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鄭叔遲疑道︰「殿下請恕奴直言,為上者講究得是勢力的平衡,在這一點上,魯王並無過錯,而吳爭確實鋒芒太露了些,加上與張尚書、錢御史、張編撰等人走得過近,這也是為魯王殿下忌憚的原因之一。殿下,文武勾連,是為君者大忌啊。」

朱媺娖嗤聲道︰「是忌諱沒錯,于是就有了明的一路潰敗。大明並非無人,而是能人皆因忌諱被迫害至死了。今日本宮才明白他當日所說,如今的明,只不過是存在在我等心中的一個幻想。這樣的明,還不如不要,漢人的明、天下人的明,才是真正的大明。」

鄭叔臉一白,他不知道為什麼今日公主殿下言語會如此冒失,「殿下慎言!」

朱媺娖也一驚,發覺了自己的失言。

于是重新轉過頭去,「魯王傳諭,令他撤回紹興府,你說,他會回來嗎?」

鄭叔見朱媺娖已經回復清醒,才松了口氣,這王府之中,隔牆有耳,萬一這番話傳到朱以海耳朵里,沒得惹出什麼事來。

听到朱媺娖問,鄭叔答道︰「自然是該回來的。」

這話回答得很妙,粗听是在判斷吳爭會回來,是肯定句。

但細品卻是,按道理是應該奉命撤回的,但……誰知道呢。

這就是說話的方式,而朝廷中那些重臣們,對此的造詣一個個都比鄭叔高明多了。

他們文治武功缺得太多,但比起說話隱晦來,一個比一個高深。

說得每句話,都可以讓人口味上十天半月的。

可戰場不會給你十天半月。

朱媺娖其實並不在意鄭叔是怎麼回答的,她只是自問自答︰「他的心性太過倔強,面對敵酋多鐸六萬大軍……哎,只望他能奉諭返回……本宮是說,他該多想著吳莊里他爹爹和妹妹。」

鄭叔心中暗嘆,公主殿下沒多少話,可提到的「他」字,比任何時候都多。

看來,吳爭身處險境,公主殿下已是心亂。

鄭叔隨著朱媺娖的目光,望著天空中的月亮,不覺心中喟嘆,殿下啊,你經歷了如何坎坷,為何就是看不開呢?

……。

此時的吳爭剛趕到杭州城。

根本不知道,吳莊差點出事。

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無心之作,差點就徹底改變了歷史。

多鐸可不是普通親王,他一死,清廷至少失去了一條臂膀。

可惜,讓多鐸死里逃生,只丟了一只左腳。

吳爭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在杭州城淪陷前,狠狠地咬韃子一口。

就算杭州城最終沒守住,也要從韃子身上撕下一塊肉來,讓他們膽寒,不敢再狂妄,再肆無忌憚地屠殺明人。

這其實是一種辯證關系。

實力越強,打得敵人越痛,敵人就越不敢殘殺百姓。

韃子之所以敢制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正因為明朝敗了,大明亡了。

史可法終究沒有在揚州抵擋住建虜的進攻。

揚州的丟失,意味著半壁江山的淪陷和大明氣數已盡,韃子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制造凶案。

否則,從揚州府至順天府,那麼多的戰斗,也沒見韃子敢屠城啊。

這不是史可法抵擋太狠,打痛了韃子。

而是韃子已經看透了明亡的結局。

吳爭不熟悉歷史,但知道隆武朝亡得比魯監國早,當然,魯監國丟掉紹興,比隆武早。

但朱以海沒有投降,而是帶著文武官員,乘船至海上,組織了流亡正府。

這也是吳爭當初沒有去投隆武而選擇朱以海的原因。

因為吳爭知道,隆武朝的福建是韃子解決了湖廣戰場,由江西至福建,滅亡了隆武朝。

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俘之後很快被殺害。

這時在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呂大器等人的推舉下,桂王朱由榔已經在廣東肇慶監國。

可朱由榔在听聞江西贛州被清軍攻陷後,就慌了,不僅朱由榔慌,大部分官員都慌了。

司禮監太監王坤主張立即逃難,首輔丁魁楚隨聲附和,大學士瞿式耜等力主鎮定,也只推遲了四天。

最終,朱由榔棄廣東,逃往梧州。

他一逃,原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同廣東布政使顧元鏡、侍郎王應華等在廣州奉請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監國,並且搶在朱由榔之前,正式稱帝,為紹武帝。

朱由榔不甘心了,隨即東返肇慶,數日後登基,為永歷帝。

于是一場鬧劇上演,半壁江山同時有了兩帝、一監國。

永歷帝、紹武帝在廣東大打出手。

正當紹武政權在同永歷朝廷激戰正酣,並且佔據上風的時候。

清軍在佟養甲、李成棟統率下,偽裝成明朝軍隊,出其不意地攻佔廣州。

紹武帝及首輔蘇觀生自殺殉國,廣東淪陷。

可憐的朱聿,就當了一個多月的皇帝。

吳爭知道大概的歷史,另外吳爭也顧及到吳老爹故土難離,不忍將老爹和妹妹留下。

這是吳爭逃離嘉定後,選擇魯監國的主要原因。

吳爭原本是想找一個明主效忠,這樣可以不用顧及後勤、內務,迅速壯大起實力。

但現在發現,魯監國確實不是明主。

按現在的局勢下去,紹興府被韃子佔領只是時間問題。

于是吳爭開始尋求更換監國,但顯然吳爭的能力還做不到這點。

沒有張國維、錢肅樂等人的襄助,吳爭無法達到目的。

所以,吳爭打算在杭州城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至少在杭州城打響自己的名聲。

只有自己的實力強大了,在朝廷中才有足夠的話語權。

就象方國安、王之仁,吳爭不認為自己比不上這二人。

緊張的備戰進行得如火如荼。

萬人降軍已經被宋安處置妥當。

宋安依照吳爭的意思,將降軍分為五部,做為衛所池二憨、宋安、厲如海、周大海、錢肅典五營的後備隊。

戰局順利時,當當輔兵,在後面射射箭。

戰局不順時,就將他們補充進各營。

如果說,當時吳爭在鹽官查驗火炮時,這些降軍被池二憨阻攔,無法跟隨方國安撤往紹興府還耿耿于懷,那麼現在知道吳爭又一場大勝,看到繳獲的戰馬和軍械時,已經徹底地安下心,打算跟吳爭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