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騎兵營的運氣確實好。

他們在韃子齊齊下馬之後,突入韃子後軍。

眨眼之間,韃子被明軍趕入林中吃草。

錢肅典並不戀戰,他迅速按既定目標,沿官道向前沖鋒。

就象一把燒紅的匕首捅入冰雪之中,倉皇無狀的韃子,象被從中剖開的浪,向兩側翻卷開去。

突然地混亂,讓埋伏的主力感覺壓力一輕。

吳爭敏銳地猜測到錢肅典部可能得手了,隨即下令全軍沖鋒。

于是,一場餓狼撲兔的游戲開始了。

從西面喘息了一會的王一林,率軍投入了這場追逐戰。

僅一個時辰,被殲的韃子達到二千三百多人。

這是找到的尸體。

剩下的,吳爭已經沒有興趣去追趕、找尋了。

在全軍將士瘋狂的呼喊聲中,吳爭下令打掃戰場。

明軍將士紛紛抽刀割下韃子首級,可被吳爭阻攔。

吳爭下令,將所有韃子首級割下左耳,往後衛所官兵記功,就以左耳為憑。同時,吳爭下令將割下的韃子頭顱堆砌于官道一側,壘成一座景觀,在上面立了塊木牌,上書十二個大字「大明吳爭滅建虜三千騎于此」。

這還不算完,吳爭在木牌底下,埋了整整十七個地雷。

原本手中已經沒有地雷了的,可這種土制雷根本無質量可言,當時引爆時,就有這麼多雷沒炸,正好取出重新埋于木牌下,為了觸發,吳爭著實是動了不少腦筋。

最後還是厲如海想出了個好主意,將導火索穿管,引至景觀之後,將火折子豎直,底部埋于土中,再在將導火索的頭圍繞在火折子的上下結合部,最後將火折子上部以細麻繩連于木牌底端,最後以一層細柔干草覆蓋在火折子周圍。

這樣一來,只要韃子看見這木牌心中憤慨,拔起或者踢倒木牌,就會牽動細麻繩,從而拔出火折子上端,這樣火折子就會引燃邊上的覆蓋的干草,就算沒有直接引燃纏繞的導火線,燃燒起來的干草一樣會引燃導火線。爆炸也就不可避免了。

吳爭采納了厲如海的建議,雖然吳爭並不看好這番布置,因為這結構太粗糙了,這事更象是惡作劇的玩鬧,用來振奮全軍的士氣,或者是應景而為罷了。

但吳爭絕對沒有想到,這個自認粗陋的惡作劇差點改變了歷史,當然,這是後話。

打掃完戰場之後,吳爭部和王一林部迅速向杭州城而去。

此戰前後用時接近一個時辰,殲滅敵軍二千多人。

繳獲的完好戰馬一千多匹,軍械不計其數。

明軍傷亡二百七十多人,雙方戰損比已經是一比十,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場局部完勝的伏擊戰。

……。

方國安其實心里是舍不得放棄杭州的。

但他很清楚,與杭州相比,浦陽老巢才是他的根基。

那兒有著他的老本。

杭州城背靠錢塘江,無險可守,除非有絕對補充的兵員和延綿不絕的糧錢補充,否則根本守不住。

紹興府太小了,錢糧根本頂不住這樣的消耗。

再說,方國安不想折損己方實力,讓王之仁撿個大便宜。

此消彼漲嘛,自己實力減弱,王這仁的實力相對而言,就上升了。

這樣就會使得自己在朝廷的話語權減弱。

方國安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另外,方國安還是不看好魯監國能在紹興頂住韃子的傾力一擊。

他自認是良禽,須擇木而棲。

所以,如果繼續在杭州城待著,就要直面多鐸和博洛,這樣一來,底牌就得掀開。

是降清還是為明盡忠?

方國安只能離開,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須離開。

與其在杭州城與韃子打一場消耗戰,不如帶著劫掠得到的大筆錢財回浦陽,依仗錢塘江天險固守來得更實際。

方國安在听到韃子已至嘉興府消息時的第一反應,那就是下令全軍撤退。

另外,他還有別的考慮。

吳爭在他心里,已經不是當初剛來紹興時那個從七品哨官了。

現在的吳爭,手中掌控著三個上千戶所的兵力,當然,轄下的軍戶人口還不足。

但軍戶人口是個小事,只要手中有強大的實力,人口就會迅猛地前去投靠,特別是這種亂世。

方國安看不順眼吳爭,方國安強烈地認為吳爭就是個異類。

就象那個愣頭張煌言,甚至比張煌言更難纏,因為吳爭手中有兵。

方國安也知道,吳爭看自己也不順眼。

這樣,二人就沒有了調和的余地。

除掉他!

選擇立即撤退,為得就是要除掉吳爭。

少年人嘛,血氣方剛。

光復杭州的榮譽光環太強大了。

誰能棄之如幣履?

方國安很清楚吳爭不肯輕易撤退。

那麼就讓他留下吧,想到這里時,方國安嘴角揚起一絲笑意。

不足三千的兵,就算加上一萬降軍。

怎能是多鐸的對手?

方國安已經派人向博洛送去了密函。

將杭州城如今只有吳爭不足三千守軍和萬人降兵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隨便為自己此次渡江而擊,解釋了很多。

說明自己是不得已而為之,並表明自己絕對沒有對抗清軍的意思。

最後還隱晦地暗示,自己可以為清廷出力,建立更大的功勛。當然,前提是有一個合適的位置。

想到這樣的安排,會讓吳爭無聲無息地死在杭州城,方國安非常滿意自己的安排。

其實他對自己的心思很明白,他既不忠誠于大明,更不會去忠誠于滿清,他所要的,就是趨利避害、良禽擇木而棲。

可方國安一直以為吳爭在東城,只是得到王之仁的急報,派手下引信使前來稟報。

並不知道自己撤退前,吳爭已經離開杭州城去鹽官找那批火炮了。

更不知道,吳爭會與王一林合謀,決定在賀家埭打韃子前鋒一場伏擊,而且還打勝了。

甚至方國安預料不到,王之仁會如此對吳爭青睞有加,會將王一林和三千手下借于吳爭打這場伏擊戰,還因此令船隊滯留在吳淞口。

歷史或許就在這個時間段,不知不覺地漸漸發生了改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