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顯然,王之仁是清楚吳爭脾性的,合作了這麼長時間了,王之仁看人還是很準的。

「吳爭,我長你二、三十年吧?」王之仁喟嘆道,「如今形勢有異,除非你有切實把握,能將他們徹底鏟除、鏟清,否則還是不動他們為好,達一發而動全身啊,這些個文人,聲名在外,哪個膝下不是學生遍天下?你動了哪一個,都將給自己的名聲潑上一碗墨。听老哥哥一言,暫時放下吧。等日後形勢轉變,想如何處置,皆在你一念之間,何必急于一時?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況以你的權位,何須十年?」

現在的形勢,只能懷柔,套用後世一句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求同存異,全力圖存。

吳爭明白,不能失去王之仁的支持。

王之仁勸,放下。

佛亦曰,放下。

于是吳爭只能,放下。

王之仁看著吳爭變幻的臉色,滿意地點點頭道︰「吳爭,老哥哥還有最後一句話。那就是莫稱王。」

莫稱王。

這就是王之仁最後的訴求。

以吳爭光復九府,奉迎朝廷歸都,特別是光復南京的功勞,足以封王。

可以說,沒有吳爭,這班君臣早已是清軍刀下枯骨,或者飄于海上成立流亡政府了。

但現在,王之仁勸,莫稱王。

「吳爭啊,你起來太快,根基不牢,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王之仁苦口婆心地道,「一個太年輕、沒有根基的王,那都是眾矢之的啊。听老哥哥的,晉國公位,只要手中掌握實權,王爵之位什麼時候想要都可以,別為了一個虛名,生生毀了自己。」

王之仁滿目真誠,但吳爭偏偏就不信。

這話確實在理,太祖問朱升,朱升就這麼回答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後世毛爺爺也是這麼說過類似的話。

既然他們都說過或者采納過,自然是不會錯的。

但吳爭卻知道,王之仁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自己封王,再輔以現在手中的實力,可謂是權勢滔天,這對于一個舊國公來說,從現在的上司變成了下屬,這個反差足以擊潰人心。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吳爭這樣的上司,王之仁絕對會擔心,他手中的兵力會被吳爭吞並。

這也是王之仁最擔憂的一點,也是這次差點被陳子龍忽悠成功,站到吳爭對立面去的原因所在。

吳爭依舊點頭同意,他覺得王之仁說得沒錯,「緩稱王」也是吳爭自己的想法。

「我同意。」

王之仁笑了,滿意的笑,吳爭連續三條都答應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王之仁甚至已經做好準備,只要吳爭不為難朱以海和諸臣,他甚至可以同意吳爭封王。

這倒不是王之仁的心胸已經大到了聖賢的程度,而是王之仁想盡快平息這場內亂,傾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王之仁非常明白。

可現在吳爭三條都同意了,王之仁在驚喜之余,同樣明白,吳爭禮下于人,必有所求。

投桃報李嘛,自然是應當的。

王之仁漸漸收斂笑意,正容相待。

到了他的地位,王之仁心中很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吳爭將要提的條件絕不會輕,甚至比他提的更沉重,需要他專注精神,去面對。

笑了,吳爭笑得很燦爛。

因為王之仁的要求提完了,該輪到他了。

王之仁的要求雖然觸及了吳爭的底線,但沒破,能讓吳爭接受下來。

「興國公年長吳爭不少,不能讓您專美于前,這樣反倒是對您不敬了。」

這話讓王之仁心底直冒冷汗。

話漂亮,理在有,做為象吳爭這樣的後生晚輩,故意相讓,那就等于打王之仁的臉了。

不讓,才是尊重。

可吳爭這個後生晚輩所掌握的實力卻是不同凡響,王之仁豈能不倒吸一口寒氣?

吳爭很謙恭,起身說話,「興國公提了三點建議,讓吳爭醍醐灌頂。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好吧……那我也只提三個建議。」

「靖海候請。」王之仁緊張地,連稱呼都變了。

「限制君權、重組內閣。」

王之仁倒吸一口涼氣,他張嘴就要分辨,被吳爭抬手阻止。

王之仁只能閉嘴,緩緩坐下。

這不是吳爭放食無禮,而是規矩。

你提出的我答應了,那麼我提出的你也須應下,至少,你得讓我先說完了。

這就是規矩。

「魯王不是人主之相,不該再留在朝堂之上,王爵保留……讓他去杭州府吧。」

王之仁臉色一變,讓朱以海去杭州府,那與監禁有何區別?

可反過來一想,這個皇室近支如果再待在應天府,也確實不是個事,這等于在一群貓面前,放了一條咸魚,誰能禁受得住誘惑?再引發擁立、勸進之事,與公于私,那都是悲劇。

所以王之仁雖然色變,但沒有反對的意思,而是微微頜首。

吳爭的笑意更濃。

王之仁的心開始顫抖。

「興國公果然是能臣,短短兩個月時間,新練水師已經有模有樣,雖說還非勁旅,但對付北面建虜這些不識水性的旱鴨子,已經足夠了,況且還可邊打邊練嘛。」

王之仁听到這話,勃然變色,不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也是,這事王之仁早已料到,吳爭讓他代為編練水師,他就知道遲早有這一天,畢竟所耗費的錢財、糧餉都是人家出的。

可王之仁終究心存僥幸,這只水師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抽干了原定海水師中的六成老兵。

不是王之仁傻,而是他有一點與吳爭同道,那就是打過長江去,他不能再降一次清,不說清廷不會接納他,就連他自己也無法過得了自己心里這一關。

也正因為如此,王之仁甚至比吳爭更在意朝廷的興衰和存續。

緩過勁來,王之仁深吸一口氣,「那就從第一條開始說起吧。」

「興國公請。」

「長平公主是你倡議擁立的,雖說在淳安被迫退位,但此事所知之人不多,就算被人所知,也可以魯王逼宮做為掩飾,產生的影響不會太大,我不知道,你限制君權、重組內閣的用意是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