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到時,朱媺娖能允許自己對宗室揮刀相向嗎?

不可能!絕不可能!以朱媺娖的心性,斷不會棄宗室于不顧。

既然如此,不如決絕!

只是吳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可以顧及雙方體面,愣了半天,吳爭支唔道︰「臣已成婚,有了妻室,陛下美意……恕臣不敢應……。」

朱媺娖臉色漸漸蒼白,厲聲道︰「吳爭,你這是在拒絕朕?」

吳爭深吸了一口氣,直視著朱媺娖的眼楮道︰「臣姓吳,陛下姓朱。臣雖才學欠缺,可也能為日後子女啟蒙。吳家雖非豪富之家,可也有幾畝薄田,店鋪若干,尚可予子女以溫飽……所以,請陛下如恕罪,臣還是想讓臣的子女姓吳。」

朱媺娖慢慢站起,目光變得異常地冷。

吳爭跟隨起身,不敢看向朱媺娖。

這種無言的僵持,持續了許久。

朱媺娖抬腳向門走去。

吳爭大聲道︰「臣恭送陛下。」

「吳爭。」朱媺娖突然止步,開口道,「朕不能讓你帶走丹陽王。」

吳爭一愣,但隨即領悟到朱媺娖真正的來意。

也是,能有什麼事,可以讓剛剛登基的皇帝親自跑這一趟。

吳爭的臉色開始變化,「陛下,丹陽王在宮中不妥。」

「為何不妥?他是朕的親兄長!」朱媺娖的語調有些尖。

吳爭平靜但堅持道︰「正因為丹陽王是陛下親兄長,所以留在宮中不妥。」

「若朕不允呢?」

吳爭平靜地道︰「臣方才說過了,臣叫吳爭。」

朱媺娖變得陰沉,她自然听得出吳爭的意思。吳爭,無法無天的吳,爭強好勝的爭。

「你是在逼朕?」

「臣在與陛下講道理。」

道理,從來不是講的。

也只有手中有足夠實力的人,才能講道理。

朱媺娖慢慢吸氣,從起伏的胸膛看得出,她氣得不輕。

「好。朕答應你,但朕也有一個條件。」

「陛下盡管說。」

「從你此次離京起,丹陽王不得再踏入應天府一步。」

「臣遵旨。」

朱媺娖冷冷道︰「吳爭,你讓我很失望。」

「臣有罪。」

……。

次日凌晨。

剛剛睡下不久的吳爭,被軍情急報喚醒。

至少有不下五萬人的清軍,分高郵州、興化兩路南下。

更讓吳爭震驚的是,蔣全義部被清軍騎兵在清水潭附近追上,幾乎全軍覆沒,蔣全義及數十殘部不幸被俘。

之前江北有清軍攻寶應、槐樓鎮的軍報,吳爭是有心理準備的。

打仗嘛,如果不是實力可以碾壓對方,那麼總會是互有輸贏,而北伐軍兵力還不具備可以橫掃一切的時候,打個敗仗,對于吳爭而言,並不是不能接受。

可吳爭這次還是震驚了。

因為他之前的判斷是多爾袞想以戰促和。

可如果按這次軍報上清軍的數量而言,這絕對不是以戰促和的範疇,而是一場有預謀的決戰了,至少是一場規模不小的正面突襲戰。

多爾袞是真要打這一場?

吳爭心里,對之前的判斷開始動搖。

如果真是那樣,那麼江北兩衛,必須撤退,否則,就會陷入清軍團團包圍之中。

吳爭焦灼起來,因為可以讓他決定的時間不多。

那麼增兵,那麼撤退,只能二選一,沒有第二條路走。

可增兵,除了之前調往泰州的方國安部,吳爭手頭已經無兵可派,京衛、建陽衛遭受重創,休整還來不及,朝廷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可以說,這一仗,明、清雙方已經打得血肉模糊、都疲憊不堪了。

吳爭想到水師,能調動的只有水師,可王朝先水師如今分為兩部分,一部在江浦水域,另一部在儀真水域,執行封鎖江面的任務。

如果調往江都至泰興一線,那麼等于使應天府喪失了在水面阻擋清軍再次侵襲的可能。

「來人,傳令舟山水師,即刻調往江都至泰興一線,十二時辰之內,必須到達指定位置。」吳爭終于決定,還是以應天府來抗清軍可能發動的進攻,而保住江北用無數生命換來的土地。

「令戚承豪部、本王此行所帶隨扈及王府府衛即刻集結。」

「派人入宮,將本王安排知會陛下。」

……在吳爭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完後,聞訊而來的馬士英終于有了開口的機會。

「王爺這是要在江北再打一場?」

「不是我想打,而是不得不打。」吳爭輕嘆道,「你就留在京城吧,戰場上終究刀槍無眼。」

馬士英心中涌起一陣感動,他上前一步道︰「王爺是要親自前往江北?」

「是。我軍在江北兵力不足,算上方國安部,總計三萬人,如今蔣全義部覆沒,那就連三萬都不到了,軍報上說,敵人不下五萬人,可我感覺,或許還不至五萬人,我必須親自前往江北指揮,否則我在京城也坐立難安啊。」

「王爺為何不撤兵過江,哪怕退至靖江,等北伐軍調動完成之後,再反攻回去也不遲啊?」

吳爭搖搖頭道︰「撤兵的選擇,我也想過,可我答應過泰州民眾,不會第二次撤退……老馬啊,人心失不得!」

馬士英沉吟了一下,堅持道︰「既然王爺已有決意,屬下不阻攔……可以屬下之見,王爺就算要離開,也得先見了清廷使團再走。」

吳爭皺眉道︰「那得耽擱至少半個晚上的功夫……你是何意?」

馬士英道︰「事情很蹊蹺,清廷派出使團,至少是四、五天前的事,也就是說,清廷停戰的意願是真實的,而江北清軍兵力如此之巨,調動也應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怎麼會有如此前後矛盾之事呢?」

吳爭想了想道︰「之前我的判斷是,清廷確實打不下去了,不管從清廷現在手中的兵力和財力,乃至清廷如今四面楚歌的現狀而言,加上尼堪所部當時在大勝關進不得退不得的尷尬處境,他們確實沒有理由再打下去。所以我的判斷是多爾袞想以戰促和,這才突然發動。也正因為這推測,我想江北有二萬兵力,再調方國安部前往泰州,守是沒問題的。只要等到與清廷使團談完,這一切就會迎刃而解。可現在軍報上說,至少有五萬清軍分兩路南下,蔣全義被俘,這顯然不是以戰促和的方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