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吳爭沉聲道︰「可你明明知道葡萄牙人在向清廷出售火器,為何不立即向本王稟報?」

衛匡國答道︰「尊敬的郡王閣下,嚴格地來說,我並沒有向閣下稟報這種情報的義務。當然,如果從我與閣下的友誼而言,確實應該知會,但遺憾的是,我也是剛剛接到教廷的來信才知道此事,教廷在西歐發現有葡萄牙商人在向各國大量地購買火器,然後裝船運往東亞。」

吳爭臉色稍緩,「既然你說教廷沒有販運火器給清廷,本王暫且采信你的辯白。本王想請你幫忙的事,並非要賒買貨物,而是與清廷向葡萄牙人購買火器之事有關。」

衛匡國一愣,小心翼翼地問道︰「那……請閣下明說。」

吳爭想了想道︰「據本王得到的情報,清廷通過湯若望向壕境(澳門)的紅番購買火器……本王有心阻止,可眼下本王的軍隊還不足以影響南邊。所以,想請馬爾蒂尼先生替本王聯絡湯若望,與本王一晤。」

衛匡國有心不答應,他遲疑了一會道︰「尊敬的郡王閣下,這事與我們的交易無關,我沒有遵行的義務。」

吳爭打了個哈哈道︰「你說得對,本王也不勉強你,但本王也可以從此不再與你做任何交易,你知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他們一樣有著不錯的火器,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價格比你的還低一成以上。」

衛匡國依舊搖頭道︰「教廷並沒有向東亞販賣火器的意圖,況且火器的交易是閣下請求下進行的。」

吳爭笑了,「新教的崛起,引發了新舊教徒之間的激烈斗爭,教廷恐怕也很頭痛吧?葡萄牙人控制了滿剌加(馬六甲),與想要分一杯羹的英國人數次在印度洋海戰,雙方拼得兩敗俱傷,教廷一樣頭痛吧……。」

「教廷需要本王的幫助,如果沒有本王允許,天主教將徹底在江南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新教徒。至于驅趕葡萄牙人,完成對東亞權益的替代,教廷更少不了本王的幫助。」

「可這樣一來,馬爾蒂尼先生,如果本王敗了,之前你所做的一切,包括還有二百萬兩的貨款,都將煙消雲散。而這關鍵之處在于,向北的火器交易,必須掌控在本王手里,也就是說,只有本王允許,火器才可以賣給清廷。」

衛匡國有些震驚,他震驚于吳爭對西方的了解。

看著衛匡國的神色,吳爭微笑道︰「你放心,利益向來是用來分攤的,一切獨佔的行為都無法長久。只要控制住清廷得到火器的通道,之後的交易中,你和你的教廷將在本王與清廷的火器交易中得到一成的利……不少了,你甚至不需要做任何事。」

「同時,本王承諾,在將來驅逐東亞葡萄牙勢力時,可以提供水師,甚至陸軍的支持。」

衛匡國心動了,他道︰「不知閣下想要在什麼時候與湯若望會晤?」

吳爭滿意地點點頭道︰「隨時!」

……。

吳爭隨即去了松江府,如今的松江府分成了北、西、南三塊,華亭為中心的這塊原本是府治,現在有了軍工坊,原大明的金山衛,有了軍校,而北面的吳淞有了港口,此時正在成型的新城,就在吳淞口以南。

吳爭直接去了位于華亭的軍工坊。

新增的乙、丙兩坊已經成型,與甲坊連成一片,方圓六十里的範圍,頗為壯觀。

軍工坊此時已經召集起江南能工巧匠八百人之眾,普通雇工超過五千人。

看著這一片欣欣向榮、活力四射的景象,吳爭有些感慨,這要是沒有戰爭,這些人應該為民生技術而拼搏才對,可惜,如今卻為著殺人武器而廢寢忘食。

好在此時的吳爭,已經掌控了六府之地,千萬人口,可以憑著自己的心思去攻克一個個難題。

改造這個時代的時機已經來臨了。

陳守節和戚道昆不負吳爭所望。

眼前的這門經過再次改良有「虎蹲炮」,就看外表,已經讓吳爭欣喜。

油光閃亮的炮管,烏溜溜的炮膛,前、中、後三道采用自緊工藝的箍圈,還有那縴細卻不失堅固的抓地「又」字鐵腳。

最讓吳爭滿意的是,這炮管中的三條人力刻出的膛線。

圓彈一樣可以用膛線來達到提高精準的目的。

戚道昆介紹道︰「經過改進,此炮全長二尺九寸,未曾縮短,但炮口細了三分,炮管管壁薄了一分,淨重三十三斤,較之前輕了六斤。炮架重七斤,輕了一斤。全重四十斤,分拆之後,完全可以單人肩扛。」

吳爭問道︰「威力可有下降?」

戚道昆笑道︰「王爺難道看不出這門虎蹲炮所用材質與之前的不同嗎?」

吳爭點點頭道︰「確實有些不一樣,這管上似乎有花紋隱現。」

「王爺好眼力。」戚道昆道,「這是以蒸汽機錘打出的鐵料熔化之後,鑄造而成的。其質地遠比之前的鐵料堅韌,且少有氣孔。雖說重量輕了不少,可最大射程反而增加至九百米,且精準有了巨大提高。」

「制造耗費時間多嗎?」這是吳爭最關心的問題。

戚道昆回答道︰「若不趕時間,一個月產二十門不成問題。若王爺急需,只要人手足,一月三四十門,也並非不可能。」

吳爭在看了試射之後,欣然下令,將此炮命名為「迫擊炮」,並下令定型量產。

徐守節對手榴彈也進行了兩次改良,這次的改良,主要是針對二成的啞火率,通過對兩片燧石進行刻痕,來增加摩擦力,並對拉繩進行了改良,套用一根中空細竹管,來固定燧石的位置,不至于使其移位,來增加可靠性。

吳爭親自試了引火拉繩,一百下中,引燃了九十三下,這確實讓吳爭很滿意,不到一成的啞火,對一場戰斗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于是,吳爭為其命名為「四九式」,進行量產。

並對陳守節和戚道昆提出要求,在開春前,必須保質保量,制造八十門迫擊炮和三千顆手雷。

陳守節和戚道昆應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