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張獻忠、李自成兩匹夫,以其才能,如果放在太平盛世,恐怕最多也不過小吏之流。可他們輕易登高一呼,卻是相應者眾。使得半壁江山動蕩,不是因為他們才能足以服眾,更不是百姓轉眼間從良民變成了刁民,而是百姓開始明白,自己究竟為何而戰。」

「為何而戰?」

「為自己的利益而戰!」

張煌言皺眉道︰「不對!若天下人人為自己的利益而戰,何談家國天下?」

吳爭微笑起來,「那就想辦法把他們的利益統一起來,與國家、朝廷利益趨同,自然也就成了國之利益。」

「言易行難。天下利益就如同一塊餅,只有從最大多數人的手中汲取他們本該得的那部分,才可形成國家,而後始有朝廷。」

吳爭笑道︰「玄著兄果然睿智,能想到這一步,我就能與玄著兄繼續溝通下去了。」

張煌言沒好氣地道︰「我是崇禎九年舉人!」

吳爭哈哈大笑道︰「這事哪怕是進士,怕也未必能領悟透徹。」

張煌言不耐地催促道︰「說下去,你說的,繼續溝通下去。」

張煌言確實是被吳爭吸引,雖然他也說不清楚吳爭究竟在什麼地方吸引他,可吳爭看似粗鄙的話中,往往讓他有醍醐灌頂的恍然。

甚至在張煌言心中,視吳爭為良師益友,這也是張煌言甚至不惜在陳子龍、錢肅樂發動宮變時背離朝廷也要追隨吳爭的原因。

吳爭隨口道︰「其實方法很簡單,一張餅不夠,那就兩張唄。」

「呃。」張煌言听了哭笑不得,「天下就一張餅,何來兩張?」

「不,不!」吳爭正色道,「天下餅原不止一張,只是你沒有發現罷了。」

張煌言打量了吳爭一會,見吳爭不象是在說笑,于是拱手長揖道︰「請賜教。」

吳爭連連搖手道︰「以玄著兄之才,該賜教吳爭才是。吳爭哪敢賜教玄著兄。」

張煌言道︰「能者為師。」

吳爭大笑道︰「行。那我就說說這第二張餅。將整個天下利益視為一張餅,那確實就只有一張餅,但這餅可以細分成第二張餅,甚至第三張、第四張,乃至無數張。譬如,視軍權為一張餅,政務又是一張餅,天下商貿易那就是第三張餅。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去囊括天下所有權力,哪怕皇帝也做不到,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完全可以視三百六十行為三百六十張餅。細分之後,還可細分。如此一來,餅多了,就可滿足所有人的訴求。」

張煌言有些迷糊了,他感覺象是有些道理,可總覺得又說不通,是謬論。

吳爭見張煌言沒明白,解釋道︰「我舉個例子,大明嚴禁各地開采礦山,特別是銅鐵金銀礦山,而由此造成各地官府私采,屢禁不止,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這事與百姓利益有直接關聯嗎?」

張煌言想了想道︰「礦山歸朝廷所有,連各地官府都夠不上,怎會與百姓利益有直接關聯?最多也就是征了周邊百姓土地罷了。」

吳爭點點頭道︰「對,礦山的利益在朝廷、在皇帝,可皇帝、朝廷有精力去開采各地礦山嗎?沒有,到最後怕還是要任用內宦成立一個衙門去監管礦山開采,可有用嗎?不僅沒用,更形成了宦官與當地官府勾連舞弊,實際上皇帝、朝廷所得到的,遠比想象的要少得多。那如果將此項權力下放,由各地官府組織開采當地礦產,而朝廷只須收取一個固定礦稅呢?一則可以免去增設衙門、增設官吏的花費,二則等于重新劃分了一張餅,這張餅的受益對象就是各地官府,當然朝廷實際得到的並不比原來少。水至清則無魚,滿足了各地官府的利益訴求,還怕得不到他們的效忠嗎?」

「再來說百姓,他們的利益訴求在于土地,那就將天下土地劃為另一張餅,去盡可能地滿足他們。如何滿足?將所有土地丈量出來,以人頭均分,這樣天下百姓就滿足了。對,這又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訴求,要讓他們將手中的土地吐出來,是件難事。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這些地主攫取土地無非是為了錢,當然也有為了傳于後代的,但後代無非也是為了錢。

那麼如果把他們引向更大的利益,這就能讓他們將土地吐出來。」

張煌言有了興趣,問道︰「是什麼更大的利益?」

「商貿。」

「呃。」張煌言翻了翻白眼,「從秦漢便有商貿,可曾見過富人舍棄土地的?」

吳爭嘿嘿笑道︰「那是商貿不夠繁榮,真要到了日進斗金的地步,看他們舍不舍棄土地!」

張煌言搖搖頭道︰「臨淵求魚罷了。」

吳爭道︰「沒試過,焉知可不可行?」

張煌言有些驚訝吳爭的執著,「你可曾想過,天下錢財其實也是個定數?財富集中在富人手中,百姓貧苦,手中沒有余錢購買所需貨物,商貿如何繁榮?」

「方才說了,將地主手中囤積的土地分于百姓就是,這樣百姓就有了每年固定的收入,也就有了購買力。如果再不行,可以降農稅,甚至免農稅。」

張煌言震驚了,「這是社稷根本!豈是說降就降說免就免的?沒了賦稅,官員俸祿、各地水政、軍費等等從何而來?」

「征商稅嘛,商人賺到了豐厚利潤,自然得交相應的賦稅,杭州府現在就在這麼搞。當然還有別的渠道,譬如軍火貿易等等。」

吳爭其實沒有說完全,怕嚇著了張煌言。

他心底里在說,真沒轍了,那就再造一張餅,譬如對外戰爭。

張煌言目瞪口呆,吳爭的話顛覆了他的想象,吳爭的話看似雜亂無章,可上下一聯系起來,確實形成了一個循環。

農稅降低,百姓手中就有了余錢,有了余錢之後,購買商品,商業就能繁榮,商業繁榮自然吸引地主們投身商業,土地就不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麼讓他們吐出手中的土地就成了可能,地主們投身商業,使得商業更加繁榮,此時免除農稅,百姓就更有了余錢,商業就更繁榮,征得的商稅就能替代農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