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平崗山中,池二憨此時也苦惱。

山寨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不假。

狹長的甬道令清軍根本攻不進來,可問題是明軍也出不去。

清軍往甬道口一堵,明軍就是全身鐵甲,也沖不出去,反折損了不少人手。

接到吳爭讓他配合這場收復戰,率軍出山牽制清軍的命令,池二憨已經組織了三次進攻,都被清軍的弩矢和投石器擋了回來,明軍無法沖出甬道口。

清軍依托大石、樹木為掩護,對甬道進行弓弩矢交叉封鎖,甚至以投石器將大石頭擲于甬道口,更平添了沖出去的難度。

池二憨是真想出去,待在山寨中,讓他萬分憋屈。

好不容易得到這次機會,沖不出去,他不甘心。

心急如焚之下,池二憨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下令崖上四門火炮掩護,以庫存鐵甲裝備出一百多重甲兵充當肉盾。

強行突破!

平崗山從朝廷撤出之後,兵力已經不多,總計不過五、六千人。

其實吳爭並湍強求池二憨一定要沖出去牽制清軍。

吳爭的意思,不過是讓池二憨鬧出點動靜,牽制住清軍就成了。

事實上,只要平崗山有異動,清軍就不敢分兵去增援別處。

可往往各人對命令的理解各有不同。

池二憨太想出去了,這種思想下,自然將吳爭的命令理解成「沖出去,干他X的」。

鐵甲護身,「叮叮當當」地,確實能擋住弓箭箭矢。

可鐵甲的重量限制了士兵的靈活性。

身穿重甲、行動遲緩的士兵,那就是最顯眼的活靶子。

箭矢的力度雖然對他們造成不了傷害,但清軍有重弩、有投石器。

千來人跟隨著重甲兵魚貫至甬道口時,清軍的重弩和投石器發射了。

一枝粗如臂膀的弩箭擊中最前端重甲兵的身體。

「鏜」地一聲巨響,弩箭箭矢的沖力,直接擊飛了重甲兵,連著撞翻後面緊跟的十幾人。

而緊接著不斷地弩箭射來,還有巨大的石頭如同流星般,帶著「呼呼」的風聲當頭砸下。

頃刻之間,百多鐵甲兵瞬間折損超過了三成。

池二憨目眥欲裂,這種弟兄的犧牲,反倒激起了他的 脾氣。

這個時候,恐怕沒人能攔得住他了。

池二憨悍然下達了全軍沖鋒的命令。

軍令如山,這是要將平崗山守軍全部葬送的命令。

但這個時候,誰還能攔得住他?

甬道確實太窄了,並排站不滿十個人,這種人數的沖鋒,對甬道外的敵人,根本形成不了威脅,真正起到威脅作用的,還是崖壁上那四門不斷射擊的火炮。

這避免了沖鋒明軍沒有徹底被殲滅在甬道口。

但火炮畢竟不是萬能的,特別是接連射擊之後,需要冷卻。

可轉眼之間,二、三百士兵倒在了甬道口,而士兵依舊奉池二憨的命令在往外沖。

尸體越來越多,幾乎堵塞了甬道口子。

池二憨此時已經瘋魔了,血紅著眼一個勁地往外沖,一枝重弩箭呼嘯地射向他時,他都混然不覺,若不是身邊親兵奮不顧身地將他撲倒在地,恐怕池二憨就會被弩箭洞穿了。

眼見悲劇上演,這時甬道外的清軍,突然就混亂了起來。

重弩不再發射,投石器也沒了反應,除了最前沿的弓手依舊在射擊,可這已經阻擋不住蜂涌而出的明軍。

就一瞬間的功夫,沖出甬道口的明軍人數已經高達一百多人,這其中自然包括如同瘋子般的池二憨。

這一瞬間,拯救了平崗山全體明軍的命,也拯救了池二憨。

池二憨甚至忘記了下令,就自己一個人吶喊著,沖向清軍,可他的這種無畏無懼的氣勢,同樣激勵著明軍將士。

一百多人,如同狂風席卷般沖向清軍,他們身後越來越多的士兵沖出甬道口。

戰場局勢瞬間扭轉。

誰來了?

是誰拯救了平崗山明軍于生死之間?

是個死人!

一個早已殉國的人。

當兩股人馬如兩道洪流,「轟」然合二為一的那一刻,清軍陣營毫無懸念地被擊穿。

這時哪怕是神仙,恐怕也無法改變兵敗如山倒之潰勢,兩翼清軍開始潰退。

……。

吳爭收到陳勝傳來的緊急軍情時,正在準備渡江前往瀝海。

因為他在剛剛前一刻,同時收到了另一份情報。

準確的說,是一封書信。

來自于叛臣方國安的書信。

所以,陳勝的急報,已經無法令吳爭震驚。

方國安在信上說,希望重歸大明旗下,並說明了此次清軍進攻,並非出自他的命令,多爾袞臨時調動饒州金聲恆二萬人至紹興府,並接替了他的指揮權,他已經失去了對紹興府清軍的統率權,但如果吳爭和慶泰朝能接受他的反正,他可以率麾下五千舊部,配合明軍。

方國安及其所部,被金聲恆安置于三界,方國安希望吳爭能派人與他接洽,以商談他復歸大明的安置事項。

最後,方國安點明了清軍的主要部署位置,進攻瀝海的清軍是原本紹興府的二萬人,而進攻平崗山的是金聲恆部將王得仁所部,約六千人,駐守瓜瀝要隘的是金聲恆帳下總兵柯永盛所部,約六千人,而金聲恆本人則率八千人坐鎮紹興府,掌控紹興之戰全局。

吳爭看到方國安書信時,確實是震驚了,不僅僅是震驚,更是駭然。

紹興府清軍驟然增加兩萬,那麼不用說收復紹興府了,自己應該做的是全力防御才對。

雖說面對四萬多清軍,以吳爭麾下三萬多人,不是不能一戰,可這樣的消耗戰,就算勝了,也沒有任何意義,對于整個局勢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如今的慶泰朝,與清廷根本拼不起消耗戰。

所以,吳爭的第一反應就是迅速撤兵,保存實力,以圖日後。

可被朝廷派來督促吳爭增援應天府的馬士英,私下提醒他,如果撤兵,帶來的後果是錢塘江北岸將遭受清軍威脅,水師已經北調,那麼明軍將無法控制錢塘江水域,听起來沒什麼,但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