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于國仇才是主因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听了,奇怪地問道︰「弘光帝有何不妥之處?」

馬士英苦笑道︰「候爺如今也是位高權重,應該知道皇室中人的品性和才能。」

吳爭開始一怔,而後迅速回味過來,馬士英指得是宗室慣例,各地藩王自小不得讀書,這是為了避免日後這些藩王生出異心。

其實東林黨人倡議的所謂「潞王有賢名」,不過是借口罷了,不讀書明禮的潞王朱常淓,絕對是稱不上賢的,之後聞風獻降杭州城,也佐證了這一點。

吳爭哂然一笑道︰「繼續講吧。」

馬士英未言先嘆,停了半晌才道︰「弘光帝……耗費甚大。」

吳爭自然听得懂,馬士英終究顧及到君臣上下,不好公然指責他擁立的弘光帝。

可吳爭沒有這個顧慮,他明白說道︰「這事我知道,登基一年,搜刮錢財無數,單秀女就征了三回,所征賦稅沒有一文用于民生,這就是你擁立的皇帝!」

吳爭的直率,讓馬士英臉一陣紅一陣白,他吱唔道︰「與東林黨人想立的潞王相比,弘光帝……不算太離譜吧。」

吳爭愕然,是,是不算太離譜,弘光帝兵敗逃出南京,去蕪湖投靠靖國公黃得功,致使清軍強攻,黃得功力戰至死。

而黃得功戰死之後,其麾下田雄、馬得功、丘鉞、張杰、黃名、陳獻策等人沖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將其獻給清軍。

雖說弘光帝沒有主觀上獻國降清,但其做為也並不如馬士英所言的不算太離譜。

吳爭問道︰「就算弘光帝昏庸腐朽、沉湎酒色,可弘光朝真正主掌政務的不是他吧?你說的恐怕不是百萬明軍數日間敗亡的主因吧?」

馬士英點頭認同道︰「這話沒錯,短短一年之間,百萬大軍灰飛煙滅,說是誰的責任,恐怕都不盡然。但馬某還是要說,皇帝難辭其綹。」

見吳爭听了臉色有些不虞,馬士英連忙解釋道︰「听我把話說完。當初我聯絡內臣及周邊四鎮,起兵擁立福王之時,福王已經私下與四鎮主帥達成協議,為了登上尊位,福王許諾了許多連我都不知道的,以至于四鎮在福王登基之後,听調不听宣,汲取駐地賦稅,甚至對朝廷的旨意充耳不聞。」

吳爭皺眉道︰「史閣部手握大軍,豈能任由他們如此?」

馬士英苦笑道︰「史可法之前在擁立之事上左右搖擺不定,他甚至聯合張慎言、高弘圖等十七人聯署福王不可立的七大原因——貪、婬、酗酒、不孝、虐下、無知和專橫。這書信後來被弘光帝知曉,焉能不視史可法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史可法手中雖然掌握數十萬大軍,可早已被皇帝摒棄于朝堂之外,以至于後來,史可法守揚州危急之時,數次向朝廷求援,皇帝不理不睬,任由揚州陷落。」

吳爭心中一陣抽痛,這是典型的上下一致地尋求滅亡啊。

這時,馬士英繼續道︰「如果說皇帝該擔南京失守的三成責任,那麼史可法也該擔三成。」

「那你該擔幾成?」吳爭冷冷問道。

馬士英一怔,而後慨然道︰「馬某雖然是首輔,可為時不過一年,況且朝堂之上還有原禮部尚書王鐸、禮部左侍郎姜曰廣二人同為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慎言、左都御史召劉宗周、新任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這些人便是東林黨人用來掣肘馬某的,他們的說法是盡量讓正人佔據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有一番新氣象。可結果呢?」

馬士英嘲諷道︰「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剃發易服降了清,所謂的正人,尚不如我這被世人唾棄的閹黨。如果候爺非要問馬某該擔幾成責,那馬某回答,最多一成。」

「哦?」吳爭問道,「這樣說來,已有七成,還有三成責,該由誰來擔?」

馬士英想了想道︰「該有四鎮主帥來擔余下三成。」

吳爭听了,突然發作,怒道︰「你是在我的面前詆毀靖國公嗎?」

馬士英有些愕然,他道︰「馬某不敢詆毀靖國公,靖國公雖說粗鄙,但確是忠臣。但其余三鎮,廣昌伯劉良佐、興平伯高杰、東平伯劉澤清,哪個不是兩面三刀,與朝廷離心離德?關鍵是這四鎮總兵內部就有仇怨,若非史可法不斷從中調停,恐怕四鎮早已自己打起來了。

候爺想必知道,除了靖國公黃得功拼死護駕,戰死沙場,其余三鎮皆降了清。劉良佐就不必說了,其弟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時就已隨總兵祖大壽投降清廷,受封廣昌伯駐守壽縣之後,對周邊更是縱兵搶掠,無惡不作。他的軍功全是來自鎮壓民賊,就從來就沒有真正抗過清,興平伯高杰原是民賊降將,早年就與清軍眉來眼去,而投于弘光帝之後,僅以斬殺了一個徐州強盜頭子,而受封興平伯、太子太傅。

至于東平伯劉澤清,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時,就已經露出反意。大順軍迫近北京時,崇禎帝命他率部火速入衛京師,他卻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大順軍進入山東,他帶領主力沒發一矢,就向南逃至淮安佔地為王,這就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

馬某並無詆毀死人之意,候爺明鑒。我只是想說,弘光朝的滅亡,實在不應該怪罪到馬某的頭上,至少馬某不該擔下大部分的責。」

吳爭其實心里還有比較認可馬士英闡述的,馬士英一個「奸」,在這種亂世之中,所能起到的負面影響絕不可能那麼大。

因為他手中並無軍權,反倒是象四鎮總兵、史可法這樣手握重兵的,才能對這個戰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南明百萬明軍,其實也就是史可法手中的朝廷軍隊,加上四鎮手中的兵匪,還有些臨時組建的新軍罷了,絕不是真的百萬正規軍。

可吳爭不動聲色地質問道︰「如果不是你挑起黨爭,弘光朝再怎麼也不至于一年就亡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