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擔心的是,蔣全義會由此意志消沉,這一仗太殘酷了,蔣全義部起兵時有六、七千人(其中泰州新兵四、五千人),到此時交換回來的,僅十數人。

被十倍之敵圍殲,整個北伐軍參戰序列中,唯其部傷亡最重。

加上蔣全義力戰至最後被俘,看破生死、意志消沉,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此時蔣全義中氣十足的嗓音,打消了吳爭心中的擔憂,老兵不死!

吳爭強忍著要掉落的淚,笑罵道︰「我真擔心你廢了!」

蔣全義一樣強忍著淚水,然而終于掉落下來,可依舊笑道︰「大將軍難道就不擔心末將降敵?」

吳爭上前擁抱著蔣全義,哽咽道︰「若你降了,那這天下,就真沒救了。」

蔣全義掙月兌吳爭的擁抱,單膝行跪禮,大聲道︰「稟報大將軍,末將所部六千七百八十三人,此戰,無一人潰退,無一人降敵……請大將軍允我部歸建!」

吳爭肅容,鄭重道,「同意你部歸建。」

當吳爭伸雙手攙扶之時,蔣全義終于嚎哭出聲,「王爺……王爺……都死了……我愧對王爺……無顏面對泰州父老啊……就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啊……嗚嗚。」

「哭什麼?!」吳爭厲聲喝道,「給你兩個選擇,要麼受封靖江伯,然後回家買上百畝地,討個婆娘從此安生過日子,要麼打回去!」

蔣全義抹了把淚,起身筆直地昂首站著,「末將懇請大將軍,重組靖江衛!」

「可!」

……。

黃道周卸去首輔之職,但依舊以文華大學士為閣臣。

錢肅樂入閣,接任首輔。

莫執念接任戶部尚書。

馬士英去應天府衙走馬上任。

夏完淳以十九歲之齡,正式由太平侯晉衛國公。

廖仲平晉寧國侯。

這場歷時二十多天的戰爭,短暫但異常激烈。

義興朝,連同吳爭的北伐軍,傷亡慘重。

說都精疲力竭是輕了,準確地說,打癱了!

可清軍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雙方佔損相關無幾,但金山、杭州兩衛分別控制了泰州、通州等州府,而吳爭所率的那支雜牌軍,甚至佔領了揚州府治——江都。

這等于半個揚州府,已經光復。

可尼堪部卻只能從大勝關西南乖乖撤退,渡江回到江浦。

所以,在義興朝的宣傳中,明軍大勝!

收復故土失地,自然是大勝!

就算朝廷很難派兵涉足江北之地,可畢竟半個揚州府已經是漢人之地,上面飄揚的是北伐軍的日月旗。

半個揚州府不大,但對于戰略上的意義卻是重大的。

長江天險已經規避,北伐不再需要以靖江一地為跳板。

同時,長江近出海口的整個江面,完全處于北伐軍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經由大運河的南北商貿,從此置于吳爭的控制之中,再不受清廷所掣肘。

而雙方條約簽訂,讓雙方包括大將軍府在內,都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誰都明白,這只是一次妥協,可誰都在珍惜這個難得而短暫的「和平」時間。

讓自己努力地喘息著,然後,揮出不負自己、不負天下的一拳。

北伐軍第八衛——泰州衛由此誕生,編制一萬人(這是雙方條約規定),但預備役,卻高達六千人,兵員由杭州、金山、靖江三衛各抽調三百老兵為骨干,以新征江都、泰州周邊良家子為基礎,從戰俘中遴選出六千人充入預備役。

泰州衛防區為江都至泰州、如皋,陳勝調任指揮使,黃大淳為副指揮使。

王朝先的舟山水師返回歸建,整個江域由于張名振吳淞水師接防。

杭州、金山、瀝海三衛歸建。

蔣全義正式上任靖江衛指揮使。

……。

朱慈烺死了。

死在吳爭要離開應天府的前一夜。

听聞黃道周前來稟報時,正在安排離京事宜的吳爭,驚傻了。

吳爭立即在書房傳見莫執念、馬士英二人。

「丹陽王死了,你們干的?」吳爭陰沉著臉,但語氣平靜。

莫執念、馬士英聞聲跪下。

莫執念指天發誓道︰「若老朽與此事有半點牽連,任由王爺處置。」

吳爭慢慢轉向馬士英,「那就是你了?!」

馬士英苦笑道︰「馬某倒是想啊,可莫老榮來酒樓一番話,馬某豈能听不出王爺的警告……哪還敢?」

吳爭凝視著馬士英,許久,「當真?」

馬士英依舊苦笑道︰「事都發了……若是馬某所為,有何不敢認的?況且沒有莫老襄助,馬某手中無兵無卒,哪有本事在宮中行刺?王爺太高看馬某了。」

吳爭仰頭吐出一口長氣,「我信!你二人隨我入宮。」

……。

朱媺娖跪在朱慈烺的遺體前,慟哭如杜鵑泣血。

數十朝廷重臣、宗室皆低頭垂目,肅立兩邊。

吳爭向朱慈烺遺體行禮之後,轉向朱媺娖,「敢問陛下,丹陽王死因為何?」

朱媺娖泣道︰「兄長在寢宮……懸梁。」

吳爭轉身,慢慢走向簾後朱慈烺遺體。

朱慈烺已經被入殮,面容平靜,甚至嘴角還似乎帶著一絲笑意。

吳爭沖馬士英施了下眼色,馬士英上前查看。

好一會,馬士英抬頭,向吳爭微微點頭。

看著朱慈烺的遺容,吳爭有種身在夢中的迷茫。

這個飽經磨難的前明太子,出現的突然,走得也略顯突兀。

自盡殉國,倒成了他家一脈相承的魔咒了。

吳爭心里其實不恨朱慈烺,此時還涌起些同情,哪怕朱慈烺不斷地針對自己,甚至派禁軍追殺自己。如果不是二者有尖銳的利益對立,吳爭認為,或許二人能成為朋友,可以談心的朋友。

朱慈烺確實在做事,這一點,不可抹煞,如同崇禎帝。

性格的缺陷,不能成為抹煞功績的借口。

可惜的是,這三年在位,朱慈烺依舊延用了他父親的方法,想以自身的節儉、勤勉來激勵臣民的追隨、效仿和擁戴。

他依舊用他父親的方法,想以激昂的方式來喚醒皇室、士族、官員已經根本不存在的忠誠。

他依舊用他父親傳授和自己領悟的帝王之道,來縱橫捭闔。然而,這延續了千年的帝王之道,給不了他應對國破家亡危局的有效策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