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當然,這還得益于大明文人的抱團。

就象監國殿下朱媺娖,一個才十七八歲的少女,哪知道龔鼎孳是誰,干過什麼惡心事啊?

文人抱團,這事自古亦然。

只要不是助紂為虐,做得太過火了,就算投降,基本上也沒多少人會受到指責。

因為,他們在投降之後,還得盡一個義務,就是維護那些不肯投降之人,以此來換取文人團體的不追究。

也就是說,投降之人需要為沒投降的人謀福利,先保命後舉薦再疏通。

例子很多,譬如洪承疇的投降,在長江以南,文人對其是罵不絕口,可在長江以北,他就是江北文人的魁首,因為他在保護江北文人不受這場戰爭的牽累。

這事基本和人品無關。

龔鼎孳也是如此,降清之後,他是在北京為官,只是在去年遭人彈劾,被降職調用,貶至應天府做了個治中。

治中,正五品官,始于西漢,也叫侍中,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眾曹文書,位僅次于別駕。

明朝也有延置,只是淡化了它的職能,而且尋常州府已經廢止,只在順天、應天府設置此官位,但權力已經縮減到極點,基本就是個閑差。

因為府尹之下有府丞、通判、推官,幾乎囊括了所有政務,連治學都有儒學教授,治中也就是一尊泥菩薩,擺著做樣子罷了。

而吳爭光復應天府時,原清廷委任的應天府尹和一些官員隨洪承疇逃了。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慶泰朝沒有科舉,就無法遴選官員儲備,只能留任原官。

加上龔鼎孳文才出眾,在當時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為「江左三大家」。

提拔任用,這沒什麼奇怪的了。

當然,這一切吳爭都不知道,人力終有盡時,吳爭也只是個普通人罷了。

這也是王之仁這個過來人,之前提醒吳爭小心陳子龍和應天府一班文人的原因,這些社會精英幾乎左右著正陽門以外的一切,說他們是無冕之王,一點都不過份。

「受之兄,事情怎樣?」龔鼎孳急急地問道。

錢謙益微笑著,帶著一絲得意地說道︰「皆在預料之中。」

龔鼎孳大喜道,「只要陳子龍答應了,那我們就等于掌握了他的把柄,日後予取予求,怕是再無掣肘了。恭喜受之兄,數年恩怨,一朝得雪。」

錢謙益呵呵笑道︰「事不宜遲,還請孝升兄快快派人,隨錢某去緝拿宋征輿。」

「受之兄放心,我早已召集好三十名差役,就等著受之兄前來了。」

……。

春和殿,如今是朱媺娖的寢宮,準確地說,同時也是召見外臣的地方。

沒辦法,畢竟是女子,而且只是監國,許多事只能從權。

雖然身為監國,可自從淳安被逼宮之後,朱媺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改變,這與她所處的位置也有非常大的關系。

對內無法掌控朝局,對外不能率軍御敵。

只恨生了女子身,朱媺娖內心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

而自從內閣主政之後,朱媺娖更是心憂明室存亡。

對于一個少女,朱媺娖真得感到很累,心累。

好在有吳小妹和周思敏日夜陪伴,這樣至少有了傾訴的對象。

特別是吳小妹,對于朱媺娖而言,吳小妹與她的身世幾乎雷同,同為天涯淪落人啊。

二人之間,幾乎已經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

可對于要強迫吳爭立自己為後,並要在自己所出子嗣中遴選太子之事中,吳小妹保留著自己的意見。

吳小妹本來是不同意這麼做的,因為她知道吳爭不是個肯任人擺布的倔脾氣。

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反而是擼順毛,可能比較好。

但朱媺娖不同意,她認為須先小人後君子。

直到吳爭斷然拒絕,如此三女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疏離感。

此時,聞听吳爭已經離開應天府的吳小妹,與周思敏聯袂前來。

「請殿下允準,我要去杭州。」

朱媺娖驚訝地問道︰「小妹這是為何?此時清軍大舉來犯,鎮國公正前往丹徒指揮我軍抵抗,此時去杭州府,豈不冒險?」

吳小妹平靜地說道︰「哥哥此來說起父親已經到了杭州,身為女兒,自當服侍于父親身邊盡快孝,還請殿下允準。」

朱媺娖愣了半晌,轉向周思敏,冷冷地問道︰「看來你也是要走了?」

周思敏低頭不敢對視朱媺娖,答道︰「思敏已為人婦,家翁在平崗山,思敏離開已是不孝,此時家翁已至杭州,理該前去服侍。」

朱媺娖心中一股濃濃的失落和怨念,從順天府至今,已經三年,眼見大明復興有了希望,可定楮一看,自己依舊是孤家寡人一個。

身邊自以為可做依仗的,說走就走了,想疏遠就疏遠了。

這讓朱媺娖鼻梁一酸,兩行清淚止不住地涌了出來。

此時,鄭叔進來稟報道︰「張太傅及張煌言、馬士英二位相公請見。」

朱媺娖深吸了一口氣,取錦帕按了按眼下濕潤處,回復了平靜。

「小妹、思敏先去後面暫避。」轉頭對鄭叔道,「傳太傅、馬相、張相進見。」

「臣等參見監國殿下。」

「太傅和二位相公見本宮可有要事?」

張國維看了馬士英一眼,示意與馬士英敘說。

馬士英斟酌道︰「回殿下話,臣等此來,是要出首朝中奸細。」

朱媺娖一驚,問道︰「我朝堂之上,竟有奸細?馬相速速道來,何人竟數祖忘典,甘為韃虜細作?」

馬士英看了一眼張煌言道︰「回殿下,此人乃工部尚書宋征輿。」

朱媺娖聞听,驚愕地張嘴難合,之前只是驚訝,可現在,她是真的震驚了。

二品大員,國之柱石,好好的人不做,竟要賣身投靠清廷?

這對朱媺娖無疑是種打擊。

畢竟發生在自己監國之時,套用後世的話來說,這種丑聞,朱媺娖勢必負有領導責任。

大明皇帝下罪己詔司空見慣,何況她一個監國。

朱媺娖語氣急促地問道,「馬相的指控,可有確鑿證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