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蔣全義的命令是正確的。

雖說是官道,可三千人幾乎佔滿了橫截面。

與己方援兵交會,三千人足以沖垮自己的援軍,沒有時間容兩隊人馬來慢慢交會,果斷向官道兩側避讓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從泰興來的四、五千靖江衛生力軍,與追兵先頭數百騎兵狠狠地撞上。

無數的人體被清騎撞飛,情況慘不忍睹,這讓兩邊,特別是懸崖那邊痛呼的士兵們不再出聲,他們心里是震撼的,與那些被撞飛的同袍相比,他們無疑是幸運的。

人多,許多時候能化為一種勇氣。

就算上百人被清騎撞飛,可對于僅僅才三、四百的騎兵而言,卻無法犁穿綿延數里長的隊伍,官道並不寬,最多能容納四騎並進,騎兵又不能下田,那會使馬蹄陷入爛泥,又不能躍下崖去,那是尋死。

所以在沖撞了一、二里之後,前面的騎兵速度漸漸慢了下來,可後面的騎兵卻在繼續沖鋒,保持著相對高速度。

于是清騎開始自己人撞自己人了。

官道上,一片混亂。

人擠人嘛,無論明軍還是清軍,在這個時候,就是瞅著軍服揮刀。

這支靖江衛是因為戰爭暴發,臨時組建的,主體是蔣全義帶來的二千多,不到三千的老兵,前身是儀真防御戰幸存的三百余人和之後王之仁新編水師登北岸,營救儀真殘部時幸存下來的。

吳爭為其補充了四千多的軍校新兵,湊了八千之數。

甚至連裝備都沒有換裝,一是沒有時間,二是軍工坊里沒有庫存,用得還是以前的刀劍弓弩。

而北伐軍已經不再裝備鎧甲,靖江衛自然也沒有新的鎧甲了,用的還是原有的鎧甲,此時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只有軍服,沒有鎧甲。

所以,象這樣的遭遇戰,基本上就是騎兵的天下。

如果是開闊地,三、四百騎兵足以應對這四千多的靖江衛,橫沖直撞之後,也能從容離去。

可這地形絕對不適合騎兵作戰,它們被困于道路之間,無法向兩側延伸。

也就是說,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一旦刀尖磨鈍了,恐怕就連豆腐就捅不進去。

此時,清騎前鋒在連撞百人之後,鈍了。

騎兵速度一慢下來,兩側的明軍士兵便涌上去,跳起來,拽住騎手往下拖拽。

或者劈頭蓋臉地向戰馬上的騎手揮刀。

再不行,那就和身撲上去。

可想而知,沒有速度的騎兵,被數倍的人圍著,那就是死路一條,還不如步兵呢。

漸漸地,戰局就變得不一樣了。

一柱香的功夫,氣焰囂張的清軍騎兵,就這麼被全殲,這如同一群螞蟻啃噬了一頭大象。

看似不可能,但事實卻發生了。

而戰後傷亡,靖江衛僅損失了二百四十余人,戰果是,生生在官道上,堂堂正正地殲滅了三百六十余騎。

最大的傷亡,來自于懸崖那邊,有四百多人崴了腳,六十多人骨折,三人重傷。

然而,這不是戰斗的結束。

僅僅是開始。

這支清騎之後,依舊是清軍追兵,再後面還是清軍過河的騎兵、步兵。

蔣全義瘸著腿大罵道︰「他X的……都別站著傻樂了,把陣亡弟兄和傷兵扶上馬,全軍立即撤至泰興城……狗X的,逃命都不積極!」

……。

喀爾楚渾,心里憤怒到了極點。

這打得是什麼仗,說難听點,連個正面揮刀的機會都沒有,生生折損了這麼多兵力。

看著官道上一片狼籍,喀爾楚渾有種想撕裂眼前所有一切的燥熱。

戰馬肯定不在了,清騎騎手的尸體上衣服都被扒光,關鍵是連頭顱都不見了。

未必也太狠了!

這當然不會是,那些剛打第一仗的軍校生干的,鐵定是蔣全義那幫從尸山血海來淌過來的老兵下得手。

喀爾楚渾心里苦。

這仗還沒打,五萬大軍先去三成。

好在那一萬多潰逃的清兵,也算老馬識途,亦或者是真沒地可逃、可投奔,沿路收了大概四、五千潰兵,五萬大軍總算還有近四萬人。

看著遠方,泰興城的方向,喀爾楚渾厲聲喝道︰「十人逃斬隊率,百人逃斬佐領,千人逃斬參領……今日攻不下泰興城,本帥斬殺各統領!」

……。

然而,戰局的發展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出征前,吳爭下令三路北上,預想的決戰地,是在泰州和通州。

可事實上,清軍在相同時間南下,加上被蔣全義這麼無厘頭地一搞,顯然,蔣全義部已經無法北上,而是被清軍驅趕到了泰興。

也就是說,西面戰場,已經南移至了泰興城。

那麼,從石莊出發的杭州衛,按計劃經黃橋鎮向西北方向泰州進軍,無意中等于插入了清軍的後路,與蔣全義部形成了包抄這近四萬清軍了。

雖然听起來很荒唐,一萬八千人對四萬清軍形成包抄,覺得不可思議,但戰場局勢就是如此。

究竟是刀利還是盾堅,那就得雙方擺好車馬,打來看了。

吳爭在接到泰興戰報後,連罵了幾句粗口。

敢情一再強調的令行禁止,到了蔣全義那混蛋那,都不好使了。

不過吳爭也明白,自己的判斷確實有誤,本以為連夜出兵,能搶在泰州清軍南下之前,不想,清軍只是比自己晚了兩個多時辰。

由此,在泰州會戰肯定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蔣全義奉令在泰興城固守,也免不了清軍進軍泰興。

反倒是蔣全義「魯莽」一攪和,使得清軍未戰先損,同時遲滯了清軍南下的速度,讓杭州衛可以輕易抄了清軍後路。

但形勢是好的,難度是大的。

無論是蔣全義部還是杭州衛,兵力都相對弱小,要啃動四萬清軍,太難了。

而大勝關和龍潭失守,應天府危急,更讓吳爭難以取舍。

但時間不等人,吳爭只能下定決心,打好一路,至于戰局最後會演變成啥樣,只能憑天意,盡人事了。

吳爭下令,駐囤香山的八千火槍兵,全軍過江,支援泰興。

同時,急調方國安率軍校剩余一萬多新兵,接防香山。

這已經是要與對面清軍打一場決戰的意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