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PS︰感謝書友「151101130700467」投的月票。

幾天之後,應天府的治安、秩序漸漸穩定。

明軍的嚴守軍規,讓城中百姓重樹了對明軍的良好印象。

對于這一點,吳爭確實居功至偉。

吳爭用的方法很簡單,但非常有效。

一切講理想、講信仰都是一廂情願的空口白話,其實最現實的就是真金白銀。

在亂世,沒有比真金白銀更能穩固人心了,對于這一點,吳爭用得很溜。

從紹興府,不,從當初與陳勝官道狹路相逢開始,吳爭一直用得很溜。

吳爭這人不貪財,對錢財看得很開。

在他心里,權力比錢更重要,而這亂世之中,軍隊就是權力,就是生命。

吳爭出手大方,錢財從他的手里經過,從來都是千金還復來。

對于這一點,哪怕是歸附的義和杭州城外投誠的、吳勝兆投誠的曾降清明軍,都對吳爭心服口服。

這個世道,遇到這樣不貪財、搶功的主帥,就是所有士兵的福分。

所以,吳爭能在短短時間里,將這麼一支雜牌軍迅速地捏在一起,融合起來,干成了這麼一件堪稱奇跡的壯舉。

所以,每個成功者背後,都有他必然成功的原因。

這句話,任何時候都是對的。

吳爭「揮霍」的錢財,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千里之外的杭州城,莫執念那運來的。

也沒有靠搶奪擄掠百姓來聚集財富。

他的錢的來處只有一個,那就是沿路攻佔的各府府庫,還有就是,重演杭州城懲治降清富戶那一幕。

應天府的人口更多,城中財富多到讓人意想不到的程度。

隨便找上一家,「榨」出來的油水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吳爭當日在洪武門前的木台上演的那一出,向百姓傳遞出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那就是與清廷劃清界線,而非百姓初始認為的苟合。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做為下屬,看上官的眼色行事,這是一種本能,否則,就算天王老子也提攜不了你。

更關鍵的是,吳爭別的不會,可抗戰劇看得不少。

述苦大會,那是辦得有聲有色。

他麾下軍隊中,唯獨不缺來自江陰、嘉定等地周邊的士兵,讓他們現身說法,往往事半功倍。

聲情並茂地演說,不但賺得了不少民眾的眼淚,更使得全城上下形成了同仇敵愾之心。

于是發動民眾,在城中搞上一次又一次的肅清運動。

以至于後來,不用明軍去甄別,百姓會主動來官府檢舉之前降清的不義富戶。

然後就是按圖索驥,一抓一個準。

當然,也有個別舍命不舍財的頑固份子。

這個時候,吳爭沒有一絲憐憫之心,果斷下令,殺雞敬猴!

就這麼極度血腥的殺戮,多的時候,全城一天處決的人數高達百多人,可民眾不僅不反對,反而舉雙手擁護,這不禁讓吳爭感慨,後世這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可謂不傳之法啊。

十來天下來,應天府中不但秩序井然,而且清廷留下的細作、奸細被橫掃一空,關鍵是,吳爭得到了足夠的財富。

就連王之仁都感嘆,這小子真是一個搞錢的天才,怪不得短短一年時間,能崛起到這種程度。

而吳爭大手筆地賞賜此戰將士,更令王之仁為之咋舌,天曉得被吳爭撒出去的錢,能組建多少新軍啊。

可效果也著實體現出來了,吳爭下令,但凡有搶劫、掠奪百姓之事發生,上一級軍官連坐,斬!

結果就如同上面所說,明軍由此對城中百姓秋毫無犯。

是人都明白,吳爭言出必行,自己能憑戰功獲得賞賜,而且賞賜比搶奪還多,誰他X的還去搶那些沒幾個大錢的窮百姓?

是人,都想得到榮譽,能不損害自己利害的情況下,能得榮譽,能得到百姓敬重,自然最好不過了,軍人更是如此。

由此,吳爭不僅被將士稱道,更被數百萬應天府百姓奉為清天大老爺。

之前吳爭頭上,因與清廷停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被一掃而空。

吳爭終于有了一塊屬于他的地盤,這地盤其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還是大明南京,數朝古都。

可吳爭沒有意識到,他的身份還不足以擁有這些。

就在吳爭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噩耗傳來,老父親病危。

聞听噩耗,吳爭心急如焚,不顧所有人的阻攔,執意南歸。

將應天府一應政務托付于興國公王之仁,吳爭只帶了宋安和一直追隨他的騎兵營離開應天府,由寧國府南下。

吳爭做出決定到出城的時間很短,城中各衛將領甚至連消息都沒有听聞。

離開應天府後,宋安私下問吳爭︰「少爺,這個時候你離開應天府,難道就不怕易出難歸嗎?」

吳爭冷哼道︰「與爹爹的最後一面相比,一切都是值得的。」

宋安欲言又止,控制馬速,落于吳爭一個馬位,不再勸說。

其實吳爭哪會不明白宋安的意思,應天府剛剛光復,萬事待興,城中人心復雜,自己在這個時候驟然離開權力中心,確實有些倉促。

但吳爭更認為,之前對城中的清洗和述苦運動,應該起到了溯本清源的效果,如果連這樣以鮮血滌蕩都無法令明人覺醒,那這天下明人就真無救了。

如果真是這樣,吳爭就只能另想它轍,徹底擺月兌「明」對自己的桎梏,另立山頭了。

可吳爭心里,卻一直有個復明的心結,特別是這一年來,所听到的、看到的,他不覺得明人真與後世史書中所說的那般不堪。

就象張國維、錢肅樂等,就象張煌言、熊汝霖、孫嘉績等。

還有夏完淳、陳守節父子、孫兆奎、沈自炳、沈自駉兄弟,和江陰、嘉定那些普通的百姓。

甚至連吳勝兆等人,都給了吳爭強烈的信心。

大明不該這麼亡!

吳爭如此匆忙地離開,當然是為了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但心中也是想試試,自己這個烏七八槽湊合起來的新興勢力,究竟能不能抗住四面八方的壓力和侵蝕。

更想試試,沒了自己在,興國公王之仁會如何應對,這是吳爭最想知道的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