸屬淮安衛,與南門大河衛不同的是,淮安衛負責漕運,向來是比大河衛有錢些、富裕些,特別是象他這種有個一官半職的人。

人要是有錢,自然就比較怕吃苦、怕受累……怕死,人之常情嘛。

選擇造反的人,往往佔據主動,因為底牌亮出來了,橫豎是個死,自然是堅決的。

可象陳棟這樣的,本就想著靠他的官威來震懾叛軍,而是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地去和這些人拼命。在手下消極怠戰之時,陳棟也只能罵罵咧咧地撥弄、推搡著,讓手下人去平叛了。

就這麼雙方僵持下來,誰也不主動進攻,誰也不主動後退。

可已經燃起的大火卻不等人啊,超過十萬石的儲糧,一旦引燃,那得燒上好幾個時辰。

所以,眼見著火越燒越旺,陳棟心里也急啊,而不是他說謊騙祖大弼。

「叛軍」不主動進攻,那也是有原因的。

這領的趙老大,那可不是一般人。

他叫趙史,如果吳爭在此,定為笑著上前,握著趙史的手,喊一聲趙老哥。

此人就是吳爭從嘉定回紹興府時,在紹興碼頭第一個見到的官——趙百戶。

雖說不打不成交,可後來趙史確實是真心指點了吳爭不少。

吳爭當時在心里評價此人是,真小人!

……。

趙史是個聰明人。

他有官癮,也想立功,但如果要拿命換,自然是選擇保命。

什麼為國為民、什麼忠貞不屈,對他而言,就是個屁!

這就是真小人。

拿八、九百人去和三千多人拼命,這不是壽星公上吊,活膩歪了麼?

既然雙方士兵「手足情深」,那就拖著唄,反正咱不急,城外有泰州衛攻城,祖大弼自然沒有多余的兵來增援平亂。

可趙史哪想到,城外泰州衛差點就撤退了,不,是已經撤退了,再返回的。

也就是說,趙史險險就把自己給坑了。

他之所以拖著不下令主動進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刀槍無眼,萬一傷到自個怎麼辦?

反正只要引起城中大亂,自己就可以交差,算是立功了,此次回去,少說也得混個千戶當當,說不定還能攀上副指揮使的位置干干。

這要是死在這,就算追封個伯爵,那也沒命顯赫不是?

趙史是真正的「消極怠戰」,但正因為他的「消極怠戰」,卻幫了泰州衛大忙。

試想,如果真主動進攻了,八、九百人哪是三千多人的對手?

一旦雙方真打起來,見了血,那就收不住手了,誰也不會再顧及什麼「手足之情」、「同袍之誼」。

這場叛亂,也就迅速平息了。

叛亂平息,火勢就能得到控制,哪還會一直拖著?

然而,趙史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拖確實沒有引來祖大弼調兵增援,可西門、北門的守軍看到火光沖天時,各派來了一隊增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