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只有陳子龍唾沫橫飛地激昂著,「世人都說吳王曹操,其實不然,他是劉備,明面上是擁漢,實則取而代之,他哄騙的不是世人,而是他自己!不成,我得出海找他去……得和他辯論是否……他魔怔了!」

還真別說,陳子龍說走就走,他拔腿朝外奔。

卻被錢肅樂一把拽住,「吳王不想見你。」

「胡說!」陳子龍怒目回瞪。

「這是吳王原話。」

「呃?」陳子龍傻眼了,可隨即吼道,「不想見也得見,除非他殺了我……要不,還我兩年光陰,我投永歷去!」

錢肅樂悠悠道︰「吳王原話是,本王不想見他,除非他能自個把自個的心思揣摩明白了,然後把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再來見本王。」

陳子龍一愣,瞠目看著錢肅樂,問道︰「什麼意思?他這話是什麼意思?」

錢肅樂搖搖頭道︰「我只傳話,不做解釋……因為我也想不明白,正因為想不明白,所以不能為你解惑。」

陳子龍蹩眉想了老半天,使勁地拍打著自己的頭道︰「這說不通啊,什麼叫把自個的心思揣摩明白了,又什麼叫天下人心揣摩明白了……他這只是故意在避我!有道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他理虧……!」

錢肅樂道︰「這話吳王與你說得一樣,理不辯不明。所以,他讓你去辯,和自己辯,和天下人辯。」

陳子龍再次瞠目起來,他憤怒道︰「我只有一張嘴,和自己辯還說得通,如何與天下人辯?」

錢肅樂悠悠道︰「吳王在大將軍府麾下,新設了一個衙門,稱為漢明半月談,大體上與原邸報相同,但面向的是天下人,以邸報的方式,將大將軍府的時政和天下事傳遞給天下人。吳王說,堵不如疏,愚民不如引導,你陳子龍如果願意,可為漢明半月談之總編撰,從二品餃,與三台並立,獨立于三台之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漢明半月談,職責在于以民間輿論監督三台,鋤強扶弱,要起到講真話、辦實事的目的,讓民眾人人了解、通曉法理,唯有將法普及、理辨清、禮傳頌,天下方可真正太平。」

陳子龍愣了,愣了很久。

突然怪叫一聲,沖著錢肅樂吼道︰「好你個錢希聲,你就不能一口氣把話說完嗎?」

然而他的臉上是興奮的,因為他等了兩年,終于有事做了。

錢肅樂反而沒有搭理他,而轉頭對吳伯昌道︰「吳翁啊,你我還有張蒼水三人,皆為漢明半月談之副總編撰,這就是吳王令我與二位商量的原因。」

吳伯昌一直在擔心,擔心兒子真得會棄世厭俗、自我放逐,可現在他明白了,兒子是對的,既然立心為天下,那麼就讓天下人,來決定天下事。

吳伯昌頜首道︰「此必將為盛事,老夫求之不得!」

……。

報紙其實很早就出現了。

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實行的是郡縣制,在全國分成若干個郡,郡下再分若干個縣。

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駐京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叫做「邸」,各郡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主官之間做聯絡工作。

他們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正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這稱之為邸報,一直延續到明朝。

到了清朝,邸報更名為京報。

吳爭其實早就想將報紙推向大眾,這是開啟民智最快速的方法。

可一直以來,大將軍府所轄之地,連年的戰爭,加上嘉興以北各府一直被戰火籠罩,報紙沒有合適的運作環境。

而且,當時民間識字之人確實不多,一個縣,收攏識字這人,也就百中取一,這還是因為江南比較富裕。

但眼下不一樣了,單就紹興、杭州、嘉興、松江四府之地,三大院校的生員加起來就有萬人

之眾。

這還是一屆,三年多了,年年都有招收,年年都有畢業。

所以,將報紙推向民眾的時機到了。

一戶人家中,只要有一人識字,就可以將報紙的內容說給家人听,並解釋清楚。

吳爭推行報紙的用意,其實只有一個。

讓百姓明白,什麼才是國家、民族、正朔。

只有明白,才可以真正去選擇,而不是人雲亦雲的隨波逐流。

而對于陳子龍的任命,其實是吳爭考慮甚久的結果,陳子龍有才是公認的,當然這才,更多指得是文才,文才也有分類,陳子龍的文才,更擅長的是詩詞歌賦。

明朝的進士,在當時的社會中,幾乎是全能的。

科考考的不僅僅是文章,在明末時,同樣增設了武科(不是武舉),這也是史書上經常看到,明明是進士文人出身,同樣在帶兵打仗,而且還打得不錯。

譬如錢肅樂、張煌言等人,都是正經的進士、舉人出身,可一樣能帶兵打仗。

陳子龍也一樣是進士出身,但他的偏好,更適合謀劃、編撰。

但吳爭用他,也並非僅僅是陳子龍筆桿子過硬,而是陳子龍的性格,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五年時間,治下十一府中,舊勢力、舊觀念只是蟄伏,而非被清除。

既然時勢不允許吳爭用更為激烈的手段,那麼,文攻不武斗,成了吳爭眼下唯一的選擇。

所以,吳爭用陳子龍,以他犀利的性格,去抨擊官場、商場、民間的弊端。

當然,吳爭也做好了思想準備,因為陳子龍是把雙刃劍,傷人也可能傷己,但吳爭自問行端立正,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嘛。

報紙配合明社,及三大學院,對社會思想的影響力,這涉及的人數,那可不是個小數目。

以財政司資助,以成本價的五成,虧本向民間銷售,並以里、村為單位,建立免費的報欄,供人閱讀,以了解時勢。

就這樣,一場前無古人的,讓民眾真正參與進來的思想變革,正悄悄地在十一府土地上發生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