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為犄角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啊,別客氣,今日你可是大功臣,先請。」說著,張國維將油膩的手指伸進自己的嘴巴里,吮吸了幾下,還咂巴出聲音來。

吳爭有些發愣,這是當朝的兵部尚書?

哪怕是個普通人家的漢子,也不至于有這種待客之道吧?

可吳爭的心中確實涌動著感動。

大難臨頭時,方知人心啊。

果然成名之人,必有可取之處。

吳爭慶幸自己站對了隊列,能與這三人站在一起,是幸運。

是幸運,就該珍惜。

錢肅樂今日不同于往常,對吳爭一向冷漠、苛責的他,臉上笑容幾乎沒有收斂過。

吳爭私下認為,這與錢翹恭平安有關,也與自己報功時,將錢翹恭部列為首功有關。

錢肅樂笑道︰「吳爭,本官謹以此酒,向你祝賀此戰大捷。」

張煌言也順勢起身道︰「吳爭,真沒有想到,我大明朝也有對建州人三戰三捷的一天,無以為敬,煌言借張大人的酒,聊表敬意。」

吳爭不好意思地起身道︰「三位大人言重了,此戰能勝,除了將士用命,說到底還是僥幸。若非沈致遠戰前一策,恐怕此戰我軍的傷亡為很大,最多也就是個慘勝。如果不是韃子運氣不好,在我撤退之時正好顯露形跡,那麼恐怕已經得手。每每思及這一點,爭心里冷汗欲滴,惶恐不止啊。」

張國維聞言點頭道︰「確實凶險,如果你早撤半個時辰,戰局就會改變。以你六百多人的軍隊,要與一千韃子野戰,恐怕凶多吉少。要是你部潰敗,那麼翻過平崗山的韃子就會進擊紹興府,而紹興府其實已經沒有可抵御之兵……哎,我大明竟到了這付田地。」

在場另外三人,都明白張國維的嘆息是因為朝廷的兵力不足,更是因為六七萬的明軍,皆掌握在興、越兩個國公之手,身為監國和兵部尚書,竟無法調動。

被張國維這麼一嘆,氣氛就凝重起來。

吳爭勉強笑道︰「不過總算是撐過了此劫,離明年開春,還有數月的時間,夠訓練一支可戰之兵了,爭雖不才,可自信帶兩三千人,與韃子決一死戰的勇氣,還是有的。」

張煌言激動地應和道︰「經此一戰,煌言也深信,明人之中還有不少象你這樣的可以仰仗之人,只要這樣的人再多一些,大明就還有救。」

張國維再次舉杯邀道︰「為了反清復明大業,你我再飲一杯。」

幾圈酒下來,說話開始隨便起來。

張煌言道︰「吳爭,可知道殿下為何此次絕口不提轉進嗎?」

吳爭搖搖頭,他也想不通,難道其中還有隱情不成?

張煌言苦笑道︰「正如你在朝堂上所言,舟山總兵黃斌卿拒絕接納殿下和朝廷,派人回復,說是除非殿下自卸監國之職,奉隆武帝為正朔。」

吳爭悄然大悟,這就說得通了。

無處可逃,自然只有「坐以待斃」了。

想到這,吳爭心中有股子抑郁之氣。

一時間場面就冷清起來。

張國維適時轉換話題道︰「對了吳爭,此戰你部至偉,殿下讓我等議功。老夫估算著,至少該讓你升一級才是。」

吳爭听了,心中想起趙史的提醒來,便搖搖頭道︰「升官晉爵,非爭所願。」

不單張國維驚訝,錢肅樂也面露古怪。

「吳爭,你這是何意?」張煌言不解地問道,「以你總攬此戰之功,升個指揮僉事或者同知,都不為過。」

吳爭苦笑道︰「升了指揮僉事或者同知,能帶多少兵?還不是梁湖衛所千把號人?既然如此,升官何益,為朝廷省點俸祿,也算是吳爭為國立功了。」

這話說得有些疹人,朝廷再窮,官員的俸祿總還是發放得出來的。

但話糙理不糙,按朝廷的境況,吳爭升了指揮僉事或者同知,所帶的兵也絕不會比現在多多少。

反而在朱以海和吳爭之間,平添了幾個發號施令的都指揮、僉事指揮使。

千把人,上官卻多了幾個,這種事誰能願意?

張國維、錢肅樂自然能听懂,可就算如此,吳爭能不為官位所動,也讓二人心中感慨。

錢肅樂道︰「你能這麼想,錢某之前倒是低看你了。」

吳爭笑了,「錢大人還是低看我吧,我倒是想升官啊,可這種有名無實的官,不當也罷。不過官可以不升,賞可以不領,兵還得給我補的。」

說到這吳爭的表情嚴肅起來,「此戰雖然勝了,可明軍傷亡也不少。單我部,三界一戰,錢翹恭、沈致遠部,傷亡也有二百多人,我在平崗山一戰,傷亡也有近二百人,合計起來,四百人左右,已近總兵數之三成,萬一再有敵軍來襲,恐怕戰力就會不支。」

張國維、錢肅樂豈能听不出吳爭的意思。

文臣之所以可以揚威于朝堂之上,骨子里還是在于,每個勢力都與軍方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再強大的文官勢力,手中沒有掌控住一支強大的軍隊,在朝堂上就沒有話語權。

雖說張國維、錢肅樂三人都沒有什麼私心,但對于這一點,他們很明白。

除了張煌言,張國維、錢肅樂一再對吳爭示好,並容忍吳爭時而的胡言亂語置若罔聞,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吳爭能打,手中有一支虎賁。

這一點很重要,吳爭是不能依仗這支軍隊為自己爭得朝堂上的話語權,但張國維、錢肅樂能,他們會因此在朝堂上說話響亮,有人听。

有實力的話,再輕也有人听。

然後再反過來幫助吳爭壯大,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也是相互利用。

當然,四人的私交也確實很好,這是因為四人的最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清復明,絕不投降」。

這八個字,足以讓四人建立攻守同盟,互為犄角。

張國維道︰「朝廷現在只有八百壯丁,廖仲平部此次也傷亡不少,按殿下的脾性,你能得到四百人,已經是極限了。」

吳爭微微皺眉道︰「吳爭並非是要爭權奪利,只是想在開春韃子南下時,有一支可以抵抗韃子的軍隊。僅憑現在一千多人,恐怕杯水車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